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的創業過程

  創業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這個時候一定要經得住考驗。咬咬牙,堅定自己信念就能闖過難關獲得成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案例1:兩個90後用網際網路思維做火了情趣用品

  關注90後創業,很難繞開泡否科技,即使你不喜歡創始人馬佳佳。雖然泡否只有一家情趣用品體驗店,但據不太靠譜的推測,其估值已經到了一個億。

  今年2月,馬佳佳到萬科做了次“砸場子”的演講。網際網路輿論善變如同六月的天,可“90後不買房”的論斷,到現在還是熱門話題。當月,在百度搜索欄輸入“馬”字,出現的第一個就是馬佳佳的名字,第三是馬雲,第四是馬化騰。這個段子,馬佳佳自己經常提起。

  自從2008年夏天進入中國傳媒大學後,馬佳佳就幾乎上遍了校園舞臺。她參演的搞笑辯論賽視訊和畢業晚會節目“有緣千里來交配”曾被推上視訊網站首頁,而這些節目背後的編導就是泡否科技的創始合夥人——馬威。那時候他力求做節目要搞笑到足以引爆全網。現在,他帶領團隊在研究每一個傳播細節,包括標題優化、投放和運營策略等,都要做到極致。

  大學時期,馬威和馬佳佳就是死黨。2012年6月26日,馬威特別記得那天是國際禁毒日,早上他倆參加畢業典禮,晚上同學老師們來參加他們的開業典禮,然後才有了被大家所熟知的泡否科技。

  馬佳佳原名張孟寧,換上馬佳佳的名字,張孟寧的個性被乘以十,乘以百,無限放大。可是馬威沒有“馬甲”,他得用相對真實的自己面對媒體和公眾,因此他似乎更容易受傷害。當馬威看到某報道中自己的話被歪曲,他激憤地寫下了《記者職業道德淪喪七宗罪》,此後接受採訪,他都要一再確認自己說的話出現時還是原話。

  泡否科技進入的情趣產業是一個增長迅速但品牌傳播方式非常獨特的產業,比如在這個領域內,少有公司能夠大張旗鼓的為自己的產品做廣告宣傳,很多人都是悶聲發財。在此背景下,成立僅僅一年的泡否科技能有如此高的關注度,不得不說和馬佳佳賣力的自我營銷有關。很多人說,如果馬佳佳製造一個話題,那麼她能讓這個話題火上一年之久。

  一次活動上,從未打過交道的俞敏洪叫出了他倆的名字,這讓馬威和馬佳佳驚訝又欣喜。不可否認,他們歡迎曝光度,哪怕是爭議帶來的。馬威說:“因為有曝光度就有流量。流量代表體量,體量代表分量。客觀來講,關注度越高越好。”他認為流量即是科技公司業績的體現,猶如百度和騰訊的開始。

  要流量做什麼,馬威不想多說。“有了流量,之後變現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我們在情趣用品行業就只做一家店,沒有電商。好戲還在後頭。”至於好戲是什麼,他留下一個開放性的結尾,一是因為不想透露未來公司計劃,更是因為時代變化太快,有時候連創業者自己都無法完全掌控,不敢對未來下定論。

  目前來看,流量帶給他們的至少是創業圈和投資圈的極大關注。二馬幾乎見遍了投資界的知名人士,更有許多投資人主動示好。面對不同時代的人,馬威求交流不求共鳴。比如去萬科演講,馬威證實那個廣泛流傳的PPT是馬佳佳自己做的,講的是自己想講的東西,“至於這些東西是否會在萬科這樣一家老牌企業產生共鳴,這個是他們的問題,我倒不覺得能產生共鳴,而是我們對未來世界的一些解讀震撼到了他們,90後的想法跟他們一點都不一樣。”馬威說。

  馬威認為,90後是最好的傾聽者,也是最壞的傾聽者。“最壞”是因為對90後說什麼,他們都是聽聽而已,說教和灌輸這一套對他們不起作用,90後只相信自己經歷的東西。而“最好”則是90後非常注重傾聽自己的內心,感知力比較強,很在乎自己和他人內心的感受。除了創業,馬威也喜歡音樂、旅行和藝術,這些關乎精神的東西可以讓他在做商業時“心中更有愛,更包容”。

  在80後70後眼中,二馬是另類的代表。但是,在95、96後眼中,這兩位算是創業道路上的“前輩”了。但是馬威也會強調不要試圖去模仿別人,包括泡否的這一套。“這些東西在我們身上可能玩得比較轉,但在他們身上就可能不是這樣。”

  案例2:周黑鴨創始人周鵬的勵志創業故事

  幾個月前,全國餐飲小吃連鎖品牌周黑鴨與天圖創投簽署投資合作協議,獲得6000萬元的注資。此事表明,已在全國炙手可熱的周黑鴨再次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一個打工仔到底是怎樣把小攤生意變成了今天響噹噹的連鎖品牌?下面與您分享周黑鴨創始人周鵬的勵志創業故事。

  耍小聰明,險些賠掉菜場小生意

  “蝸居”在武漢銘新街菜市場幫大姐醬鴨攤點打雜的19歲的周鵬怎麼也沒想到,10多年後竟然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全國連鎖品牌——周黑鴨。回想起周黑鴨的辛酸起步史,周鵬還感慨萬千。

  半夜起床滷鴨子,早上整理、裝滷鴨;把十隻、八隻鴨子挨個往酒店送,沒時間吃早飯;送完貨後已是中午,買鴨、宰鴨、醃製,晚上六七點鐘去酒店結賬,已是別人吃晚飯的時間,回想一下,自己竟然一頓飯還沒吃上,這時才感覺到餓。最辛苦時,周鵬中午買五毛錢兩個的麵包,加六毛錢一瓶的汽水,算是犒賞。做小生意初期,周鵬的夢想就是賺錢改變這種窮苦的生活狀態。

  1995年,周鵬第一次創業是在大姐滷菜加工坊的旁邊架起爐子,露天煮醬鴨,跟姐姐零售走不一樣的銷售渠道——往酒店送貨。這一招其實是模仿一個溫州的醬鴨店老闆。在周鵬看來,溫州老闆的生意超好,又往酒店送貨,一天下來能賣一兩百隻,對比每天只能賣10多隻醬板鴨的自家生意,這可是個天文數字。

  周鵬很清楚,論顏色、味道、知名度,自己做的醬鴨肯定跟“溫州老闆”差得遠。這時他耍起小聰明,“當時屬於投機倒把”。

  “用騙取的手段不可能贏得長久的生意”,周鵬體悟到一個看似簡單卻又令很多人難以真正明白的道理。原本不好的生意變得更糟,周鵬一度陷入缺錢的危機。為圖廉價,周鵬在大姐家旁邊租了一間連窗戶都沒有的破房。

  更糟糕的事情還在後面。身無分文的周鵬那天晚上睡得很沉,早晨醒來卻發現衣服被小偷釣到外面,最要緊的是為聯絡生意特意花1800元重金買的BP機也丟了。陷入“經濟危機”的周鵬又遭此一劫,“走投無路跟朋友出門搶劫的心都有了”。

  賠掉生意又丟掉長輩看來本不該買的BP機,心急如焚的父親罵著“敗家子”趕兒子回家謀事。一連串的打擊讓周鵬暗下決心:“做不好醬鴨死也不回家”!

  頻繁跑香料市場,找香料老闆請教香薰料的味道、功效,借來香料古書逐字研究到深夜,買數百隻鴨反覆試驗,周鵬花費幾個月終於找到一種讓人吃後難忘的味道。

  1997年,周鵬把二姐從四川請來幫忙,在武漢集貿市場朋友的屋簷下支起一個帶玻璃罩子的鐵皮貨櫃散賣醬鴨,玻璃罩上貼著“週記怪味鴨”的招牌。剛開業時,一隻醬鴨賣22元。一個月下來,生意最好的一天才賣了132塊錢,最慘的一天只賣掉一隻,明顯虧本。“沒賺到一分錢,真的灰心起來,有打退堂鼓的念頭。兩個月的房租都交了,只能硬著頭皮再撐兩個月”。如果不是剛交完兩月房租,周鵬就被迫敗撤回老家了。

  擠掉如意鴨賺得第一桶金

  接下來的一個月,生意更加難做,菜場一條街上竟然陸續來了三家競爭者。

  通過合理分配商品價格,周鵬找到了訣竅。他買回來的鴨一般5塊到8塊錢一隻,但賣出去的價格肯定是10塊錢。通過價格調整,鮮明的價格優勢讓生意突然變得火爆起來。幾個月後,如意鴨成為週記怪味鴨的手下敗將,以關門告終。

  年底結算,周鵬賬面上有一萬多塊錢。到了1998年,周鵬的生意超好,因為味道很好,即使後來調高價格依然能賣得不錯。生意最好時一天賣掉500多隻,很多時候賣到下午兩三點鐘就能收攤,這在以前是難以想像的。生意越做越好,周鵬接著又在大江路菜市場開設了第二個攤點,還請來幾個老鄉幫忙。據周鵬透露,那年他賺了30萬塊錢,第一次感覺到做生意很有成就感。那時小作坊也只有幾個員工。

  2000年左右生意又迎來一個慘淡期,除了眾所周知的“非典”影響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受到遍地都是的假冒怪味鴨的衝擊。周鵬萌生出樸素的品牌保護意識。

  攤點生意直走下坡路,生產作坊也極不穩定,一年內他輾轉搬家三次,後來終於花40多萬在漢口火車站旁邊買下一塊地,修建起了四層樓房。那時小作坊已有三四十人規模,小作坊有了生食、熟食的簡單劃分。

  30萬元買“開加盟店”教訓

  2004年時,周鵬有再次做大周黑鴨的意願,那時他了解到重慶有家做滷菜的“棒棒雞”已經有幾十家店面,這家店有個特點:只做直營,拒絕加盟。滷菜居然也能做這麼大?!周鵬突然對周黑鴨品牌有了十足的信心。

  開加盟店是企業快速擴張的路徑之一。周鵬看到一同行開出34家加盟店,“我們的味道比他們好,質量比他們高,並且有很多親戚想加盟。”2006年,信心十足的周鵬一下在南昌開出11家加盟店,快速賺進20多萬元。

  “假貨漫天,加盟店質量難以掌控,儘管都是親戚管理店面。”這是盲目開店吃到的苦果。周鵬立馬採取行動,嚴懲問題店面,又花幾十萬塊把剩下的店面高價回收上來。“我們這個行業最大風險是食品安全危機,做加盟難以掌控質量”,這是周鵬花30萬元買回的教訓。

  小作坊完成蛻變

  2008年,公司進入快速發展的一年,員工規模從60多人快速擴張到400多人,店面也由8家增長為50多家,銷售額也突破億元。“這都是現代化管理收到的效果”,周鵬嚐到了做企業的甜頭。

  “我認為周黑鴨能從作坊走到品牌,都因為有個夢想。開始可能純屬為賺錢,現在的夢想就是想樹立行業標杆,引領行業變革,儘管還未實現,但我們一直努力朝這個方向去走。我們的目標是做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