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人勵志創業故事

  推銷不怕丟面子,創業不怕丟銀子,大事可成也!看看那些名人創業的故事,感受他們的精神,激勵自己的創業鬥志。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她2次創業外賣只送面,如今饞師兄估值達2000萬

  “我們不止有情懷,還有祕密武器。”

  這是饞師兄在位於成都軟體園店的標語。

  成都軟體園天華路被成都人譽為“小吃一條街”,幾百米的小街上雲集了眾多面館、中餐和特色美食,有些江湖“險地”和兵家必爭之地之意。

  小小的店面格調滿滿,擠滿了顧客。據創始人陳蘭介紹,饞師兄是一家去年十月才正式上線的新興餐飲公司,因為通過兩年技術研發,解決了麵條在煮熟後不能久放的難題。

  饞師兄憑藉這一獨一無二的核心技術優勢和廣闊市場前景,在短短半年時間裡,就以“我們外賣只送面”的精準定位在軟體園打開了知名度和市場。

  這家店據說僅用了一個月就完成了立項、裝修、開業。

  “當時我們在極其偶然的機會下發現了這家要轉讓的鋪面,但是房東只給了我們不到一週的時間籌措資金,於是我們緊急啟動了眾籌計劃,在短短三天內就超額三倍完成了眾籌。”說起眾籌的火爆,陳蘭掩飾不住內心激動的心情。

  這便是饞師兄的第一家門店。

  據陳蘭講,饞師兄的團隊是由廣告創意人、影視導演、資深餐飲行業運營管理人以及行政大廚跨界組成的專業團隊,全職員工在20人左右。

  目前饞師兄有生產部、品牌部、營運部,除了品質的保障,在自身品牌的塑造和推廣上本身就具備別人沒有的優勢。

  獨門技藝,外賣只送面

  在寫字樓和白領人群較為密集的地區,外賣自然而然成為了剛需。

  而陳蘭正是發現了其中的商機。

  通過調研,她發現目前外賣基本上只有米飯的選擇,但相當大一部分人喜歡吃麵。包括之前北方的同事,寧願吃兩個饅頭也不願意吃盒飯。

  麵條和米飯一樣,都是主食,是剛需。就世界範圍來說,吃麵食的人口比例大於米飯,中國地區不一樣,比例不一,但就北上廣深這樣的以外來人口居多的大城市來說,比例比較均衡。

  “外賣市場有多大,外面送面的需求便佔有半壁江山。”

  最後,她提出了一個問題。能否有一款可以外賣的麵條?她就此諮詢了身邊很多喜歡吃麵的朋友,他們都表示很需要這樣的一碗麵。

  於是,陳蘭便開啟了2年的研發之路,而這已經是陳蘭的第二次創業了。

  他們先期投入了100多萬進行產品研發,包括建立中央廚房等基礎設施。

  當前,已經完成產品標準化,建成一個目標日承載量2000份的中央廚房。外賣上線100多天,老客戶佔比達到60%。

  對於外賣送面,更多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

  當面送到你面前時不是已經坨了就是涼了,從而嚴重的影響了食麵時的口感。

  對此,陳蘭苦心研究兩年的技術終於派上了用場。

  “保證麵條口感是我們的技術核心。”

  她向i黑馬解釋到,面不坨其實是通過原材料選擇、麵條生產、產品製作等環節環相扣,最終綜合呈現的結果。

  饞師兄通過改變麵條中麵粉、雞蛋等食材的配比***絕不含任何違規新增劑***,解決了麵條煮熟後無法長時間存放、外賣影響口感等現實難題。

  而對於送餐時的溫度問題,饞師兄則是全程80度恆溫。

  當i黑馬向陳蘭詢問今後會不會推出其他主食時,陳蘭則搖搖頭說到。

  “‘外賣只送面’是饞師兄的品牌口號,要讓大家一眼就能記住我們,我們想在麵條這個細分領域結出一顆碩果”

  似乎說到這裡時,陳蘭更加堅定了她的語氣。

  當然,這裡也有在陳蘭看來的一些難題。

  “其實這是整個外賣市場的問題,比如:平臺對商家的影響和制約,第三方配送客戶體驗的困擾,外賣平臺前期燒錢形成消費者貪便宜的習慣等問題。”

  而對於外賣平臺燒錢的說法,陳蘭認為,饞師兄只是在品牌的前期建設中會相對的投入基礎建設,不存在燒錢的說法。

  現在,各大平臺也在不斷合併和重組,我相信通過不斷的調整,市場一定會趨於理性,迴歸商業的本質,平臺燒錢也已慢慢在降溫。

  目前,饞師兄在資本市場的估值已達2000萬元。老客戶復購率能夠達到60%,消費10次以上的復夠率能夠達到11%。

  饞師兄的下一步計劃是在半年內開6-8家線下體驗店。

  而擴大配送範圍也成為了其目標之內的計劃。

  “我們未來的發展模式是實體體驗店即外賣配送點,未來我們將覆蓋整個城市,實體店2-3公里範圍的寫字樓都可以覆蓋我們的外賣。”

  二次創業,“痛”並快樂著

  饞師兄是陳蘭的第二次創業。

  作為一名女性創業者,她有著一顆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心,並且勇於嘗試。

  陳蘭在創立饞師兄之前,是四川四知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從那時起到現在已有7年了。

  而創立“饞師兄”正是我們前中所說的,她希望可以拯救寫字樓裡面“無面不歡”的這群人,同時,她更希望把成都的美食帶向全國。

  她說,每當取得一個階段性成功或解決一個重大難題時是最開心的,而心情最低落時,往往是公司面臨缺錢缺人才之時。

  “最困難還是資金。”陳蘭對i黑馬說。

  在她眼中看來,饞師兄的團隊、方向、目標都很明確,而團隊成員在各自的領域也都很專業很優秀,大家也都很拼。

  一個想法變成現實,整個流程是需要不斷優化的,特別是我們這樣一個具有一定創新的公司,所以前期流程中的不斷試錯很重要。

  創業是一個非常奇妙的過程,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生活充滿無限的精彩,當然也可能是驚嚇,需要創業者有一顆頑強的心臟。

  這是陳蘭對於創業意義的理解,也是每一位創業者應當必備的。

  創業是持續進行中的狀態,是生活的常態。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現在有許多創業者無法平衡自己與家庭的問題。

  對於陳蘭這樣一位女性創業者來說,更加難以平衡。

  “家人的理解和支援是最重要的”。

  在她看來,在創業的過程中,家庭生活只能見縫插針的參與,並且提高每次活動的質量,讓相處的時光都儘量愉快。

  在缺少陪伴家人的情況下,要跟他們多溝通多表達,爭取他們發自內心的支援。

  “現在可能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饞師兄上,希望它能成為中國外賣麵條的第一品牌”。

  這是最後陳蘭對i黑馬說的一句話。從話中的字裡行間透露著這位平凡女性的野心,同時也透露著她對饞師兄品牌的愛。

  就像開篇所說,“我們不止有情懷,還有祕密武器”。

  希望我們能在不久的將來都能收到這張美食“名片”。

  二

  18歲創業,19歲成千萬富翁,現在要把公司做成“機車界華為”

  請來楊向陽、徐小平、蔡文勝等投資大佬站臺,名不見經傳的創業公司逗哈科技釋出國內首款前雙輪智慧機車iTank,售價7999元,宣稱是專為熱衷時尚、運動、有車人士打造的***利器。

  據介紹,這款耗時18個月,續航可達100公里的iTank,單單下置式可側傾偏擺雙前輪的結構外形設計,背後就耗資2000萬、擁有17項專利,屬於100%的自主研發設計。

  在影響電動機車的關鍵問題續航方面,iTank採用了和特斯拉同級別的韓國LG定製動力鋰電池環保電芯,並且和法國的FPS公司聯合開發了PACK電池包技術,目的是為了保證數百節鋰電池同時工作狀態下在面對各種情況下的安全穩定輸出。

  談及為何在國內推出這樣一款另類的電動機車,逗哈科技創始人李官德表示,國內電動機車行業內大型整車企業同質化嚴重,不論是在外觀還是在技術方面都缺乏創新。而且,僅有的一點新車型創新,也會被同行瘋狂抄襲、模仿,導致無人願意創新,行業內的創新意識被完全淹沒。

  “抄襲的背後是國內大型整車廠一味追求量卻漸漸忽略了質,車款眾多卻都沒有顛覆性產品,質量和外形也是始終得不到提升。這直接導致整個電動機車行業偏離了創新推動的正確路徑,利潤持續偏低”,他說。

  提及李官德本人,他的經歷似乎比這款機車更具玩味,他自稱是創業者中學歷最低、最不懂網際網路,但卻是最懂機車的人。

  李官德來自浙江台州的一個小鄉鎮,18歲的時候憑藉對機車行業的一腔熱愛,開始學習修車、研究車、買零配件組裝車,歷經一年19歲便賺取人生的第一桶金,成為身價千萬的“高富帥”。

  但隨後由於工廠不規範,沒有營業執照,遭到當地執法機關的封廠,李官德一夜間又從身家千萬的高富帥變為“百萬負翁”,但這並沒有阻擋李官德對機車的熱愛。於是,他選擇東山再起,開啟正規化運作模式,繼續做機車。

  緊接著,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李官德開始嘗試機車國際化業務,事實也證明國際化思路讓李官德的企業走上發展快車道。當時李官德創辦的企業一年出口總額超過2個億。

  但是在2011年的米蘭EICMA展***義大利米蘭國際兩輪車展***,李官德卻遭遇滑鐵盧,產品被訴侵權,展位被相關部門包圍查封,展位車輛全部沒收,連護照都被沒收,引發歐洲當地媒體紛紛報道。李官德開始深深感到中國製造的弱勢和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

  於是,在2015年,李官德帶著自主研發的逗哈EV3***也就是國內釋出的iTank***再亮相米蘭EICMA,這一次不僅獲得了歐洲展商的認可,並且和歐洲最大的摩托車代理商之一MSA現場簽下數億人民幣的訂單合同與代理協議,而在國外這款機車的價格在4000歐元以上。

  李官德表示,中國正在面臨一個從製造向創造升級的機遇:

  首先,中國製造核心技術缺失嚴重,主動權及主導權較弱,業內有影響力的品牌缺失;

  其次,產品質量水平滯後規模增長,產能過剩嚴重;

  再次,生產型企業服務意識與能力普遍不足,使用者體驗缺失。

  回顧李官德21年的機車創業歷程,專注於實業的李官德與大多數中國工業製造商一樣,遭遇到產品在國外展會受質疑甚至排斥。所以,他表示最大的願景是把逗哈科技做成“機車界華為”,不僅要學習華為的匠心精神,還要像華為一樣把中國創造推向世界。

  理想歸理想,但最終還是要觸及國內的現實問題。比如機動車國標“GB7258”規定摩托車分為二輪、側三輪、正三輪,其中正三輪摩托車必須為車輪“前一後二”對稱分佈,時速不得超過70公里。

  然而,iTank雙前輪是在機動車標準裡沒有明確規定的,這意味著能否上路或者需不需要上牌成為一個待解的難題。加上前不久包括深圳、北京都在施行“禁摩限電”整治行動,這無疑在政策方面給iTank的普及帶來一定的壓力。

  李官德把官方“禁摩限電”的做法歸結為電動車企業本身產品沒有做好,道路沒有明確的規範,造成較大的安全隱患,才導致事故頻發。“智慧出行裝置在中國市場潛力巨大。解決城市出行問題的主體是更多的地鐵和地面公交系統,而首要的輔助工具將是智慧化的、節能、綠色的中短途個人載具”。

  他認為,只要是能夠推動環保出行、智慧化甚至是中國品牌國際化的行為,儘管政策、法規都有一定的滯後性,但遲早會被認可。

  目前,iTank 已經在京東開啟眾籌,但7999元的價格,想必已經讓一部分人望而卻步了。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