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知識

  新形勢下財務會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財務會計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發展對策。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一、

  財政部門和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洩露國家祕密、商業祕密應當承擔什麼樣的刑事責任

  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以及洩露國家祕密、商業祕密的行為可能構成以下犯罪:

  ***1***濫用職權罪和玩忽職守罪。根據《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的規定,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構成濫用職權罪或者玩忽職守罪。對犯本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上述罪行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2***洩露國家祕密罪。根據《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條的規定,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違反《保守國家祕密法》的規定,故意或者過失洩露國家祕密,情節嚴重的,構成洩露國家祕密罪。對犯本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對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洩露其在執行職務中獲取的商業祕密的行為,我國《刑法》末明確將其規定為犯罪。但是,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保守其在執行職務中獲取的商業祕密,是其法定職責。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不履行、不正確履行或者放棄履行這一職責,則屬於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按照《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的規定構成犯罪的,應當按其規定定罪處罰。

  二、

  1. 會計的反映職能:是指會計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報告,從數量上反映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已經發生或完成的經濟活動,為經營管理提供經濟資訊的功能。

  2. 會計的監督職能:是指會計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會計反映所提供的經濟資訊,對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控制,使之達到預期目標的功能。

  3. 會計:***理解***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並利用專門的方法和程式,對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完整的、連續的、系統的反映和監督,旨在提供經濟資訊和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項管理活動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4.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或會計假設***:是指為了保證會計工作的正常進行和會計資訊的質量,對會計核算的範圍、內容、基本程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並在此基礎上建立會計原則。

  5. 持續經營:是指會計核算應以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而不考慮企業是否將破產清算。

  6. 貨幣計量:是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及經營成果,或其他單位的經濟活動都通過貨幣計量予以綜合反映,其他計量單位雖也要使用,但不佔主要地位。

  7. 有用性原則:又稱相關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所提供的經濟資訊應當有助於資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會計提供的資訊要同決策相關聯。

  8. 一貫性原則:是指各個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處理會計業務的方法和程式在不同會計期間要保持前後一致,不能隨意變更,以便於對前後時期會計資料進行縱向比較。

  9. 配比原則:是指對一個會計期間的收入和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配合起來進行比較,在同一會計期間登記入賬,以便計算本期損益。

  10. 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指企業應按收入的權利和支出的義務是否屬於本期來確認收入、費用的入賬時間,而不是按款項的收支是否在本期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