網際網路時代成功創業故事

  時代在飛速發展,網際網路已經對青年群體進行了普及和覆蓋,年輕人在創業中也開始首選網際網路渠道。但是因為諸多因素的影響,現階段還有一些問題存在於年輕人網際網路創業中。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網際網路時代成功創業故事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最初與鮮花結緣,張家琦只是想利用節假日多賺點零花錢。現在,大學畢業兩年的張家琦已經是一家年銷售額400多萬元的高階網路花店老闆。

  今年23歲的張家琦畢業於吉林農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大一時他就想著怎麼能賺錢。他做過每天50元工資的兼職,“但給別人打工賺錢太少”,張家琦想找成本低、好入手的創業專案自己做起。

  的情人節,是張家琦的第一個淘金日。當天,他批發了50枝玫瑰花,在長春的商業街上隨意兜售,賺了300元,“這是打工6天的收入”。張家琦嚐到了小本生意的甜頭,於是在當年的七夕他繼續賣玫瑰花。不同的是,這次他不僅批發了大量玫瑰花,還在各網站釋出兼職資訊,招聘賣花人,這一次,張家琦淨賺2500元。

  初步瞭解鮮花市場後,對網購還一無所知的張家琦嘗試註冊了一家淘寶店鋪——摯愛鮮花,“換一種方式賣花,做鮮花速遞專案”。

  “專案想做大,一個人單打獨鬥肯定不行”,張家琦想到了當時正在經營兩家網店的大學好友郭祥博。

  郭祥博的兩個淘寶店鋪,一個銷售東北土特產,一個銷售韓國進口小食品。不過在他看來,同類網店市場上很多,而長春和周邊城市的鮮花速遞市場空間卻很大,“每逢節假日,在外的孩子向家人傳遞想念或異地情侶表達愛意,送鮮花是個不錯的選擇”。郭祥博很樂意與張家琦一起聯手。

  張家琦說,當時在長春,網路上的同城鮮花速遞店他們是第二家。

  “想賺錢,就得多辛苦,凡是自己能做的就不用他人。”張家琦說,網店開業之初,進貨、包裝、送貨都是他和郭祥博兩人來做。

  最初,有客戶在網上下單,張家琦就到學校附近的花店買好一束花,再坐公交車給客戶送去。後來,他想自己學包裝花束,進一步降低成本。於是,他和花店老闆商量免費在店裡打工,和花藝師學習如何搭配鮮花和包裝花束。

  從網店運營之初,張家琦就特別注重客戶體驗和評價。

  他在淘寶店鋪首頁的顯眼位置上標註了“三不簽收”:不滿意不簽收,不漂亮不簽收,不新鮮不簽收。客戶簽收後,他會打回訪電話。

  為了積累和維護客戶,張家琦還會根據客戶留下的訂單資訊進行分組,通過在阿里旺旺、微博、微信、QQ群,在節日或特殊日子做營銷。例如,客戶要求製作的卡片上的祝福話語,他會記錄下來,到第二年的這天,不論客戶是否訂花,他都會給當時的收花人發信息送祝福。“送祝福是做營銷的好時機。”張家琦說。

  在他看來,在個人微信朋友圈釋出動態時,不要總髮廣告資訊,否則很容易被拉黑或遮蔽的。適當發一些買家秀、分享一些開心的事能有更好的效果。

  為了吸引老顧客,張家琦還制訂了一套等級制VIP優惠政策,即累計消費越多,折扣力度越大。目前,客戶中有50%是回頭客。

  憑藉降低成本,注重細節的營銷方式,網店經營第一年就賺了20多萬元。

  訂單越來越多,張家琦和郭博祥已經不滿足於只做長春市場。他們想把“網上接單,給花店下單,讓其派送”的模式擴充套件到全國。

  想拓寬市場,就必須保證其他城市的花店可以提供配送服務。張家琦和郭祥博開始走訪全國各地的實體花店,談合作。他們提供客戶和包裝樣式,實體花店提供鮮花和配送。

  張家琦的思路是:主攻二三線城市。他了解到,一線城市,尤其是南方發達城市,鮮花速遞已經處於飽和。二三線城市的客戶不多但競爭壓力小。這樣,需要合作的花店就必須在二三線城市尋找。

  確定了想法之後,張家琦從長春鄰近城市吉林市開始突破。他讓吉林市的同學幫忙打聽當地哪幾家家花店規模大,然後就去與花店談合作。“最初很難,不少傳統花店還不瞭解網店,經過多次溝通和談判,終於有吉林市當地的花店同意合作。”這之後,張家琦又接續談下了通化、遼源、白山、延吉等吉林省各地花店的合作。如今,摯愛鮮花與全國300多個城市的4200多家實體花店建立了合作關係,其中不少花店主動找上門來。

  按照銷量和綜合排序的方式在淘寶搜尋鮮花速遞,摯愛鮮花排在了前幾位。從今年年初到現在,摯愛鮮花的銷售額已經突破了400萬元。

  現在,摯愛鮮花不再只是張家琦和郭博祥兩人,而是組建了20人的團隊,更環節分工明確。最近,摯愛鮮花團隊正忙著設計天貓店鋪的定位。

  二

  費岸,90後,江西人,從北大畢業。先工作,再創業,時光如梭,12年時間裡費岸的人生經歷十分豐富。從網際網路企業的一顆螺絲釘,轉變為創業團隊的主心骨,還做過天使投資人……很明顯,他懷揣著一顆不安於現狀的心。

  在費岸看來,網際網路創業必須抓住“快”和“變”的要領,凡事都要走在他人前面,在網際網路行業裡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於是,在他的帶領下,典典養車一年內完成A、B、C三輪融資,估值達5億美元,成為汽車後市場的一匹黑馬。

  不願做螺絲釘,那麼就創業

  ,費岸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可是第一份工作他卻選擇了遠在深圳的騰訊公司。

  那一年,騰訊剛上市,與現在相比,算不上是一家很大的公司。費岸記得,他面試的時候,騰訊只有員工1600人。“我最初在騰訊研發部門工作,做一些有使用者但是不賺錢的專案,如郵箱、下載軟體、視訊軟體等工具類產品,雖然不盈利,但累積使用者口碑。”

  費岸印象深刻的是,騰訊公司很注重使用者體驗,而不是急功近利地推出產品。在那樣溫和、自由的環境下,費岸學到了不少東西。進而也影響了他如今的一些行事風格。

  ,費岸已經升任為騰訊第一代產品經理。但是,他卻選擇離開騰訊,回到北京,在搜狗輸入法擔任專案組組長。直到,他再次離開北京,同時也結束了螺絲釘的角色,開始了創業生涯。

  或許很多人會奇怪,有名校學歷,又在大公司履職,為什麼要放棄工作選擇創業?畢竟創業是存在高風險的。

  “在我看來,創業需要的是勇氣,有時候是一種盲目的勇氣,也可以說是排除法,你不想在公司裡做一個螺絲釘的工作,或者說你有強大的承受能力,你能接受失敗,那麼你就可以去創業。”在費岸看來,性格決定命運,他總結自己的性格特點:比較客觀、務實,有獨立判斷能力,所以他選擇了創業。

  CEO不一定專才,但要通才

  ,真正開始走上創業道路之後,費岸才深知創業之艱辛。“很多時候別人看到的都是那些創業成功的案例,實際上其中酸甜苦辣只有我們自己知道。”

  費岸的創業之路不算一帆風順。

  第一個專案他選擇做電商平臺,直接從工廠到使用者,中間做一個分銷平臺。可是這個專案沒幾個月就被放棄了,“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太大,這個專案的供應鏈比較傳統,我沒有這個能力動員這麼多工廠。”

  這次創業讓他體會身為CEO的不易,小到柴米油鹽諸如員工工資的開銷;大到公司任何一個決策都需要自己決定。那種壓力遠不是在公司就職時能想到的。在看清現實之後,費岸從理想轉向現實。他開始從事外包業務,電商外包及軟體開發外包。“我要先賺錢,養活我的團隊”。

  可是等到外包業務足夠養活團隊了,他又開始迷茫了,這樣的創業不是他最初的夢想,毫無激情可言。那時候的費岸陷入了迷茫,他渴望與外界接觸,吸收新鮮的訊息。

  ,費岸暫時放下創業夢,轉身成為一名投資人,他用了一年時間,密集地與100多個創業團隊溝通交流,出謀劃策。不但清晰了自己的創業方向,同時深刻地瞭解到,CEO本身的成長對一個公司的重要性。

  “CEO不需要專才,但他一定要各方面都通。”費岸的經歷告訴他,做好一個CEO,一定要有一顆最強大的心臟,接受很多挑戰,同時自我磨練。在他看來,沒有不成功的專案,只有不成功的團隊。

  費岸認為,所謂通才,是需要磨練的,作為一名CEO,必須要有戰略精神,要有戰略眼光,懂得商業規律,看透人性本質,懂得協調溝通,能夠尋找資源,把控各種節奏……“CEO就像是一個玩拼圖的人,每一塊碎片就是你的員工或者高管,他們不知道怎麼走,只有靠你來引導,你必須統領全域性。所以,CEO必須懂管理、戰略、融資、產品等,一個都不能缺。”

  網際網路創業須善變,跑得快

  一年投資人的工作經歷讓費岸更加明確自己的創業夢。第三次創業,他選擇了汽車後市場。

  他有著三點理由:第一,他自己是一個狂熱的汽車發燒友,他可以先成為自己的資深使用者;第二,汽車服務行業裡沒有一家特別強的創業公司,這是一個難得的契機;第三,遵循網際網路行業的規律,當下從事汽車服務行業有著先發優勢。

  通過半年調研,尋找合夥人,2月,小卡科技成立,4月,典典養車拿到了第一筆融資。隨後一年時間裡,典典養車通過三輪融資,高速發展,目前市場估值達到5億美元,成為汽車後市場一匹強有力的黑馬。

  典典養車通過手機定位尋找附近的汽車養護店,滿足使用者2公里內的汽車養護需求,包括洗車、美容、保養、車險、加油卡充值、違章代繳、道路救援等服務。同時,它也成為行業中,首家完成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的O2O閉環支付平臺。

  即便在汽車後市場行業已遙遙領先,但典典養車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不可避免的走了許多彎路。

  而如今的費岸,已經成為一名優秀的CEO,他懂得網際網路行業的規律,明白這是一個快速試錯、快速調整的行業,不斷會有新的情況、新的資訊出現,所以只需要及時調整決策,懂得“變”與“快”的精髓即可。

  “上門洗車、維修、改裝,鈑金油漆……我們幾乎把汽車行業每一項服務都嘗試過了。”費岸說,典典養車基本上每一步都走在行業最前面,每件事基本上都是在創新。

  曾經,典典養車的“一元洗車”業務轟動一時,幫助典典養車迅速開啟市場。但是,最後費岸還是停掉了這個產品,因為他認為不能一直依賴補貼發展。

  另外上門洗車業務也是典典養車的特色產品,從裝置研發到人員招募、培訓、上崗,再到業務推送,僅僅一個月時間,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洗3000單。然而,有一天費岸突然給合夥人發微信說要停掉上門洗車業務,他的理由是:“我做網際網路喜歡做高效的事情,上門洗車的規模效應是負的,規模越大,負擔越重,效率越低,不符合我們效率為先的宗旨。”

  在典典養車員工心目中,費岸是一個很博學同時快速“善變”的人。他外表溫文爾雅,內心不安於現狀,在公司產品方面,他會不斷提出新建議,開始嘗試,然後否定;直至有一個產品真正經得起考驗,被迅速推廣。

  如此高壓、快速、善變的環境,正是當下網際網路行業的特色。“網際網路行業沒有中間狀態,一定要跑在他人前面,只有第一,沒有第二之說。”費岸如是說。

  “以攻代守”,持續創業

  關於盈利模式,一直是費岸在探索的一個問題。他深知,一個企業不能一直打價格戰,而一個產品也不能一直依靠補貼。

  經過一波三折,典典養車終於在7月推出了重量級盈利產品“典典車險”,“7月份產品未上線之前是摸索,7月份到10月份是探索。”費岸給了自己三個月的時間來“走彎路”,車險怎麼能讓使用者願意買,在速度和成本上還能有哪些改進,這些問題在車險推出後還一直在探索。

  如今,典典車險產品已經較為成熟,而費岸也透露,目前典典養車已經收支平衡,現金流足夠支援企業穩定、持續的發展。

  從當下的成績來看,費岸的第三次創業可謂是成功,既然創業成功,那麼後續如何守業呢?“不要守業,沒有守業的心態,只有不斷改變,以攻代守才是最好的守業。”在費岸看來,哪怕公司做得再好,上市以後也還是在創業,要不停地創新才能確保公司不走下坡路。

  據悉,目前典典養車已覆蓋全國40個城市,擁有使用者量超過600萬,合作商戶超過2萬家***簽約店***。除了簽約店外,典典養車還推出了DCCP***直控加盟計劃***模式,以杭州為模板城市,佈局了60家直控店。

  與簽約店有所不同,直控店是由典典養車進行直營式管理,通過典典養車平臺的優勢,讓商戶加盟DCCP,加盟的商戶可以享有典典養車的品牌優勢,同時典典養車會做直營式管理,配備人員、統一裝置等,提高加盟商戶的服務標準與經營效率,還可以幫助加盟商戶降低經營成本,提高贏利能力。

  在費岸心中,不僅要把典典養車打造成一個強大的APP,更要成為汽車行業內部的完整生態鏈。“汽車後市場服務行業的競爭還將持續激烈,博弈時間長達一年至三年,對於身處其中的典典養車而言,在這個戰場上還有一場接一場的戰役要打,只有快速創新才能令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