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合川返鄉創業扶持政策

  現如今,重慶合川返鄉創業有什麼扶持的政策呢?一起來看看下面小編為你帶來的“”,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合川八項政策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

  合川區切實加大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扶持力度,在全面落實普惠政策基礎上,近日又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大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扶持力度的通知》,為農民工返鄉創業量身定做了8項扶持政策。

  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農民工返鄉創業招用農村“4050”人員、零轉移家庭人員等就業困難物件,按每人每年1000元標準給予崗位補貼,並按為招用人員繳納的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費之和50%的標準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租房補貼。農民工返鄉租用房屋創辦企業或個體經營,按每月3元/㎡的標準給予3年租房補貼;

  租賃土地補貼。農民工返鄉創業租賃土地從事農業產業開發,按每年200元/畝的標準給予3年租賃土地補貼;

  創業貸款貼息。農民工返鄉創業商業貸款,按100%的標準給予不超過3年的創業貸款貼息;

  技改貸款貼息。區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主要支援返鄉創業企業技術更新改造專案貸款貼息;

  修建標準廠房補貼。單位和個人修建標準廠房出租給創業人員創辦企業,按1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政策補貼;

  崗位開發補貼。對返鄉創業企業一次性解決就業達到300人的,按每人100元的標準給予就業崗位開發補貼;

  創辦微型企業補貼。對農民工返鄉創辦僱員20人以下、投資10萬元以內微型企業的,由財政給予不超過註冊資本金額50%的補助。

  重慶創辦企業條件將更寬鬆

  今後,創辦企業條件將更寬鬆。昨日,全市工商、質監、食藥監工作會議上傳出訊息,今年起,市民創辦企業時,企業名稱、經營範圍等有望自主選擇,住所登記條件也將進一步放寬。

  辦企業三門檻降低

  “今後在重慶設立創辦企業將更為寬鬆。”市工商局註冊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現行的“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先照後證”等改革舉措外,企業今後註冊登記條件將降低,企業名稱有望自主選擇,一些廢用的企業名稱可重新啟用。同時,企業可有望自主選擇和填報經營範圍,住所登記條件有望進一步放寬。

  需注意的是,創辦企業條件更寬鬆,並不意味著創業者可為所欲為。企業一旦進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庫和“黑名單”庫,比如老賴,就將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在申請設立公司或變更公司時,受到市場準入和任職資格限制。

  微企可享受創業券

  市工商局微企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微企扶持的舉措將更給力。具體而言,微企將可享受創業券,申請相關的後續服務等。

  “我們將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微企孵化園、微企特色村、眾創空間等微企孵化平臺,打通創業服務的‘最後一公里’。”該負責人稱,今年,市工商局將在涪陵、沙坪壩、巴南、綦江、梁平、酉陽等6個區縣試點建設微型企業創業服務平臺。通過這些平臺,將小微企業創業服務延伸到社群、村社、高校校園,“零距離”幫助微企解決創業和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實現學生創業不出校門、市民創業不出社群、農民創業不出村鎮。試點結束後將在全市建設50個微型企業創業服務平臺。

  此外,我市還將推廣個體工商戶簡易登出和強制登出制度,清理“殭屍”企業。

  重慶鼓勵返鄉農民創業

  “有一條長長的河從身邊流過,是那麼的從容執著,日日夜夜在守護著我,養育著我……”可以說,這首《嘉陵江之歌》唱出了世世代代住在重慶三江兩岸的在外務工的農民的心聲:無論在外漂多久,還是最終選擇回到家鄉這片土地上。

  梁平柚遠近聞名。近日,筆者來到“中國名柚之鄉”梁平縣合興鎮龍灘村採訪。梁平縣龍灘柚子股份合作社組員黃國蓮告訴筆者,她家有250多株柚樹,每株均產約25公斤左右,估計能賣5萬多元。張文輝是梁平縣龍灘柚子股份合作社理事長,他從17歲起就在外面打工。2007年,張文輝回到家鄉後,他將在外打工20年積攢下的錢全部投到梁平柚子種植。如今的梁平縣龍灘柚子股份合作社已是梁平縣最大的柚子股份合作社。

  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重慶按照“引導返鄉創業、促進就近就業”的思路,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實現了農民工從“輸出一人,致富一家”轉變為“返鄉創業,帶動一方”,農民工返鄉創業呈現持續迅猛發展勢頭。

  政策引領、搭建平臺、搞好示範,鼓勵和支援返鄉農民工等群體投身創業大潮

  網際網路之風吹進了重重山巒。引人關注的是,投身這片藍海的主力軍是返鄉農民工。

  近年來,農村電子商務作為日漸興起的新興業態,重慶市委、市政府出臺相關檔案大力支援推動。在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方面,重慶的經驗是政策引領、搭建平臺、搞好示範。早在2008年,重慶就率先出臺全國第一個省級層面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檔案,鼓勵外出務工能人帶著資訊、技術、資金、專案返鄉創業。在行業准入、行政審批、稅費減免、綜合服務等多個方面給予政策扶持。

  梁平的重慶天農八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利用電商定製平臺、APP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物聯網等資訊科技手段,去年就銷售了1.25萬噸梁平柚。重慶市領導來到這家公司調研時說,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有利於再造農業經濟形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進一步加強資訊化基礎設施和物流配送體系建設,著力打造一批農產品電商平臺,培育一批農村電商帶頭人,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帶動更多的農民通過電商平臺增收致富。

  曾漢宇是重慶市開縣厚壩鎮人。1997年四川水產學校畢業後,隻身前往湖南打拼,賣過魚飼料,販過商品魚。打拼13年,積累了人生第一桶金,2010年返鄉創業,從事水產養殖業,成立重慶市飛渝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將公司打造成為重慶市市級龍頭企業。曾漢宇被開縣縣委、縣政府評選表彰為“優秀民營企業家”,中共重慶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授予“水產尖兵”稱號。

  36個市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園區讓農民創業更有依託

  針對工業園區門檻高、要求嚴、農民工入駐困難等實際,重慶建立了市、區縣、鄉鎮三級返鄉創業園區***創業街***,吸納初創企業入駐。

  “給力服裝”是開縣產值最大的微型企業,是一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非常好的企業,系重慶服裝電商前三甲。該企業負責人周聖富告訴筆者,2007年,周聖富與人合夥在淘寶開店賣衣服,嚐到電商的甜頭,萌生做大做強的念頭,自主創業創新,發展自己的品牌。2012年他毅然決定還鄉創業。2013年4月9日在開縣趙家註冊成立以服裝生產和利用網際網路銷售為主營的開縣給力服裝製造廠。

  從以前的銷售轉變為生產自己的品牌,再通過網路進行銷售。周聖富看準了市場和“網際網路+”,創新自主品牌“姜依軒”“格子傳奇”和“龍鳳世家”,並註冊商標。與浙江一家織布廠合作,以價格低、款式新為競爭要素,在網上銷售。創新與質量使其產品受到銷售商和消費者的青睞,年銷創下50萬件,地域遍及全國。如今,開縣給力服裝製造廠發展為6個分廠,3個網路分銷平臺,2000個網路分銷商,擁有230餘員工規模的微型企業。

  重慶市建設了36個市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園區,吸引像“給力服裝”這樣的微型企業入駐,併為入駐企業提供標準化廠房、創業指導、融資服務等。不少區縣自籌資金建設了各具特色的返鄉創業商貿城、夜市一條街、返鄉創業示範鎮街***特色村、點***46個,呈現出一個園區帶動幾個特色產業園的良好局面。

  農民工返鄉創業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務處處長張德祥從事農民工工作已有10多年,對重慶返鄉農民創業如數家珍。他對筆者說:“農民工行業的一個重要動向就是他們已經開始批量創業,返鄉農民工已經成為創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據介紹,返鄉創業實現了三個帶動:一是帶動大量城鄉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截至2015年9月底,全市返鄉創業企業吸納城鄉勞動力就業170.3萬人,規模相當於市內農民工就業總量的40%。農民工返鄉創業為家鄉帶來了蓬勃生機,創業形成的集聚效應優化了當地原有的產業結構、配套和相關產業均得到了協同發展。

  二是返鄉創業實現兩個增長。即返鄉創業人數快速增長:截至2015年9月底,全市返鄉創業農民工比2010年底增長了17.9萬人,提高了58.7個百分點;返鄉創業戶數持續增長:截至2015年9月底,全市返鄉創業戶數比2010年底增長了10.3萬戶,提高了38.3個百分點。

  三是農民工市內外轉移就業比重實現了歷史性轉變。2010年以來,市政府連續3年下達每年回引30萬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工作任務,全市累計回引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172.2萬人次***當年回引30.8萬人***,2011年,農民工市內就業人數首次超過市外。截至2015年9月底,農民工市內外就業人數分別為438.7萬人、370.3萬人,比重已從2008年的45∶55轉變為目前的54∶46。

  筆者在採訪中深深感到:只要政府重視,政策到位,各級部門協調合作,必能為返鄉創業的農民工鋪就一條金色大道。有理由相信,在這樣給力的創業大環境下,會有更多的農民工返鄉實現他們的創業夢想。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