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草根創業成功的事例

  創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恆心和毅力堅持不懈的發展過程,看看那些草根創業的事例,感受他們的精神,堅定自己的創業決心。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3000萬到身家910億,27歲創業,他是全球第一狂人

  他有“全球華人第一狂人”、“財富黑馬”、“中國厚待員工第一人”之稱。在國內他首創了BT模式,被譽為“中國BT模式鼻祖”。從他3000萬建立太平洋公司,到他如今身家高達910億,在這財富爆炸式裂變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真相?

  80年代,在江蘇淮安,還是高中語文老師的嚴介和,就已經顯露出了他的“不安分守己”。1986年,26歲的嚴介和離開中學教師的崗位,去當地國有企業當臨時工。第二年,嚴通過公開競爭承包了一家當地的鄉鎮企業,開始創業。

  1992年,嚴介和辭職註冊了自己的建築公司,緊接著承接的南京繞城公路建設專案是嚴介和自己創造出的開啟“省門”的機遇。因為這個專案,他挖掘到他人生中真正的第一桶金800萬元,由此開啟了他的太平洋時代。

  為了能夠在政府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他甚至提出了“虧五萬不如虧八萬”的經營思想。一百四十天完成的工程量,只用了七十二天就幹完。業主大吃一驚,檢測結果質量全優!“吃虧”是富,第二年工程指揮部便放放心心地把1000萬的工程交給了嚴介和。

  2002年以前,嚴介和一直不聲不響地在路橋建設業內“掘金”。這以後,他開始與許多地方政府部門打得火熱,陸續收購、託管了31家虧損的國有大中型企業,集團旗下的成員企業達到115家,嚴介和因此獲得了大量市政工程建設專案。嚴介和找到了一條發財捷徑——通過收購業績不佳的國有企業,從而博得當地政府的好感,進而在當地的市政工程中分得一杯羹。

  收編虧損國企,不僅驗證了嚴介和“吃虧是富”的座右銘,更讓嚴介和與政府走得更近。“重組前的國企連一根火柴棒都不值,但我要將一個極端差的企業做成極端好。”嚴介和稱。就拿ST縱橫來說,當時嚴介和付出的成本5億至10億元。表面看來好像吃虧了,實際上最終賺的錢更多。

  直到2002年,太平洋集團的年產值也不過20億元,真正令嚴介和的身家急劇膨脹的是2005年初開始的一系列對國有企業的併購。嚴介和已成功收購了31家國有企業,涉及資產總額達60億元。僅一年內以年產值不過20億元的身家去收購高達60億元的國有資產這一項,其財技就非常人能及。

  “BT”模式,讓財富極具暴漲

  2002年,白手起家的註冊成立太平洋。雖然前面已有一定的原始積累,當時的個人財富不會超過3000萬元。個人財富以幾何級數裂變般暴增的起點,源自大規模複製自己墊資為地方政府興建暫時無力興建的基礎設施專案,即“BT”模式。

  第一次採用BT模式運作基建專案始於1996年。當時,位於經濟欠發達蘇北地區的宿遷市政府希望建立一條南北走向的市府大道,但市財政又一下子拿不出那麼多錢來,就由太平洋墊資上馬。

  從宿遷一役以後,太平洋就將“BT”模式迅速複製到全國其它經濟欠發達地區,至今共承接了近2700億元的訂單。按照設想,太平洋基礎設施的單子要在2008年前突破5000億元。

  有人說,嚴介和的成功在於他堅持“吃虧”是富和經商遊走邊峰,他的不“循規蹈矩”、不按“規矩”行事為他創造一條不同尋常的財富之路。雖然許多人對其一年增長百億頗有質疑,但不可否認嚴介和的財技很有過人之處。2015年,胡潤百富榜,嚴介和與他的兒子嚴昊,家族資產高達910億。

  二

  別人賣1000,他只賣100,卻做到了年銷20億

  黃昏,洛杉磯的一家星球健身連鎖店裡,霍華德像往常一樣,只做了一些簡單的器械運動,半小時後便徑直離開。

  “我一週去一次,每次最多呆半小時,因為我真的很忙”,霍華德是一家IT公司的程式設計師,雖然去健身房的頻率不高,但他卻是星球健身的老會員,並擁有它的股票。

  2015年8月,星球健身在紐交所上市。創始人馬克·龔達爾和邁克爾·龔達爾是一對親兄弟,從小喜歡運動,夢想是擁有100家健身房,但實際卻開到了1 000多家。

  星球建身的崛起是一幕名副其實的逆襲劇,要知道,在最初的時候,它只是小城多佛一家快倒閉的健身房。

  時針撥回到上世紀90年代。彼時的美國,大多數健身房走的是精品路線,動輒2 000平方米的場地,高大上的器械應有盡有,每月的會員費至少要30美元。

  一開始,星球健身和其他競爭對手並無兩樣,擁有成排的高階跑步機、動感單車,各式飲料隨時享用。然而,在多佛這樣只有3萬人口的小城,要招募足夠多的會員實在太難,因此生意越來越差。

  眼看健身房面臨關門的危險,龔達爾兄弟不得不轉變經營思路。他們通過市場調研發現,大多數健身俱樂部吸引的是那些熱愛運動,有強烈健身意願的人,但這個人群只佔美國人口的15%,這意味著他們要和數以萬計的同行競爭15%的人口。

  為什麼不做其餘那85%人口的生意?他們“想”要變健康,但運動意願低。於是,龔達爾兄弟決定改變招募會員的方式。

  龔達爾兄弟的第一刀,是將會員費砍到每月10美元,畢竟之前高昂的月費將很大一部分群體拒之門外。收費門檻大幅降低後,出於種種原因不去健身房的人再也沒有理由不去辦會員卡了,因為價格實在太誘人了。

  雖然,很多人辦了會員卡真正去健身房的次數不多,但他們每個月都會續費,因為10美元不過是一頓快餐的花費。

  就這樣,10美元會員費成為星球健身的救命稻草,大量的非強需求使用者都成了他們的顧客。

  直到現在,當很多健身俱樂部的月費已經漲到100美元,星球健身的價格也一直沒有變,因此它的會員增長速度非常快,而且流失率極低。

  不歡迎“認真鍛鍊”

  低價並不是星球健身逆襲的唯一原因。龔達爾兄弟改造星球健身的第二刀,就是“去標準化”。

  健身達人們願意花大錢去做高強度訓練、享受SPA般的健身房體驗。但在星球健身,你能想到的“專業”也許都沒有,它砍掉了健身車、腹肌運動機等一些“不實用”的運動器械,只保留了學習門檻最低的器材——有氧+固定式。

  更奇葩的是,在星球健身,高強度、大重量的運動是被限制的,顧客甚至不能發出大聲響和流太多汗。為此,場內專門設定了“蠢蛋警鈴”,一些“不懂規矩”的健身達人就因為一邊舉重,一邊嗷嗷大吼而被其他會員拉響警鈴,遭到工作人員制止。

  大刀闊斧削減器械和專案,不歡迎“認真鍛鍊”,這樣做除了降低運營成本,更重要的目的是把那15%真正熱愛運動的人排除在外。

  所以在星球健身,你很難看見大秀肌肉的猛男和愛自拍的辣妹,因為他們會讓其他客人“不舒服”。星球健身的會員為此拍手叫好,“我最討厭那些努力練,身材好的人,把他們踢出健身房!”。

  星球健身還推出系列廣告,標榜自己“不是健身房”,而是為“一般人”提供充滿安全感的健身環境。

  “擺脫一切成為一個好健身房的因素”,當其他健身俱樂部都在做加法的時候,星球健身卻用減法的方式,塑造了一個適合“85%人群”的標準。

  麥當勞的跨界門徒

  有了穩定的會員數量之後,星球健身不斷增加一些小專案來提高使用者黏性。

  龔達爾兄弟設立了“會員披薩活動日”,在每月的第二個星期二,會員可以吃到無限量供應的免費披薩、甜甜圈和漢堡。此外,龔達爾兄弟還在每月設立了“會員免費杯果早餐日”,以及在場內無限供應糖果。

  健身房提供高熱量的零食,這不相當於牙醫賣糖果嗎?

  星球健身的這一做法遭到了很多人吐槽,不過龔達爾兄弟沒有理會,堅持把這些專案以常規活動的形式固定下來。克里斯·隆多參與了星球健身的早期運營,並長期擔任CEO,在他看來,星球健身的初衷就是要成為一個毫無壓力的地方,讓會員可以輕鬆地鍛鍊,在飲食方面偶爾放縱一下沒有什麼大礙。

  事實上,這個小小的伎倆相當奏效,不僅吸引了更多新會員,也增進了會員之間的情感交流。

  現在,星球健身的每個披薩日會吃掉25萬塊披薩,一年送出的披薩超過300萬塊。這也許是一個令人震驚的資料,但當你知道它已經擁有上千家連鎖店,會員超過700萬人的時候,就不會感到意外了。

  2003年,第一家連鎖店在佛羅里達州開業,緊接著,星球健身滾雪球式增長,到2016年1月,其連鎖店總量已經超過1 000家,成為美國最大的健身運營商之一。

  龔達爾兄弟說,“我們要成為健身行業的麥當勞,讓全世界的顧客都能享受到相同的服務,就像巨無霸漢堡,無論你到哪裡,味道總是一樣的。”

  麥當勞式的健身房不只體現在連鎖和標準化方面,還有使用者的消費行為。過去,人們去健身房都帶著計劃和目的,特殊著裝,甚至提前預定。而星球健身卻將健身變成了非正式的活動,你可以逛著街,吃著披薩,順便拐進去舉下槓鈴,就像麥當勞,健身也可以成為“快餐消費”。

  隨著肥胖人口和老齡化不斷加劇,普通人對健身的渴望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候,而星球健身能夠在不增加生活負擔的基礎上讓更多人走進健身房,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價值。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