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時工資制計算公式具體是什麼

  計時工資是指按照勞動者的工作時間來計算工資的一種方式。計時工資可分為:周工資制、日工資制和小時工資制。那麼計時工資怎麼算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計時工資制計算公式,希望你們喜歡。

  計時工資制計算公式

  實行計時工資制的單位,應付職工的計時工資是根據工資標準、考勤記錄和有關制度計算的。具體計算過程又因採用月薪制或採用日薪制而有所不同。

  採用月薪制計時工資時,計時工資的計算公式為:

  應付計時工資=月標準工資-日工資額×缺勤天數

  其中:月標準工資可以根據工資卡片的記錄取得,缺勤記錄可以根據考勤記錄取得,日工資率的計算方法有如下兩種:

  ***1***每月固定按30天計算,日工資率為每月標準工資除以30天,即:

  日工資率=月標準工資÷30

  用這種方法計算日工資率時,缺勤期間的節假日也視為缺勤,照樣要扣工資。

  ***2***每月按21天計算***全年365天扣除法定節假日7天及104個公休日,再用12個月平均***,日工資率為全月標準工資除以21天,即:

  日工資率=月標準工資÷21

  採用這種方法計算日工資率時,缺勤期間的節假日、星期天不算缺勤,不扣工資。

  計時工資的適用範圍

  由於計時工資是直接以勞動時間計算報酬,簡單易行,便於計算;同時,由於各種勞動均可以用勞動時間來計量,所以計時工資的適應性強,實行範圍廣泛,任何部門、任何單位和各類工種、崗位均可採用。其中,最適用於以下行業、企業、車間、工種、崗位:

  1. 機械化、自動化水平較高、技術性強、操作複雜,產品需要經過多道工序、多道操作才能完成,不易單獨計算個人的勞動成果的行業和工種。

  2. 主要為生產第一線服務和從事輔助工作,其勞動量不便於用產品產量準確計量的工人和服務人員。

  3. 勞動量不便於統計計量的企業行政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等。

  4. 產品、經營專案和生產條件多變的企業。

  由於計時工資按照勞動時間支付工資,因此,能夠促進職工提高出勤率和提高技術業務水平,保證勞動的質量。但是,它在體現按勞分配方面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主要是計時工資一般與等級工資制聯絡在一起,側重以勞動時間的長短計算工資,不能準確地反映勞動強度和職工個人實際提供的勞動成果,勞動報酬與勞動量之間往往存在著不相當的矛盾。就同等級的各個勞動者來說,他們在相同的勞動時間內付出的勞動量有多有少,勞動質量也有差別,而計時工資難以體現這種勞動差別。因此,隨著企業內部改革的深化和進一步搞活企業內部工資分配,需要把計時工資與其它工資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利於全面地考核職工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把職工的工資與其實際付出的勞動量緊密聯絡起來,以更好地體現按勞分配原則。

  計時工資的優缺點

  計時工資制的優點

  1***計時工資制主要取決於勞動者本人技術業務水準或本人所在崗位***職務***相應的工資標準,而不直接取決於工作物或勞動物件的技術業務水準。

  2***計時工資制強調員工本人的技術業務水準的高低,因此,有利於員工努力學習科技文化和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業務水平和勞動熟練程度,提高勞動工作質量。

  3***內容和形式簡便明確,有較大原穩定性,因此便於計算和管理。

  4***計時工資不致使員工工作情緒過度緊張,且工資收入水平取決於既定的工資標準,有較大的穩定性,因此對員工收入、生活水平、及身心健康有較大的保障性。

  計時工資制的缺點

  由於計時工資只能反映員工的技術熟練程度、勞動繁重程度和勞動時間長短的差別,不能全面反映同等級員工在同一工作時間內支付勞動量和勞動成果的差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平均主義。所以,企業在實行計時工資時,普遍實行獎勵制度,以彌補計時工資制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