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詳情分析

  在我國,隨著就業壓力的日益增加,不少大學生走上了創業之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3篇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篇1:19歲大學生創業之路 從賣甘蔗起家到擁有3家企業

  大家好,我是黃盛傑!很榮幸能講述我的創業故事和創業歷程。作為一名大學畢業生,我和你們 一樣在畢業的那一刻領到了自己的期待已久的畢業證。但是,在走出校門的時候,我和很多人不一樣,我選擇了創業。其實,確確的說應該在學校就已經選擇這麼做了。創業是一條令人挑戰的路,險惡的路,是一條遙遠的路,一條美好的路。我們在創業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是適合創業還是適合工作,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創業。所以,在做選擇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在選擇之後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

  入學之路

  2009年,我進入廣西財經學院學習,和其他孩子一樣,實現了自己的人生一大夢想---大學夢!但是,我跟別人有所不同,因為我剛進校門的時候沒有學費因此選擇了綠色通道,就是助學貸款讀書!當時我深深體會到,天無絕人之路!有一種絕處逢生的感覺。從那時開始,我漸漸意識到了什麼。

  進校沒多久,我爭取到了學校的貧困生名額及勤工儉學的工作崗位,我在大一的時候的崗位職責是每天早上5:50分起床去開教室的鐵門和一樓的教室門。這事令我感到很幸福,因為我起得比別人早,因為我開的是學習之門,成長之門,捏在我手裡的是一把把智慧的鑰匙。

  艱苦賣甘蔗

  入學那年10月份,南寧部分校園發現禽流感患者,我們學校為了保證學生安全和做好疫情防禦工作,給在校的學生放了兩個星期的假期,要求學生不能留校。而此時,我突發奇想,要不去外面打工自己賺錢怎麼樣?反正還有幾個朋友也不回家乾脆帶他們一起去。於是我真的這麼做了,我帶領幾個朋友從學校出來來到郊區我們6個人湊夠了160元租了一間即將拆掉的房屋。6個人就是這樣擠在這不到7平方的小屋裡,雖然很擠,但覺得很踏實。

  白天我們賣甘蔗。 “我們首先要把房屋的租金解決了,這段時間的生活費也要有保證。”我對自己說。我認真計算了一下,當時每捆甘蔗的成本在20元左右,可以賣到70元左右,利潤在40到50元,6個人要吃飯每天大概花60元,就是每人每天2碗粉。那麼一天至少要賣2捆甘蔗才有飯吃有錢賺。於是我們每天從五里亭市場採購兩捆甘蔗,揹著甘蔗就到附近街道上銷售,那段時間每天都可以賣去兩捆以上,晚上回到住處時已是1點多,渾身疲憊。我們沒有車,去五里亭都是走路的,至少30分鐘,然後大家一起扛著甘蔗出來找地方賣,連公車都不敢坐。就這樣兩天過去了,突然有三人嫌累嫌髒要求退出。結果,最後只有和其中一位同學堅持了下來。我們兩個就這樣堅持完了這個14天的假期,每天都如此。回到學校後我們感到很自豪,我們感覺到自己比別人邁出了一大步,比別人走了更多的路。之後的日子,只要課餘時間充足,我就會出去賣甘蔗。

  三輪車敲開創業門

  賣甘蔗可讓我自給自足的同時還有一點點盈餘,就在大二下學期的時候,我利用節省下來的一些錢和向朋友借的一共3000元錢買了輛電動三輪車。終於從無車族變成有車族,開始騎著三輪車獨自到市場進貨再到農院路、火炬路、秀靈路一帶等地方銷售水果,開始了路邊三輪賣水果的生活。

  “五里亭市場的水果普遍沒有江南區那邊的海吉星市場水果新鮮且價格會貴一點。雖然去海吉星比較遠,但是至少可以買得到更加新鮮成本更低的水果。” 我很看重水果的新鮮程度和價格。那時候,我的三輪車上主要是賣單一的砂糖橘、蘋果或者臍橙、雪梨等,每車水果成本一兩百元,賣得好的話一天下來也能賺到近百來塊錢。那時候被城管趕過好多次,還被當場抓住過幾次。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在西大里面賣西瓜的時候被保安抓了。開三輪車在外面銷售的那段日子是十分艱辛的,每天都是一下課後就出去進貨,到晚上將近凌晨才收攤回到學校。

  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篇2:大二創業,大三退學,創業12年開垮5家公司,一個草根創業者

  我是袁瀚,一個草根創業者。如果你用百度搜索“草根創業者”,你會找到相關結果約938,000個,除了上面幾條付費推廣以外,後面第一條說的就是我的故事。所以你現在可以相信,本文標題中的“草根創業者”絕對來得正兒八經,我也絕對不是那種隨隨便便冒充草根的創業者。

  我2002年***大二***開始創業,2003年***大三***乾脆退學。可能你覺得我接下來會講一段大學退學、創業成功的神話,可惜要讓你失望了,畢竟少部分人創造神話,大部分人成為炮灰,我就是後者。十年創業,我賺過錢、賠過錢,住過豪華酒店、睡過大馬路,被人騙過、也被人當過騙子,創造過小奇蹟、也搞砸過事情,中間幾次差點掛掉、終歸現在還活著。所以現在趁著我還活著說一說我是靠什麼活下來的。

  如果你有一點好奇心,我猜你可能已經在百度搜索過,並且已經知道了我曾經開垮5家公司的經歷。不過好在我還活著,於是我又開了第6家公司。2015年4月份我成立了吃貨趴,5月份開始找天使投資。作為一個正兒八經的草根創業者,不出意外地,找天使投資變得非常艱難;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在經歷了一個多月的四處碰壁之後,我在廣州有了意外之喜,如果你以為這是一個正能量滿滿的創業故事,抱歉又讓你失望了,我既沒有拿到投資,反而可能幹了一件被投資人封殺的事情。如果你也是一個正在找投資的創業者,我猜你可能看過《找天使投資,多跑北京、別去廣州》這篇文章。嗯,是我乾的。文章寫的是我找天使投資時跑了很多城市,在對比之下我覺得廣州的天使投資人沒有北京的靠譜,可能還有一點點關於大多數投資人不夠格的言論。

  很多創業者加我微信向我求助,問我有哪些靠譜的天使投資,我知道的話也不會遇到那麼多不靠譜的投資人了啊。於是我做了一份天使口碑榜,向創業者們徵集靠譜的天使投資人名單,用於幫助那些正苦於找投資的創業者。但後來我發現大多數創業者並未見過幾個投資人,更不用說哪些投資人靠不靠譜,我那時就在想,如果有一個像大眾點評那樣可以點評再篩選出高口碑的天使投資人的網站,很可能會幫助到很多像我一樣的創業者。於是在7月份下旬,我決定把它作為一個專案來做,於是就有了現在的天使口碑。

  最重要的是,4個合夥人與我做天使口碑的目的竟是出奇的一致,我們並非以賺錢為第一目的,而是想要做一件真正能夠幫助到創業者的事情。就這樣,我們組建了團隊、成立了公司、玩起了社群、做起了公眾號、開發了網站。

  現在距離天使口碑成立的日子,只有五個月的時間。到今天,我們的社群已經有了1萬個成員,每日的公眾號文章平均閱讀量超過5000,網站還未上線已經有500個天使會員、8個眾籌股東。回到做天使口碑的初心,天使口碑是創投界的大眾點評。而我們是否能夠藉助網際網路的力量讓創業者幫助創業者,打造眾創平臺?

  就在今年1月1日,我們做了一個實驗,我們想知道我們社群的1萬人是否有人願意付費成為天使口碑的創始會員。答案是,是的。我們小範圍的招募了第一批創始會員,500個名額一售而空。但我剛剛所說的眾創平臺,絕不是我一個人、一個團隊,也不是僅僅500個創始會員,我是指千千萬萬個創業者。所以請你大膽猜想,當這樣一群創業者聚集在一起互相信任、互相攙扶,會發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呢?

  從天使口碑成立到今天,我們一直在嘗試將一幫創業者聚集在一起,打造一個眾創平臺。請你相信,我們絕對是第一個希望把天使口碑所有的服務永久免費的人。但因為專案的特殊性***可能觸碰到大多數投資人的利益***,我們同時已經做好拿不到風投的準備,只能靠著初心,靠著這一幫創業者的互相幫助,靠著大家,我們準備活下來!

  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篇3:90後大學生創業憑啥估值過億?受創業基因薰陶的潮汕仔

  創業似乎是潮汕人天生的基因,對於王銳旭來說,這種基因在遇到特殊情況下自然而然地迸發出來,發揮力量和作用。“我的父母也是創業者,家裡開一個毛紡廠,”在父母廠裡,他逐漸認識到企業管理的重要性,“我覺得廠裡的工人的管理、包括經營過程中財務賬務,都有待提高。”小小年紀,他也會給父母提 一些建議。

  不過,儘管大家都很努力,依然沒有挽救回這家小工廠,在王銳旭讀大學時,工廠破產,他的生活也陷入了窘境。“那時出來打工意味著生存,我得賺自己的生活費。”他做了很多兼職,派傳單、做保安,擺地攤,做促銷,都是希望能掙到錢。“我覺得我已經是成年人了,不能再向家裡要錢了”。

  讓大學生找兼職不再難

  現在兼職貓的估值已過億,不過,這距離王銳旭小打小鬧的創業折騰也已經快四年了。

  2011年,那是他在大學校園創業的初創年,從小薰陶出的創業基因這時發揮作用了。“雖然創業沒想好一定往哪個方向,但會把自己的一個個創業 目標分解出來:未來一年和三年都需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什麼時候儲備資金和人才,賺來的錢是留下來進行資金積累還是分紅獎勵。”當時,這個學生小團隊已開 始進行公司化的運作,一方面陸陸續續接各種業務維持團隊的運營,另一方面在尋找長遠創業目標。

  這樣運營了一年後,他們發現,他們接觸的公司都樂於給付錢去經營學生團體,給在校大學生做個兼職平臺的想法,就慢慢浮出水面。對於大學生找兼職,王銳旭就有切身的體會。一些釣魚中介、無良網站會利用大學生迫切需要掙錢的心裡,提供虛假服務。

  2014年初,做完深度市場調查後,兼職貓在手機移動端搭建了求職功能的APP,“我們先實現這樣的功能——讓學生在手機上找到靠譜的兼職。我們最初和一些大型企業和兼職網站合作,把崗位提供到上面,使用者看到資訊可以電話報名。”雖然目前網上求職習慣用PC端的人還比較多,但兼職是個細分領 域。“兼職的頻率會比較高,年輕人使用移動端求職會高出很多。”慢慢地,兼職貓在網際網路招聘市場逐漸脫穎而出。

  盈利模式:兼職交易平臺

  在盈利模式上,兼職貓連線的是大學生和有用工需求的企業,一端對學生群體是免費的,另一端是商家提供的付費服務。他分析說,現在一個月的人工 成本在廣州至少4000-5000元,但用兼職貓,這個工資可以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另外,包括社保五險一金之內的其他附帶成本,也無需企業負擔。受此吸引,兼職貓註冊的企業使用者已達15萬,除了大大小小的網際網路公司,還有大型連鎖公司、會展、廣告公司等等。

  如果僅僅只提供這些服務,那麼兼職貓就是一個資訊中介平臺,現在,他們又走到了一個新的領域,“我的定義是兼職招聘的交易平臺,除了商家來這裡招聘,商家也可以把招聘需求託管給兼職貓。我們提供更深層次的專業服務,除了招聘需求,還有人員處理把控、工資發放以及報稅環節”。

  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篇4

  石家莊90後大學生創業1000元起家 4年賺40萬

  如今大學校園裡的學生大部分是90後,不少是獨生子女,從小生活優越。正因為這些90後存在,使校園裡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商機,給有頭腦的大學生們提供了各種創業機會。在河北經貿大學科技創業園,大大小小的格子間將600多平米的園區分割開來,在格子間內辦公的都是本校學生,園區內創業專案遍地開花:快遞收發室、手工坊、創意個性定製、列印店、文化傳媒公司……創業的大學生在這裡創業幾年收入幾十萬元並不是稀罕事。

  石家莊一90後大學生創業1000元起家 4年賺40萬

  90後的大學校園處處是商機

  如今的大學校園裡大部分都是90後學生,90後這一代人給人的印象往往是依賴性強、喜歡張揚個性、追求刺激、自尊心強、心存叛逆,他們當中大部分人是獨生子女,從小成長環境優越。在校期間,相當一部分學生作息時間不規律,生活和學習都是懶懶散散。但是也正因為這些90後特性的存在使校園裡充滿了商機,從而給創業者提供了很好的創業機會。

  河北經貿大學大三學生董麗麗告訴記者:“學校離市區遠,買東西不太方便,我們宿舍姐妹都特別喜歡網購。收一個快件能讓我們高興一整天,每次都是急匆匆下樓去取。還有一些學生自己從市裡批發一些東西來校園裡賣,我覺得挺方便的,是我們的懶散讓他們有了掙錢的機會啊。”

  “同學們都來看一下啊,都是我自己從南三條批發來的,3塊錢一個,5塊錢兩個。”河北經貿大學大三學生小劉在學校塑膠操場叫賣。小劉利用課餘時間從南三條批發了500塊錢的鑰匙鏈,每晚都會在塑膠操場賣,一天會有二三十塊錢的收入。學校有個奶茶店,名叫“韶華七號”,是三個大四學生每人出資5萬元開起來的,不僅可以享受另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次難得的創業機會。而藝術學院學生小趙則將自己的創業時間選在了每個節慶假期,他會在聖誕節前幾天在校園馬路邊賣蘋果,在情人節當晚從花卉市場批發玫瑰到學校來賣,大受學生歡迎。學校內的創業園裡更是熙熙攘攘,儼然是條商業街。

  創業為主兼顧學業

  陳文強和李帆的成功給當代大學生創業樹立了成功的典型。但是他們如何平衡學習和創業的時間呢?陳文強坦言:“對我而言是創業優先兼顧學習,我也拿到過一些競賽獎金。我有時候會逃課,我逃課是去做更加有意義的事情,但是隻要是我去上課了就會仔細聽。”

  “其實我對自己學的法律專業並不是很感興趣,大學期間很大一部分時間都在創業,但是我特別喜歡去圖書館看書。在我看來只要用心處處都可以學習。”李帆說。“一帆早餐”規定的送早餐時間是早上7點,因此他們的上班時間是早上6點半到8點,下班以後正好可以趕上早上8點的課。李帆對於學習還有自己的一套辦法,大三下學期課程相對比較少,課程難度也不高。李帆就在這個學期特別用心,重要的課程必須去上,期末的時候積極複習,在大三第二學期的期末考試中李帆還拿到了一等獎學金。

  “一帆早餐”:起床吃早飯全包了

  “我明天早上要一份一餐二樓的煎餅和一杯不加糖的熱豆漿,麻煩明天早上7點送到13號樓505。”、“我要吃六餐的白吉饃,加雞蛋和豆腐的。另外再要一杯紅棗豆漿。請在1月17號早上7點送到3號樓223,謝謝。”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學生李帆向記者展示自己qq和簡訊收到的訂單。

  李帆向記者透漏,自己想到這個創業的點子還是因為一次小小的事件。“期末考試周,大家都要早早起床去圖書館佔地方看書,由於起床太早所以根本沒時間吃早飯,我當時就萌發了這個想法。”李帆說。於是,李帆牽頭帶著6個同學一同創辦了“一帆早餐”。李帆的“一帆早餐”業務主要包括叫醒和早餐。具體工作就是早上7點去宿舍門口把訂餐的同學叫起來,然後將遞上早餐。主要是通過手機qq和簡訊下單。剛開始做的時候是免費送餐,李帆從餐廳和視窗的營業額裡面抽取10%—15%的營業額,後來就開始收費了,每份早餐配送費用是0.5元。

  “一帆早餐”很快就受到了“起床困難戶”的歡迎。“自從有了一帆早餐,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不吃早餐了,一個簡訊就能吃上熱騰騰的早飯,感覺好棒。”河北經貿大學大二學生李佳說。李佳同宿舍姐妹也告訴記者:“每天多花五毛錢熱騰騰的早餐就能送到床邊,這種服務實在是太好了。”

  除了“一帆早餐”做得風生水起,李帆還曾在大一和一位學長創辦了一家傳媒公司。大二時期的李帆又看好石家莊市高校山地車市場,自己聯絡自行車生產廠家,開了一家名為“騎行天下”的生活館。到了大三,李帆開始觸及畢業生行李託運業務,他的團隊與博強快遞合作的事情在2013年6月被央視新聞聯播報道,成為大學生創業的典範。

  李帆告訴記者:“剛創業的時候不知道具體該做什麼,今天覺得做這個不錯,明天又覺得那個也很賺錢,什麼都想抓住。”在創業園指導老師的幫助下,李帆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看準了就要去堅持。

  李帆向記者透露,他大學整個的創業歷程是從一千塊錢起家,臨近畢業積蓄達到40萬元,創業的時候很多人說他沒有關係沒有人脈沒有資源。但是他擁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足夠的魄力以及大學四年積累下來的創業經驗,李帆的成功是自然的。

  快遞收發室:常駐校園的綜合快遞站

  “這是我給妹妹買的羽絨服,是今年的最新款呢。這是給爸爸買的新手機,這是給媽媽買的金手鐲。這些東西都是拿我自己掙的錢買的。”陳文強喜滋滋地指給記者看。

  陳文強就讀於河北經貿大學金融學院,目前還是一名大四學生,剛進入大學他看到同學們網購非常風靡,於是發現了“校園快遞”這一商機,而且立即付諸了行動。“我需要寄一個快遞,但是中午1點多我下樓去寄的時候收快件的人已經走了,請問你那裡可以幫我寄一下快遞嗎?我時間比較緊。”河北經貿大學大二學生劉明悅打來電話,陳文強幾乎每隔幾分鐘就會收到這樣的電話或者簡訊。陳文強現在是本校校園快遞代理,共代理圓通快遞、韻達快遞、萬博快遞等6個快遞公司的快件。

  談到自己的創業經歷,陳文強似乎有一肚子的話要說,“最開始沒有快遞願意與我合作,即使我跟他們說以後所有的快遞,只要是像社群、學校這類相對封閉的區域一定會以快遞收發室為主。”陳文強告訴記者。最終石家莊萬博快遞第一個答應了陳文強的合作請求,把河北經貿大學校園內的快遞交由他派送。

  記者從陳文強那裡得知,快件數量驟增以後他就招聘了3個快遞經理,4個人輪流值班,保證快遞收發室至少有一名工作人員。做校園快遞收發其實賺的是辛苦錢,快遞公司將快件放到學校創業園,再由陳文強通知學生來取快件,而學生想要寄快件只需要到創業園寄就可以。陳文強透露,接收快遞公司一個快件只有5毛錢的提成。而代收學生一份快件的提成是3元到5元不等。“最好的時候我們每天能接收派送快件500多個,代傳送快件40多個,每天都會有400元左右的收入。”陳文強說。

  在陳文強看來,創業是屬於年輕人的夢想,也是責任。“我還年輕,我不怕失敗,我失敗了可以從頭再來。”陳文強說。

  大學生創業普遍

  存在三個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我省範圍內的大學畢業生有一半以上的人有創業意向,但是河北省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只有0.3%。

  河北科技大學創業指導中心的一名負責老師表示,近幾年在和學生接觸中發現,學生們創業激情很高,但大學生創業普遍存在三個問題:方向不明、經驗不足、資金有限。大學生開始創業的時候往往急功近利,戰略眼光短淺,再加上品牌意識不高,創業侷限性很大,不容易給自己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

  儘量從小做起

  厚積薄發

  大學生創業如何提高成功率?石家莊市勞動就業服務局創業指導中心人員表示,要想創業成功,創業者要具備很全面的個人素質,要具備良好的財務能力、帶領團隊能力和與人溝通能力等。對大學生來說,創業不要急功近利。創業前要考慮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裡,熟悉哪一個行業。同時,儘量從小做起,前期一定要多積累經驗,做到厚積薄發。我們鼓勵一部分有能力的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也給大學生創業提供了不少優惠政策。為了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河北科技大學和河北經貿大學等高校建立了自己的創業指導中心,並開設創業選修課,定期開展創業大賽、創業沙龍等活動。在校大學生如果懷有創業激情應多參加活動,最好是能親自實踐,為以後自主創業打下基礎。

  河北經貿大學就業服務中心老師賈鵬也說,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收穫財富僅僅是一個方面,更多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瞭解商業知識,經歷比金錢重要得多。我們鼓勵優秀大學生在學校創業,大學校園裡的創業園為這些大學生們免費提供場地,免去租金,目的就是鼓勵一部分有能力的大學生創業。


看過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篇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