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生創業典型案例

  中職生不僅能夠就業,而且具備創新精神,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今天小編整理了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

  喜怒哀樂是每個人的表情,可是在深圳有一個初中都沒畢業的窮女生,卻異想天開地想開家“微笑吧”,並靠賣“微笑”發財致富,很多人都說她是想錢想瘋了,是痴人說夢。一年過去了,她的夢想竟神奇般地實現了,不僅店面越開越大,而且靠賣“微笑”狂賺一百萬,那麼她究竟是怎麼成功的呢?

  郭春香今年25歲,湖南桑植縣人。郭春香從小就很有動手天賦,經常能做一些小巧的玩意拿去鎮上賣錢。初三那年,因為父親出了車禍,學費一下子沒了著落,原本就不喜歡讀書的郭春香便退學了。

  2008年9月,郭春香來到深圳。幾經週轉後,終於在寶安區的一家珠寶公司找了份文員的工作。

  2008年11月,一位女同事拉著她去做心理諮詢,趕到門診,排了兩個小時隊,只面談了半個小時,就收費700元。同事告訴她,像這樣的心理諮詢都要預約,而且拖的時間久,費用又高。

  回寢室的路上,郭春香邊走邊琢磨這事。接下來的一週,郭春香利用休息時間做了大量市場考察。她相中了一家正想轉讓的飯店。這個地方,距離市中心不遠,人潮密集,旁邊是工業園區,正好合適。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郭春香最終以每月2800元的價錢租下了那家飯店,為了節省費用,郭春香乾脆辭職,自己搞起了裝修。她將上下兩層樓,分成了三格。樓下分為“傾訴格”、“消遣格”,傾訴格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與之交流,消遣格則可以點上自己鍾情的飯料或點心,徹底放鬆心靈。樓上為“影視格”,影視格里配備了一臺40英寸的電視,以及一些心理健康專家的專題片。

  為了開張後的生意能夠一炮打響,郭春香聘請了幾個大學生,到處發傳單,還打出了一個響亮的宣傳詞——“放鬆心靈,美在身邊”。她還招聘了三名有豐富心理諮詢經驗的大學生。這一招果然有效,吸引了不少都市白領。在這些人離開時,都對郭春香的“微笑吧”讚不絕口。

  生意好了,人也就更加的忙碌。但每天郭春香都過得充實而新鮮。因為年輕,郭春香店面的員工們也都是初生牛犢的闖勁。很快,就有老闆找上門來,希望能在“微笑吧”聚會。聰明的郭春香立即捕捉到了其中的商機,她將鄰家即將到期的店鋪也買了下來,簡單裝修後,再配上溫暖活潑、明快的黃色,這樣一來,“微笑吧”一次能達到接待50人次的規模。另一方面,郭春香也建立了顧客檔案,並及時追蹤,每個季度她都將顧客的資訊仔細進行清理,總結經驗,提高服務。她還選擇在元旦、除夕、端午等中國傳統節日時,給顧客送去溫暖的祝福,一個郵件,一條簡訊或者一個電話。這些溫馨的舉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給郭春香帶來了大批忠實的顧客。郭春香還把發洩格一面的牆做成了“心聲牆”,每個前來“微笑吧”的顧客都可以在心聲牆上書寫自己的感受。

  生意做得風聲水起的郭春香並不是坐等顧客的到來。2010年2月,郭春香聯絡廠家,趕製了一批心理健康、陽光心態知識宣傳圖冊,低價賣給顧客。因為內容充實,圖文並茂,一問世就受到了顧客的喜愛。

  3月底,一位顧客找到郭春香說:“你的微笑吧創意的確不錯,我每個週末都要來坐坐,但是我總覺得少了些什麼,不太完美。”顧客的話讓郭春香頓時茅塞開啟。現在都市人的壓力這麼大,大家來“微笑吧”的目的就是想讓心靈放個假。而且根據顧客檔案來看,來這裡的大都是回頭客,成為了一種持久的消費。如果能提升“微笑吧”的品味和檔次,那不是更讓顧客把這裡當成他們的第二個家嗎?

  郭春香是一個想到做到的人,她馬上去電器商場訂購了一套音響裝置,又與花卉租賃公司簽下合同,每天都讓他們送來紫羅蘭、百合、茉莉花等十多種賞心悅目的時令鮮花,擺在大門和每個桌位上。

  隨著郭春香的不斷努力,她的“微笑吧”每天都在演繹精彩,每天都在快樂地成長。如今,她已經在深圳開了第二家分店,職員達到了12名,她也從一個曾為生計奔波勞累的藍領變成了讓人羨慕的“時尚創業達人”。

  郭春香成功了,她的成功告訴我們,將想象力經營到極致,同樣能變成生產力。這個世界上,誰不微笑,可是誰有郭春香那麼富有想象力,能把微笑也包裝成產業?因此一個人要成功,可能與本身的學歷、出身無關,只在於敢於去創造、去拼搏。面對成功,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

  小章和小尚是高中同學,高考時兩人考取了同一所地方專科學校。畢業後,兩人分別在不同的單位就職。但沒過多久,小章所在的國有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被迫破產重組。小章只好選擇孤身一人來到上海尋求發展。期間他憑藉自己的英語專業知識在上海找到了一份翻譯工作,工作的同時還參加了對外經貿大學的業餘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不料,小章工作的翻譯公司因股東矛盾,最終同樣被宣佈解散。他又一次面臨著失業,但這次他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焦慮不安——他已經充分了解了翻譯公司的整個操作環節,同時,他的業餘學習也圓滿結束。

  此時,小章向遠在異地的小尚發出了邀請,建議小尚移師上海,兩人合作創辦屬於自己的翻譯公司。其時,遠在外地的小尚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有了初步成果,他也希望為自己找到一個更好的發展平臺。於是,兩人一拍即合,小尚帶著5萬元積蓄來到上海,小章則集合自己原來的同事,啟動自己積累的資源,滿懷激情地開辦了翻譯公司,走上了自主創業之路。在公司的經營中,兩人的合作進展順利,小尚寬厚機敏,負責公司業務的開拓,小章嚴謹細緻,專業水平高,負責公司業務的實施。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他們倆人相得益彰,公司經營很快就步入了正軌。

  短短兩年,兩人的翻譯公司在業內站穩了腳跟,創出了品牌,業務也由單純的翻譯服務,擴充套件到投資諮詢、國際貿易,業務範圍由上海擴充套件到了北京、西安和天津。憧憬未來,小尚滿懷信心:“下一步的重點,我們要注重品牌的打造和提升,要通過全國範圍內的特許專營,使公司得到快速發展。”而剛從歐洲考察歸來的小章則氣魄更大,他把國外的先進經營理念融入自己的公司之中,穩定現有服務業務,積極擴充套件新的業務領域,迎合WTO新形勢,開拓國際貿易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