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創業成功的事蹟

  推銷不怕丟面子,創業不怕丟銀子,大事可成也!看看那些創業成功的事蹟,學習他們,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北京通州大男孩養伯恩山犬,變身"狗語者"年賺百萬

  在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北劉村,有一個人稱“狗語者”的香港大男孩——林健迪。他不僅可以通過狗的肢體語言和狗的叫聲,瞭解狗的想法和需求。同時,他還擁有一家專業的伯恩山犬犬舍,為他年賺百萬元。

  這個“狗語者”林建迪難道真的擁有超能力嗎?非也!據記者瞭解,他之所以能夠跟狗溝通交流對話,完全是憑藉十幾年愛狗養狗的經驗,每隻狗的眼神、動作、叫聲在他看來,都是“語言”,都是在傳遞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林健迪飼養的伯恩山犬,起源於瑞士,雖然體型大,但是身體靈活,曾經被當地人當做運輸犬使用。公犬負責拉車送牛奶、乳酪等奶製品,母犬負責看家護院。而近年來,伯恩山犬因為其性格溫順,對人友善,逐漸走入家庭,成為非常受歡迎的寵物犬。

  林健迪,出生於香港,19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香港消防局九龍分局成為一名消防員。後來因為父親的物流公司業務拓展至內地,於是他從消防隊辭職幫助家裡公司跑業務,常駐深圳。在深圳獨自生活的林健迪終於可以實現自己多年來養一隻狗作為寵物的夢想,2003年林健迪從香港購買了一隻伯恩山母犬,而他的生活因為也因為有了愛犬的陪伴而變得豐富多彩。次年,林健迪再次從俄羅斯以購買了一公一母伯恩山犬。由於自己的三隻伯恩山犬的品相都非常不錯,林健迪開始帶著愛犬在深圳參加犬展比賽,沒想到一路所向無敵,逢賽必贏。

  2005年,林健迪餵養的兩隻母狗同時生產,他把9只小狗的照片剛剛發到寵物論壇,很快便被網友搶購一空,一共給他帶來了10幾萬元的意外收入。讓所有人意外的是,林健迪把賣小狗賺來的錢又用來從日本,韓國,瑞士等國家的犬舍購買伯恩山種犬,此時,家裡的伯恩山犬數量已經達到了17只,80平米的房子已經無法容納這麼多隻狗,他便把堂哥位於深圳市郊的兩棟別墅租了下來,還請了2個工人幫忙照顧狗的飲食起居。

  由於林健迪把自己的絕大多數精力都用在了餵養伯恩山犬上面,父母覺得他這是不務正業,終於在2010年,家庭矛盾一觸即發,林健迪最終從公司辭職。此時,有錢有閒的林健迪已經有了更高的目標——到北京參賽,問鼎全國!而這一次北京之行,也成就了他今天的一番事業。在北京參加比賽的過程中,林健迪和一個做金毛犬繁殖的同行聊天,對方說自己的金毛犬同是大型犬,一胎小狗能有7—9只。而林健迪在深圳繁殖的伯恩山犬,一胎小狗也就3-5只,林健迪覺得這種來自於瑞士的大型犬如果在北方飼養繁殖,不僅會讓狗的毛髮更加漂亮,也一定會提高繁殖數量。賽後,林健迪果斷決定在北京成立屬於自己的專業伯恩山犬犬舍,所以他在朋友的幫助下火速租下通州區一處農家院,找來工人興建犬舍。

  在十幾年養狗過程中積累的與狗對話的能力,也著實在養殖過程中給林健迪帶來了不小的幫助。目前,林健迪的犬舍擁有38只種犬,年繁殖小狗近百隻,收入達百萬元。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帶著中國本土繁殖的伯恩山犬,站在世界犬展賽場上,證明中國繁殖者的實力。

  二:

  英國27歲女孩,把丟棄蔬果變成了高價果醬

  清晨四點,倫敦New Covent Garden市場裡擠了兩百多家花卉、農產品、食品業者,兩千五百多個工人在英國最大的蔬果市場裡忙進忙出,叫賣聲此起彼落,搶奪著來自全球的新鮮蔬果。

  在他們之中,一個二十七歲女生的身影穿梭。她一頭金髮、雅痞穿著,高學歷的年輕白領模樣,卻跟商家們聊著肯亞四季豆、菲律賓芒果、土耳其西紅柿,接著走進比人還高的棄置蔬果堆,一顆一顆的撿起、打包,載回家。

  她是珍妮道生***Jenny Dawson***,手裡撿起的那些蔬果,讓她三十歲不到就登上CNN、BBC、Financial Times、泰唔士報等英美主流媒體。

  2010年創立〝廢墟中的寶石〞***Rubies in the Rubble,簡稱RIR***這個品牌,用了四年的時間,珍妮不僅讓RIR成為市場中高階的醬料品牌,攻進英國近七十個通路,連英國名廚奧立佛***Jamie Oliver***的選單、英國女皇愛用醬料的名單上,都看得見RIR的名字。

  將市場旁一堆堆的被丟棄的蔬菜水果,轉變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高階品牌,珍妮道生四年來每天起早趕晚,以市場為家、與菜販天天在一起工作。原來在私募基金工作的她,有著人人稱羨的薪水與職位。

  珍妮說:“我的前老闆與同事都認為我瘋了”。

  “是什麼讓你離開光鮮亮麗的生活,走進市場的那堆被丟棄的水果蔬菜垃圾中呢?”、記者問道:

  “第一次清晨拜訪市場的震驚。”珍妮說:

  “那天清晨天還未亮呢,我騎著自行車前往,氣溫很低,需要多穿幾件保暖的衣服才能禦寒。”珍妮回憶。時間是清晨的四點,當時市場正是最熱鬧的時候,許多批發蔬果的買家與賣家互相議價著。

  盯著被丟棄的“蔬果山”,珍妮的睡意全都被問號與驚歎號趕跑了。“這些蔬果都沒壞掉,為何被丟棄呢?”珍妮向菜販們打聽。

  原來是長醜了、大小不對。這些還都新鮮的蔬果只是長相不好,讓那些採購主管、主廚們看不上。

  珍妮用數字描述她離開私募基金的金飯碗,開始她的果醬生意的心路歷程:

  全球超過十億的人口面臨飢餓。

  在英國,每年有一千八百萬噸的食物因此被丟棄、掩埋,價值超過了一百二十億英鎊。每年還需花費超過二百二十億英鎊的公共預算,改善食物浪費。

  “這些被丟棄的蔬果一定可以做成什麼的”。珍妮這麼想。

  於是她收購一些被棄置的蔬果,按著媽媽的配方做成了果醬、甜辣醬***chutney***等,在倫敦的市集擺起攤來,幾十罐產品一個上午賣光,淨賺了兩百英鎊。

  “這是個生意!”,數字在腦中跑了起來,“也是一個能夠解決社會問題、實現自我的創業機會”,珍妮於是辭掉工作、開始創業。

  “資源被這麼荒謬的浪費掉”,就是這種驚詫讓珍妮有了創業的火花。但讓這把火繼續燒下去,並在四年內成為全英國知名的品牌。

  “要成功,除了有了點子以及熱情是不夠的,需要無所不用其極的接近真實。”珍妮說。

  “過去在私募基金的工作經驗給了我很多幫助,我知道那些成功的公司,都給了消費者他們想要的東西”

  “此外,緊盯著數字、瞭解現實的狀況是公司長期經營的王道。”珍妮說。

  珍妮更進一步以RIR的成長曆程,解釋她是如何貼近現實:

  第一, 需要找到關於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珍妮認為,產品的設定應該由下而上。

  RIR 的市場調查很專業,從蔬果的產業鏈、供應量的穩定性,到果醬、甜辣醬的市場通路分佈,〝要先確定『最大的需求』是什麼,在哪裡賣最適合、***架上其他競爭者***強弱分析也很重要!〞。

  RIR 的商業計劃書直到六個月後才有第一版。

  “就是為了接近事實啊!”珍妮通過對市場需求的研究與瞭解後,確認了 RIR 的定位、商業模式、產品包裝等。

  透過分析目標產量、成本等,珍妮決定定價、營銷策略以及財務可行性後。她穩健並量力而為的發展著這個生意。

  “不知道怎麼活下去的生意,肯定走不遠”珍妮說。

  第二,找到企業的”真實價值”。倫敦不乏以高階食材、小農為訴求的產品。“當然,靠故事吸引消費者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那些重複購買的顧客為什麼支援你?”珍妮說。

  RIR 花了整整兩年時間透過擺攤、與消費者直接互動,來確認自己產品的競爭力。

  “透過擺地攤,你會知道誰再來而誰沒有,為什麼不來了,一定要仔細瞭解,要問出來。就是我們產品的真正價值。”

  除了消費者,珍妮還跟著那些長期為倫敦幾千家小區小店配送果仁、高價食材的物流隊,四處拜訪,瞭解真實的需求。

  “這些人最知道產品的價值差異,以及該怎麼賣出去。”

  經過這些實際的市場調查,珍妮調整配方、並擬定通路策略。

  如今RIR的一罐以棄置蔬果做出300克的果醬,要價約五十元人民幣。

  面對事實,這樣的思維幫助我做很多的困難決定,從2014下半年開始,RIR產品製造過程決定外包,放棄了自己設定工廠,為弱勢家庭創造工作機會的第二重社會使命。

  就像所有關懷社會的創業家一樣,沒有一刻不想著如何更能貢獻社會,珍妮猶豫了很久,也試著將生活百分之百付出,試著減低成本、增加產能,但怎麼樣都無法在質量穩定的情況下擴大生產規模。

  “這本來是一個很難的決定,但我拿起數字來看,一下子就知道該怎麼做了,畢竟持續經營是最重要的目標”。

  產線外包之後,RIR順利展開與線上零售商Ocado 的合作,2014年順利將五萬噸的棄置蔬果化為產品,年營收超過六百萬臺幣,英國電訊報***The Telegraph***預估,RIR2015年營收將是今年的三倍。

  利用被丟棄的蔬果製造果醬、甜辣醬的商業模式,被CNN形容為“把廚房剩菜變成寶物!”。Forbes雜誌說,這是從剩食創造道德消費的一種致勝模式。

  從社會關懷起步,卻能把夢想轉換成現實,不僅量入為出,更腳踏實地的從最底層做起。去年更入選為英國觀察家報***Observer***〝英國50大不媚俗的夢想家〞。

  從關懷地球資源,將被丟棄的新鮮蔬果,重新賦予價值,是珍妮的創業原點,“但是懂得緊跟著現實,瞭解消費者需求,並靈活的改變商業模式、改善產能,這是RIR能持續成功的原因。”不到三十歲的珍妮說:“能持續經營下去,才是我們對社會最大也重要的責任之一。”

  “我們不會停止,因為還有許多被人類浪費掉的東西,可以創造成為美好的產品”

  人生有夢,築夢踏實的珍妮道生***Jenny Daw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