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真實故事

  創業征途上每邁出一步,都提前周密部署。今天小編整理了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賣幾塊錢的東西 月賺5萬元

  屠樑是一個畢業沒多久的大學生。但他出來創業後,只用了兩個月,就把前期投入的40來萬元賺了回來。在不到3年時間內,拿下了70%的市場份額。

  同樣是在創業,很多大學生走得並不順利,屠樑的成功,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

  想找到嵊州市仁花植物組培研究所,是件費勁的事。

  這個研究所湮沒在一大片普通的居民樓裡,要去一趟的話,少不了七拐八拐。後來發現,其實就是屠樑家4樓那120多平方米的屋子。

  但就是在這個毫不起眼的地方,卻足以讓眾多初期創業者羨慕不已——現在每個月,它能讓“當家的”賺到5萬元利潤,而最好時,兩個月的成績就是40來萬元。

  這些,來自於一款個性化的手機掛件。

  “可以說,目前70%的國內市場都是我的。”屠樑說,但要是現在有人叫他“屠老闆”或“屠總”,他就覺得特別扭,因為畢竟自己大學畢業才滿3年,“實在不習慣。”

  都不懂兒子在做什麼

  老爸憑啥還肯出錢投資

  屠樑的仁花植物組培研究所創辦於2005年年初。

  那時,他從金華生物工程學院植物工程系園藝專業畢業還不到半年。這個時候,他的絕大多數同學,選擇了和自己專業對口的園林設計院或一些施工單位,工作很穩定、收入也不算差。

  沒有隨大流,而是選擇“單幹”,事實上,屠樑在學校時就做好了這樣的打算。

  前期投入的錢全是老爸投資的,總共花了35萬元。

  屠家不是很富裕,這筆錢對他們來說,不是小數目。什麼叫植物組培,這個做紡織機械維修的家長,根本搞不懂。

  那把這麼大一筆錢,交到剛從學校出來、又毫無社會經驗的兒子手裡,他放心嗎?

  屠爸爸說,屠樑畢業後的半年先是在義烏一家園藝公司實習,“雖然我不知道他具體在做什麼,但還像模像樣管著幾個人,我覺得兒子是有能力賺大錢的。”

  差點連電費都付不起

  但為著目標一直沒放棄

  屠爸爸真的不曉得兒子具體在做什麼產品。

  就連屠樑自己,當研究所辦起來時,自己腦子中定位好的產品,能不能很快生產出來心裡也沒底。“但有一點我很清楚,它絕對不是一種傳統的植物組培。”

  所謂“傳統植物組培”,就是引進一棵花卉新品種,通過組培技術,一年後變成上萬株“一模一樣”的同類植物,然後轉手賣出去。

  現在很多人都在做這個事,你憑什麼來打敗競爭對手?

  事實證明,屠樑也得到了教訓,研究所創辦一開始要活下去,他在尋找新產品原料的同時,也是過渡性地在做“傳統組培”,結果搞了半年,沒賺到錢不說,連電費差點都付不起了。

  想過打退堂鼓,但屠樑又面子掛不住,而且錢鐵定賠大了。於是仍然堅持著腦子裡的那個產品定位,沒有放棄。

  它,就是一個手機掛件。

  在屠樑眼裡,那是有生命的一個裝飾品,把植物景觀和工藝品結合在一起——在一個比手指還要短的細小玻璃瓶裡面,存活著一小株活體綠色植物,而且不用澆水、施肥,至少能活3個月。

  這種“神奇”靠的是玻璃瓶裡的那點特殊“土壤”——培養基***是瓊脂粉加營養元素組成的***,兩個基本要求是一凝固度要好,植物種上去,不會挪位;二是,透明度也要越高越好,最好能看清培養基裡植物的根鬚。

  “要做到這些關鍵是瓊脂粉的質量。”屠樑的瓊脂粉是從海藻裡提煉出來的。他不光找到了這樣質量過硬的原料,而且還根據植物的不同,開發了13個品種。

  在義烏小商品市場上煎熬

  前期投入全賺回來了

  產品開發出來了,銷路卻是個問題。

  這個23歲的小夥子沒有太多猶豫,直接跑去了義烏小商品市場。

  看到有賣小工藝品的商鋪,他就免費送上一堆自己的產品。“前後也就個把星期,就有攤主向我下單了。”那時候的訂單,都是些小單子,每筆大體都是一兩百個。

  這樣的小生意,持續了4個月,銷售額全部加起來也就4000多元。屠樑很明白,那些攤主們也在拿他的產品試探這個市場,“大家都需要時間。”

  果然,之後的一段時間,上萬個掛件的大額訂單,開始紛至沓來。“儘管有心理準備,但多少還是有點意外。”

  前後也就兩個月時間,前期的投入就全賺回本了。

  這時候,省內開始有人依葫蘆畫瓢,生產類似的掛件。這種競爭給屠樑帶來的後果是,原本7元一個掛件的批發價,逐漸降到了現在的1.3元。

  “但我不怕,我的市場已經穩定了。”他說,一開始他以為,他的產品主要得靠外貿,但現在看來,國內也很有發展空間。

  屠樑透露,到目前為止,包括浙江本省在內,很多沿海地區城市,都有了他固定的產品代理商,“雖然利潤沒以前高,但每個月賺個5萬元還是不成問題的。”

  再過兩個月

  介紹公司地址就方便多了

  “你現在好坐等著數錢了。”很多人對他開這樣的玩笑時,屠樑卻在思考一個問題,“除了這個小東西,還能有別的什麼新玩意。”

  他現在每天的狀態,不是長時間趴在網上接單,就是在接待一撥又一撥的考察客戶。

  而大家可能不知道,一說到有客戶要來拜訪,屠樑就很犯愁,“因為我家的地址要說清楚,實在太費勁了。”特別是要說清楚“搗臼爿路”中的這個“爿”字,每次都跟客戶說,你先在紙上寫個“片”字,然後把紙反過來看就是了。

  再過兩個月,就不會這樣麻煩了。屠樑將在自己的創業生涯裡,迎來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天:研究所遷新址。

  那將是一個佔地400畝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在他的計劃中,除了不斷更新組培植物的產品外,還要建設一個集科普教育於一體的觀光園。

  專家解讀

  大學生創業要過三關還少不了社會的支援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夏海舟

  有激情,有知識,容易接受新事物,這是大學生創業者的優勢。

  但與人生閱歷豐富的人相比,大學畢業生創業面臨的難題似乎更多。如何突破自身侷限,是每個創業者必須解決的問題。在我看來,大學生創業,起碼要過“三關”——父母關、市場關還有自己這一關。

  父母關就是必須得到家人的支援,市場關就是要有業務,第三關要求大學生只有創業的激情還不夠,必須要有良好的執行力和持之以恆的態度,以及人際交往、處理問題、隨機應變等方面的能力。

  大學生屠樑的創業經歷,這三點已經表現得淋漓盡致了。

  首先是選擇了一條創新與市場相結合的創業之路,再就是有父母肯投資的支援,再到個人持之以恆創造財富的決心,這充分說明他對新知識新事物的敏銳,以及轉化為商業機會的能力,實在值得讚賞。

  但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三關”全過了,大學生創業還需要社會給予支援。

  這一點,紹興近幾年的努力,讓我們很欣喜,他們正在極力給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比如,他們把大學生創業可能會碰到的最大問題,一一列了出來,並出臺了一個“自主創業”政策指南,這樣至少可以讓不少想創業的大學生,少走很多彎路。

  

  下面是小編的推薦閱讀:

  回收牛奶盒一月賺兩萬

  牛奶盒是由75%紙漿+20%塑料+5%的鋁箔組成,其實很有價值,但是許多人根本認識不到,喝完後隨意丟棄,很多的原料就被白白浪費。劉先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開了一家物資回收公司,主要業務是回收各種廢舊牛奶和飲料等軟包裝紙盒。

  軟包裝紙盒回收後提供給浙江的廠家,經過分解提取加工等程式,最終做到迴圈再生利用。目前市場上每噸牛奶盒回收價是600元到700元,劉先生轉賣給工廠的價格是每噸1600元左右,扣除一些支出,一個月居然能賺兩萬元左右。

  而當前最大的困難就是沒有回收的渠道。“很少有廠家回收這些軟包裝紙盒,很多回收站都認為它們沒有利用價值,也就沒有回收。”這是劉先生幾乎跑遍了福州各大廢品回收站得出這樣的答案。

  經過與福州各大社群、垃圾中轉站、廢品回收站的溝通協商,劉先生如今每月也只能收到約50噸。但由於公眾仍舊缺乏回收意識,多數人還不知道牛奶盒可以回收利用,一般都作為垃圾扔掉,所以利樂包裝實際回收率並不高。因此,加緊鋪設回收網點成了劉先生公司的首要任務。

  考慮到回收量並不大,無法每個地區都設立回收點,劉先生目前只在福州、南平和龍巖三處設立了專門的回收點,其他地區回收的牛奶盒就近通過回收點中轉,再統一通過物流公司運到浙江。

  專家點評

  目前回收站回收的東西很多,首先要分類就不容易,長期的經營習慣也不容易轉變,而靠自己鋪設收購網點,花費的成本比較高,可能不太划算。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現有的渠道。首先要找到出口,牛奶盒從哪裡來,就到哪裡去取。

  超市是現在城市裡最密集的網路之一,只要在各大超市門口設立回收點就可以解決上游回收量不足的問題。每個超市都有專門的牛奶推銷人員,只要針對這些推銷人員,與他們達成協議,提供一定的佣金,讓他們告知消費者可以代收廢舊牛奶盒,並贈送小禮品,從消費意識上影響消費者,逐漸就能形成回收的常態。

  牛奶盒回收屬於環保產業,現在國家還有多項政策扶持,而且競爭者還不多,總體發展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