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女人創業成功歷程

  創業,一定要有激情燃燒的歲月的感覺,或者是萬馬奔騰的感覺。看看那些女人創業的經歷,感受她們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堅定創業的決心。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王瑩瑩:95後女孩創業愛上螢火蟲

  樹林、星空、螢火蟲……都市人群對遙遠鄉村生活的記憶,總是那麼浪漫和唯美。忽閃忽閃的螢火蟲在城市中更是難得一見,成為很多人兒時的記憶。

  在十堰,湖北醫藥學院一群90後學生,敏感地捕捉到這一情感載體,利用專業所長,將螢火蟲孵培這一科研專案運用到了商業領域。

  95後女孩愛上螢火蟲

  卵凍技術獲得專利

  95後女孩王瑩瑩是十堰人,圓臉、長髮、語速平緩,第一面給記者的印象十分沉穩。

  在她的QQ空間裡,70%以上內容都在記載螢火蟲的培育過程。透過顯微鏡拍攝的螢火蟲,從蟲卵到幼蟲,再到成蟲,不同的階段呈現粉色、紫色、橙色等,美麗得像一幅幅抽象畫。現在還在上大二的她,是湖北醫藥學院生物科學專業學生。在指導老師陳絢麗的帶領下,漸漸接觸到螢火蟲培育技術。一開始,她對這些小蟲子很恐懼,但很快就喜歡上了這些小傢伙。

  通過深入學習和了解,王瑩瑩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東西,比如,螢火蟲主要吃螺螄、蝸牛、貝類等,位於生態金字塔的最底層,城市裡沒有螢火蟲是因為空氣、光電、聲音等汙染,讓它們沒有生存空間。

  螢火蟲幼蟲分為水生和陸生,從蟲卵到成蟲整個生命週期為一年,而螢火蟲成蟲的壽命只有短短五六天。成年雄蟲在這短暫的生命裡抓緊時間利用發光訊號招徠雌蟲,雌蟲也以發光形式迴應,因此我們才能看到大自然閃爍的光影美景。

  眾所周知,螢火蟲只有在夏天才能看到。然而,去年底,王瑩瑩所在的醫藥學院出名了,原因就是他們實驗室研發出了螢火蟲卵凍技術,實現了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螢火蟲。目前,這項技術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

  科普為主商業為輔

  閃閃亮光帶來財富

  “除了卵凍技術,我們還可以人工培育,在室內繁育螢火蟲。另外,可以生態覆育,就是在螢火蟲稀少或消失的區域引入適宜品種,覆育成生態景觀地。”王瑩瑩對記者說。

  一個偶然的念頭,讓她有了新思路:淘寶上一隻野外捕捉的螢火蟲能賣四五元,而日本水生幼蟲一年能創造100億元產值。如果能將這一先進成果向市場轉化,豈不是既能做科普又能產生經濟效益?

  她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同學們,結果得到一致認同。今年初,由王瑩瑩發起成立了精靈生態旅遊開發公司,15名同學和老師都成為公司股東。暑假時,公司在武當山舉行了螢火蟲放飛主題活動,短短兩個晚上,就吸引了三四千人蔘觀體驗。“一張門票賣10元,相對於幾萬元的收入,其實我們更滿足於初次創業的興奮。”王瑩瑩說。

  目前,公司已設計出螢火蟲燈籠、螢火蟲樹以及類似觀賞魚的螢火蟲生態缸等工藝品,同時配合生態造景,與博物館、科教館及景區達成合作。他們的創業計劃也被國家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業訓練計劃創業專案。“未來還有很多有意思的設想,比方說將專案嫁接進婚禮、咖啡館等。”儘管公司運營還不成熟,但王瑩瑩很淡然,“以科普為主,開拓市場賺錢將水到渠成”。

  二

  南瓜車CEO盧鑫:折騰,是對夢想的尊重!

  她,就是這樣一個愛折騰的女人,21歲畢業背井離鄉來到深圳,當上女程式設計師,23歲依靠超出常人的勤奮與能力連跳升職管理起100人團隊,在那樣一個港資企業大陸人當主管都很罕見,她竟當上了部門經理,25歲越做越順手的她卻不安於現狀,辭職自己創業做起了外貿電商,在不錯的市場環境下帶領著團隊很快實現公司贏利,26歲為了尋求更大的成長,她降職降薪跳到阿里做產品做運營,帶領擎天柱專案***阿里最高級別專案***,僅用3年的時間當上產品專家,29歲時拿著50w年薪的她本可以安逸地繼續留任升職,但“折騰”的性格卻推著她繼續打破安逸尋求突破,離開丈夫和9個月大的孩子,隻身一人從杭州來到上海大眾點評網,連續4年帶領team獲得點評的年度最高獎項“總裁獎”,升任到了首席流量官。

  時至今日的她已經34歲,身為2個孩子媽媽,她卻再次做出了令身邊親人朋友驚訝的決定:毅然辭去百萬年薪鉅額股份的工作二度下海創業。動機很簡單,還是那份對“夢想”的執著與激情。她,就是網際網路美髮第一平臺南瓜車CEO,盧鑫。

  這個年代,提起創業這個詞,你想象到的可能是,啊,誰誰創業了,香車寶馬,錦衣玉食,白天有酒喝,晚上有歡樂。什麼都有,那是想象中的結果. 而實際上當創業剛起步的時候,首先都是放棄,而不是得到。她擁有了一個夢想,為此就要放棄穩定的薪酬,放棄舒適的假期,放棄發脾氣的權利,放棄陪伴家人孩子的時間,放棄可預見的未來,還有很多很多,都得放棄! 但盧鑫認為“人只做有把握的事,又如何見識自己未知的能量?”

  在夢想的推動下,盧鑫聚集了一幫有理想有激情的90後年輕人,試圖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改變長久以來被人詬病的美髮行業。理髮這件事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是走進美髮店時不知道要消費多少的忐忑,是美髮師在你耳邊喋喋不休的推銷辦卡,所以大家都說,相比起“盲人按摩”,這個世界上更需要“啞巴理髮”。盧鑫和她的團隊看到了傳統美髮行業的問題:

  傳統美髮業長期依賴預付卡機制維繫生存與發展,消費者為了享受單次服務的優惠,被迫提前預付一年多的消費金額,而且每次進店消費,還得不斷被美髮師推銷各類產品和套餐以儘快用盡卡內餘額再辦卡,要是不買賬,可能今天的美髮體驗就遭殃了,如此霸王條款是極其不合理的……這一切是為什麼呢?因為美髮業的成本結構中,房租、裝修與人力成本佔比較高,美髮消費體驗又不像餐飲等服務那麼高頻次,美髮店不得不靠推銷辦卡來快速回籠開店資金或用以新開門店發展,所以預付卡成為了全行業心照不宣的祕密。

  行業統計年鑑顯示,美髮業有3000億的市場規模,卻呈現極度分散的狀態,擁有連鎖品牌的美髮店全國只有2000家門店,市場份額僅佔2% 這樣一個大的行業在13年便開始面臨大拐點,13年同比12年首次出現高達15%的負增長,主要原因在於人力和房租成本的高漲,說明美髮業已到了不得不尋求轉變的地步。

  盧鑫帶領的南瓜車試圖打破這樣不健康的行業形態,通過C2P平臺利用網際網路思維和工具去改善傳統美髮行業。使用者使用南瓜車APP 只需要在線上挑選合適並喜歡的髮型,和做這款髮型最擅長的美髮師們,可能參考使用者對他們的評價以及他們個人的形象及作品等選出自己最中意的美髮師,通過公開透明的價目表選自己適合價位的專案,選髮型師及自己適合的時間,線上完成預約支付。最後你只需在預約的時間到你線下選定的場地理髮即可。為了保證使用者從線上到線下都有一個超完美的理髮體驗,南瓜車提供精挑細選超高性價比的髮型師,髮型師從面試到入駐平臺要經過6場嚴格的考核。

  同時南瓜車還提供舒服的場地及一流的服務標準。而對於美髮師,南瓜車通過為消費者與美髮師搭建平臺,幫助美髮師還原手藝人的本質,剪好頭,做好服務,而不是傳統專注在銷售推銷辦卡上。美髮師們在平臺上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虛擬品牌美髮店”,可以上傳自己的作品,更新自己的資料,維護客戶關係,塑造專業形象,線上下不斷精湛手藝做好服務,手藝收入歸自己所有,真正的實現了讓手藝人”靠手藝吃飯,做自己老闆!”

  盧鑫創立的網際網路美髮第一平臺南瓜車從開業到今天一個多月時間,已經突破日訂單600單,其位於上海長寧區天山路的第一個直營體驗店短短兩週已成為大眾點評網天山商區美髮店的第一排名,更是得到了國際知名風投IDG的天使輪融資。當記者採訪問及她是如何做到對夢想始終如此執著時,她打趣地笑說:我就是,愛折騰唄。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