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企業家勵志創業史

  網際網路驅動的創新是中國經濟謀求新增長動力的主要方向,網際網路創業也變得前所未有地接近普通大眾。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迷你的身材、肉嘟嘟的感官,就是這種賣萌的造型讓多肉植物在年輕人中持續受到追捧,並衍生出“多肉玩家”、“多肉粉”、“多肉QQ群”等一些群體,山東威海市文登小夥王義波就是這一群體中的達人。

  走進他的“多肉植物大棚”,可以看到披著白色絨毛、尖端有紅褐色突起、形狀極像剛出生的小熊掌的熊童子;葉片晶瑩剔透的玉露;綠色玫瑰花球似的山地玫瑰等各種“肉肉”琳琅滿目,品種多達1000多種。王義波介紹,這種披白色絨毛、尖端有紅褐色突起、形狀極像剛出生小熊掌的叫做熊童子;這種葉片晶瑩剔透的是玉露;這種如同綠色玫瑰花球的是山地玫瑰。在逐漸的養殖過程中,王義波從中發現了商機,把愛好乾脆變成一門生意,在網上經營起“肉肉”,月賺2-3萬元。面對供不應求的局面,他決定再投資200萬元建造一座佔地6畝的多肉植物自動養殖大棚,並擬開拓多肉植物婚慶市場。

  發現商機

  談起經營多肉植物的歷程,王義波指他是從愛好中發現商機的。,在日本定居的姐姐帶了一盆多肉植物送給王義波,剛見到肉肉的王義波一下子就被其呆萌呆萌的造型吸引住了。隨肉肉的長大,原來的花盆已經容納不下。為了讓這棵小植物生長得更好,王義波掰下幾片葉子分栽在一個個小盆裡。過了幾天,他驚喜發現這些小傢伙生根發芽了,不禁感嘆到肉肉生命力之頑強。後來,王義波只要一去花市場看到肉肉就會買幾盆回來,家裡的陽臺變成了一個小型盆景園。

  在養肉過程中,王義波發現多肉植物市場在文登當地還是空缺,於是他決定辭去樓盤銷售的工作,投資了30多萬元開始養肉,並開了一家淘寶網店。

  苦學攝影吸引生意

  由於多肉植物種植地在農村,位置偏僻,所以大部分訂單來自網上,雖然植物被照顧得很好,搭配出的盆栽亦很好看,但攝影裝置和技術總是略欠一籌,所以起初網店並沒有為王義波帶來很多顧客。為了改進照片技術,王義波買來了單反相機,苦學攝影技術。慢慢地他的淘寶店多起了各種小清新的肉肉照,為他帶來不少訂單,附近有些顧客還親自開車到他的肉肉花棚採肉。經過一番苦心經營,王義波的淘寶網店目前每月能為他帶來2萬元至3萬元的收入。

  然而,去年8月連續一個月的陰雨天氣,讓露天花園的肉肉死了不少。看?一個個死去的肉肉,王義波心裡很是難受。他吸取教訓,搭起一個大棚,為肉肉遮風擋雨。

  王義波表示,其實我們煙威地區是很適合養肉肉的,這裡晝夜溫差大,能自然形成好看的顏色,南方雖然溫度恆溫長得快,但是沒有晝夜的溫差,長的就不如這邊好看。他拿起一盆高約40釐米左右的魔法師指,你看這盆魔法師長得多高貴、典雅,曾經有一個人出1000元要買,我沒有賣,因為肉肉的生長期是相當長的,像這盆可是需要四五年時間才能長成。

  “我現在主要是感覺‘供不應求’,母本不能賣,幼本長的又很慢,網上銷售很多時候客人要看上的,我還不能賣,很影響我的銷售額和信譽。”王義波說。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王義波查閱了很多‘養肉’書籍,並上網查詢相關資料,閒暇時間就和‘肉友’討論,終於找到了肉肉生長瓶頸的‘突破口’。原來王義波一直用的是家鄉的土壤種的,這種土壤裡面含有的主要成分是珍珠岩,透氣性差,並且含有的水分、養分少,不適合“肉肉”生長,所以長的很慢。為了配出適合“肉肉”生長的土壤,王義波還從丹麥進口土壤,把含有珍珠岩、桎石、泥炭的土壤配在一起,營造出鬆軟、透氣、保水的土質。雖然進口土壤成本高了,但是王義波感覺這樣還是值得的。

  打造“肉肉”養殖基地

  訂單多了以後,花棚裡的肉肉量已經跟不上訂單量了,登門求“肉”的人也是絡繹不絕,讓王義波看到了“肉肉”市場的潛力,於是下定決心投資200萬建造他的“肉肉自動養殖大棚”。

  “溫度、光照、土壤是‘肉肉’成長的關鍵因素。現在正在籌建的肉肉大棚佔地約6畝,裡面安裝上自動噴水器、自動控溫器等一系列自動裝置來控制這三大要素,幫助‘肉肉’更好的生長。”王義波說。

  隨著人們對時尚的追求,作為“文藝範”、“小清新”代表的多肉植物不僅霸佔了白領的心,也被廣泛地應用在節日、婚禮等一些特殊的日子,給人們帶去些許快樂的氣氛。

  王義波說:“其實肉肉在日本、韓國、荷蘭等國家已經流行一二百年了,在我國也就是最近幾年才流行起來。在國外,多肉咖啡廳、多肉聖誕樹、多肉牆、多肉組合禮盒、多肉手捧鮮花等一系列的‘多肉主題’充斥著人們小資情調的生活。下一步,我想帶領多肉植物搶佔婚慶市場,用多肉植物佈置婚禮現場,或將多肉盆栽設計成婚禮伴手禮送出去。以前婚禮上的鮮花幾天就乾死了,而多肉植物還可以放在盆裡繼續生長,把‘喜氣’帶到親朋好友家中,延續下去,讓更多的人喜歡上多肉植物。

  二

  《濤女郎》是現代都市情感勵志劇,由李毓芬、林佑威、溫升豪等主演。劇中以獨特的網路創業題材為背景,講述女主角李毓芬在經歷了一場震撼人心的別樣愛情後化身成為網路經營界女強人的故事。她蛻變成“濤女郎”的過程引起了大家對“網路賣家”這個職業的新關注,不少資深賣家在劇集之後表示:“女主角田心開網店時遭遇的各種事情幾乎是再現我們的創業之路,開網店真心不容易。”

  《濤女郎》李毓芬

  網購流行數十年,《濤女郎》引發新關注

  追溯中國網購歷史,第一宗網購發生在,當時加拿大駐華大使在網路上購進了一隻景泰藍“龍鳳牡丹”,當時中國網際網路的先知們就已經開始致力於網路購物在中國的推動,但是由於很多技術的不發達,網購的做法遭到了經濟學界的普遍質疑。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網購的普及速度快得驚人,大型購物網站、快遞公司及各大銀行對接的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為網路購購提供了基本保障,解決了網上購物的基本問題。

  網購的流行和普及讓大批量的網店似乎在一夜之間如雨後春筍般的誕生,網店店主也成為新興職業。然而這個職業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也經歷過很多變化,最初有人認為只有“不務正業”的自由職業者才會去經營網店,到後來網店店主因為時間可以自由支配,月收入頗豐等優勢成為不少人羨慕的物件,前段時間新聞接連報道的幾位年輕網路店主因操勞過度離世的訊息又讓大家開始關注這個行業不為人知的辛苦。熱播的電視劇《濤女郎》進一步揭開了網路賣家的神祕面紗。

  皇冠賣家經歷多,“濤女郎”要千錘百煉

  能擁有一家屬於自己的小店恐怕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電視劇《濤女郎》中田心和姐姐經營著一家小小的服裝店,並在網路上也開設了網店。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想嘗試創業卻沒有雄厚資金的年輕人也會選擇開一家網店,成為一名職業賣家,有了自己的小店,如何給小店帶來更多的生意不僅是女主角田心始終在思考的問題,現實中的網路賣家們也從來沒有停止過探究的腳步。

  踏入商場總會有失敗和成功的案例,網路經營也不例外。在著名的購物網站中已經有不計其數的皇冠賣家,對於有些小店來說月入過萬甚至是過幾十萬完全沒有難度,除了羨慕他們的收入,大家更想知道這些貨真價實的皇冠賣家是如何煉成的。“濤女郎”田心既要面對網路黑評的惡意陷害,又要解決賣家和買家之間產生的信任危機,她用親身經歷告訴觀眾“濤女郎”的身份必須經過千錘百煉。

  女主化身女強人,網路經營得“有一套”

  李毓芬這次在《濤女郎》中有一個很大的轉變,從最初的大齡剩女變成悲催的“失婚女”,到最後終於重新堅強起來化身女強人,將服裝網店經營得有聲有色,毫無懸念地奪得“濤女郎”的稱號。李毓芬角色上的新挑戰讓觀眾眼前一亮,同時也給一些現實中的網路賣家帶來了新啟發,有賣家稱讚道:“這個小女生經營網店還是挺有一套的!”

  李毓芬飾演的田心在電視劇第一集中經營網店時就引起了真實賣家的注意,有賣家分析說:“首先她的實體小店很有特色,在有實體小店的情況下又開了網店,等於是多種經營,其次她每天都會把訂單詳細整理出來,很有條理。”在發現網路黑評的惡意陷害和與買家之間產生誤會後,田心沒有氣餒也沒有消極對待問題,而是積極的和網路監管部門反映,與買家親切溝通,重新建立彼此的信任,田心處理事情的方式為她以後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