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網際網路創業解讀

  廣東的網際網路創業形式一直不問補貨,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政府又會有哪些動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網際網路創業:廣州為何被邊緣化

  很多人在談論,今年是北京網際網路創業的爆發之年,創業專案俯拾皆是,VC和PE遍地撒錢。據瞭解,北京的網際網路創業者數量***36%***比廣東和上海加起來***34%***還要多。而與此同時,部分一二線城市的網際網路產業或落寞或崛起,比如上海的網際網路在逐步沉淪,大連網際網路略顯孤寂,成都手遊繁華中有泡沫.…..而在南國,廣州的網際網路產業地位與創業氛圍在逐漸被邊緣化。

  說到廣州的網際網路產業,當然很多人會想到微信。廣州有微信,難道還不算網際網路產業發達?但事實上,在筆者看來,微信成長在廣州並不是廣州的網際網路環境氛圍帶來的,而是有騰訊內部的特殊性。我們知道,騰訊內部基於微信本身有著微妙的政治鬥爭,張小龍偏安廣州一隅有利於保持微信的獨立性,更有利於不善人際關係的張小龍擺脫各種派系的人事糾葛,也有利於馬化騰更好的為張小龍放權,這些偶然性使得微信卻可以紮根廣州。但這不能代表廣州有著很好的網際網路創業孕育與孵化的土壤。

  網際網路產業本身的集聚效應 深圳對網際網路人才吸附力更強

  我們看到,在過去一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突飛猛進,無祕、臉萌、Zealer等移動網際網路創業型公司都在深圳冒出尖兒來,但緊挨深圳的廣州卻略顯落寞。甚至我們看到,廣州本土的網易都開始把總部北遷、而網易研發中心更是遷到了杭州,廣州的網際網路熱度在持續降溫。

  網際網路產業本身有著滾雪球的集聚效應。比如說,相對來講,北京的網際網路創業環境好,大家都往北京跑,這必然導致北京周邊的網際網路產業空心化。在南國,廣州與深圳一哥之爭由來已久,而根據今年廣東社科院釋出“現代化程序”測評結果,廣州在總分上已經輸給了深圳,另外,在五大單項指標的測評,也丟掉了“省內第一”。相對來講,深圳的創業氛圍似乎更有利,因為深圳移民城市與特區政策優勢與基因往往使得深圳成為創業者與冒險家的樂園。華為、騰訊、中興等IT類標杆企業紮根深圳形成了巨大的人才吸附力。加之深圳政府的政策對IT產業的支援力度與產業環的完善,製造、內容、支付等配套在同步推進,目前來看,深圳在支撐網際網路發展的通訊裝置、計算機及其電子製造業等領域的產業發達程度甚至已超越廣州,這些因素也正在推動百度、阿里巴巴、360等企業都跑去深圳佈局。

  這也有城市文化與背景因素,比如深圳作為移民城市,外來人口占絕對主流,海納百川相容幷蓄,創業者更容易融入城市文化。各方面的優勢因素也在推動一種集聚效應,推動深圳網際網路或IT產業的創業繁榮的同時,也在導致廣州網際網路人才流失與整體地位的邊緣化。

  網際網路產業整體偏重賺快錢的領域而不是代表移動網際網路未來的新興領域

  當然,廣州也不乏優秀的網際網路公司,網易、多玩、UC、唯品會、夢芭莎,還有4399等許多的創業型遊戲公司都是其中的代表。這裡面順便提下唯品會,唯品會的公司氣質事實上與廣州低調的生意人的氣質吻合。去年赴美上市的唯品會成為一隻讓人豔羨的妖股,引發巨大的輿論關注,這本身是一個絕佳的宣傳與營銷機會,但沒想到此後的唯品會卻長期在社交媒體中失聲,其CEO沈亞也鮮被人知,怎麼說也是國內第三大電商公司,卻任由京東與阿里互相掐架打口水戰,導致自身存在感喪失。

  我們總結髮現,廣州的網際網路公司其實有共同的特徵,就是營銷能力欠缺,雖懂得低調賺錢,不做賠錢的買賣,但侷限性也很明顯,就是做不出品牌高度與廣度。另外,他們也不做看不到盈利前景但代表未來的移動網際網路新興專案,格局欠缺。它們基本都選擇將主業務以及盈利模式放在來錢快的遊戲領域戲與電子商務領域。總體而言,與北京甚至深圳相比,廣州的網際網路創業環境與網際網路產業多元化的現狀都有不小的差距。

  作風低調缺少領軍人物 廣州的傳統經商文化與網際網路產品文化產生隔閡

  之所以如此,我們還要要看當地的文化,廣州的文化因素某種程度與網際網路的文化有一定的隔閡。由於廣州靠近港澳,也是近代西方文化的發源地,自古以來都是南國的商貿大港,傳統型與貿易型企業成為當地產業主流,長期以來也是政府政策關注與扶持的重心,導致廣州的文化中的貿易本性根深蒂固,網際網路這種新型產業被相對掩蓋掉了。另一方面,我們知道廣府文化的特徵就是行事作風低調,不事張揚,追逐可以快速盈利的專案,網際網路這種短時間不盈利的新型領域缺乏投資人的關注。

  北京網際網路企業高舉高打,營銷先行,雷軍、賈躍亭、周鴻禕等是其中的代表,他們往往做事雷厲風行,產品未動,營銷先行,不談盈利談願景講生態,輿論關注非常高,社交媒體運用的風生水起,這點與網際網路行業需要話題需要爆點的特質是匹配的。而廣府文化中低調行事作風其實更偏向於生意人思維,無論是唯品會的CEO沈亞還是網易的丁磊等,都是相對低調內斂的個性,少見參與社交媒體等各種曝光,這種特質使得廣州普遍缺乏業界關注的領軍人物。

  與此同時,生意人思維決定了創業者關注那些能看到穩定的盈利來源的專案,在廣州的網際網路圈感受下就會知道,搞電商、微商的創業者尤其火爆,另外,無線 SP 和各種遊戲產業從業者也相當龐大。而微商在廣州往往更有市場,因為微商說到底依然是傳統的產品,只是把經營模式搬到了線上,這符合廣州傳統制造與貿易城市的基因,廣州的護膚品、服裝等領域的行業大拿不少嗅覺靈敏,看到了微商的潛力,往往通過強強聯合的模式來推動線下品牌齊齊發力線上做微商品牌。但從本質上看,這依然是一種逐利而動的商人本性,而非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創新性產品而觸發的相關創業。所以我們看到,微商產業也從來沒有一夜爆紅的公司。有業界人士表示,廣州是個謹慎現實的城市,亞運會來了也不會鑼鼓齊鳴,創業者看重“見票就收。”就充分體現了這種特質。

  類似雷軍做小米手機這種先圈使用者再圈錢的模式,在務實的廣府人看來,可能是一種不靠譜的忽悠。他們的基因決定,不會去做幾年內都不盈利的專案。所以,廣州的投資者願意將資金撒在看得見產出的專案,比如傳統實業、對外進出口貿易等領域,當然,這與前面所提到的,廣州這座城的貿易基因與優勢上,也是完全匹配的。

  而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創業其實更多的是產品思維,打磨產品以及針對好的產品拿出好的故事給投資聽,這是移動網際網路創業的重要條件。你不說,就沒人看得到。

  基於網際網路創業的專業媒體宣傳、融資等產業鏈條缺失

  另外是媒體的環境影響,目前廣州的傳統媒體非常發達,但南方報業集團下的媒體偏向於關注本土社會民生,基於網際網路領域的垂直專業類媒體少之又少。領先的網際網路媒體與社交媒體都在北京,導致廣州網際網路領域的創業者少被外界所知。這些方面因素推動了廣州的市民草根文化發達之外,也對網際網路高舉高打講究爆點推動的文化造成了阻礙,也給更多網際網路創業者的融資造成了難度。

  據相關資料顯示,在廣州青年創業群體中,36%的受訪者認為創業扶持最重要的是資金扶持,其他是政策扶持***佔26%***,技術扶持***21%***。我們看到,北京中關村聚集了大量的投資機構、創業媒體、創業咖啡等整套完善的創業服務體系,而與之相反,廣州的網際網路創業生態環境欠缺,導致網際網路投資文化跟不上。

  有業內人士說:“廣州的網際網路企業一旦做到營業額與日流水到達一定的高度,往往倍感彷徨困惑,他們需要找市場營銷專業的人才來尋求品牌的突破。“這事實上加劇了廣州創業者融資找錢進一步做大的困境。雖然目前也有關注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創業者的深創投、啟迪等知名投資機構分支落戶廣州,但總體而言,因為懂網際網路營銷懂宣傳懂造勢的公司不多,投資人看不到這裡的潛力,氣候未形成,而創業者對資本的瞭解也不夠。歸根結底,廣州基於網際網路創業的培訓、宣傳、融資等系列支撐創業的產業鏈條缺失,也是廣州創業氛圍未成氣候的重要原因。

  網際網路氣候未成、巨頭佈局少,也使得廣州網際網路行業的薪酬也沒有競爭力。根據去年速途研究院聯合58同城、智聯招聘等業內公司釋出的各城市網際網路行業薪酬報告可以看出,其中,北京以8297元的網際網路行業的平均薪酬排在第一位;其次是上海與深圳,分別以7994元與7003元。廈門以6445元的平均薪酬排第四,廣州網際網路行業的平均薪酬僅5656元,排在第八位。

  創業者格局欠缺 埋頭走路的同時更需抬頭仰望星空

  總體來看,廣州的經商文化導致網際網路創業者普遍格局不大,緊盯賺快錢專案,缺乏戰略眼光。由於缺乏網際網路氛圍的創業者圈子活動,創業者也缺乏講故事包裝與造勢的能力,導致對行業普遍缺乏前瞻性對創新性的網際網路領域缺乏敏感度。在北京,大家有地兒高談闊論各種創業專案與機會,談理想談顛覆談改變世界,在廣州卻比較少見這種圈子文化。廣州網際網路創業氛圍需要打破一種觀念,即不能一直拘泥於具體業務,不要緊盯著賺錢專案,而要更多思考公司戰略層面與營銷層面上的問題,埋頭走路的同時,需要多抬頭仰望星空,以及積極地去對接資源、尋找人才,需要講故事的能力以及打造知名品牌的能力。

  但拋開廣州的現實困境不談,廣州的創業氛圍目前也正在開始好轉,總體呈現上行的趨勢。也可以說,微信對廣州網際網路創投圈有一種輻射力與影響力,圍繞著廣州微信入駐的TIT的網際網路創業咖啡館和孵化器正在慢慢成長,圍繞著微信周邊,已經彙集起了一大批廣州的創業者、投資人,以及懷揣資金準備撒錢的網際網路業界大佬等。當然,移動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也存在機緣巧合的成分,阿里巴巴落地杭州、微信紮根廣州都是有著其本身的創始人的因子與緣分在。我們還看到,目前廣州的琶洲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首批推出的7幅商業地塊,被國美、騰訊、阿里巴巴、復星四家企業在底價收入囊中,出讓總價高達78.041億元,這意味著未來更多網際網路巨頭未來或將入駐廣州,這對廣州的網際網路創業也會產生較強的帶動與輻射效應。

  當然,廣州的網際網路發展還需要時間沉澱,廣州需要政府孕育更好的環境給予網際網路創業扶持,發展移動網際網路創業的投資孵化機構,讓創業專案在廣州自然孵化。目前來看,廣州三年湧現出的創業孵化基地已經有170處,其中不乏網際網路創業者。而與此同時,廣州的網際網路創業圈急需創業者自發形成圈子文化來積聚自身的能量,吸引投資人關注,這些因素如果逐步擴充套件開來,或將逐步改善廣州網際網路創業的天空。

  廣東“網際網路+”行動計劃通過 2017年初步建立網路創業創新體系

  據南方日報7月24日訊息,該《行動計劃》提出,到2017年,全省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加快滲透融合,經濟社會各領域網際網路應用逐步普及,電子商務、雲端計算、物聯網、大資料等新業態快速發展,網路創業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到2020年,我省成為全國網際網路經濟發展重要基地、網路民生應用服務示範區、網路創業創新集聚地、國際網際網路資訊匯聚樞紐。並明確大力推進網際網路在創業創新、先進製造、現代農業、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現代商務、智慧交通、便捷通關、生態環保、政務服務、惠民服務、公共安全、社會保障等領域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