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工商戶登出先稅務

  稅務是指和稅收相關的事務。一般稅務的範疇包括:稅法的概念、稅收的本質、稅收的產生、稅收的作用。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根據《稅務登記管理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納稅人發生解散、破產、撤銷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終止納稅義務的,應當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或者其他機關辦理登出登記前,持有關證件和資料向原稅務登記機關申報辦理登出稅務登記。因此,個體工商戶先申請辦理稅務登記登出,待稅務登記登出後申請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登出手續。

  個體工商戶稅務的制度

  構成的七個要素

  1、納稅主體,又稱納稅人,是指稅法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社會組織和個人,是納稅義務的承擔者。納稅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2、徵稅物件,又稱徵稅客體,是指稅法規定對什麼徵稅。

  3、稅率,這是應納稅額與徵稅物件之間的比例,是計算應納稅額的尺度,反映了徵稅的程度。稅率有比例稅率、累進稅率***全額累進與超額累進***和定額稅率三種基本形式。

  4、納稅環節,是指商品在整個流轉過程中按照稅法規定應當繳納稅款的階段。

  5、納稅期限,是稅法規定的納稅主體向稅務機關繳納稅款的具體時間。一般的按次與按期徵收兩種。

  6、納稅地點,是指繳納稅款的地方。一般是為納稅人的住所地,也有規定在營業發生地。

  7、稅收優惠,是指稅法對某些特定的納稅人或徵稅物件給予免除部分或全部納稅義務的規定。從目的上講有照顧性與鼓勵性兩種。

  個體工商戶稅收的職能

  稅收職能是指稅收所具有的內在功能,稅收作用則是稅收職能在一定條件下的具體體現。稅收的職能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組織財政收入是稅收的基本職能。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的特點,籌集財政收入穩定可靠。稅收的這種特點,使其成為世界各國政府組織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中國稅收收入佔國家財政收入的90%以上。

  稅收是調控經濟執行的重要手段。經濟決定稅收,稅收反作用於經濟。這既反映了經濟是稅收的來源,也體現了稅收對經濟的調控作用。稅收作為經濟槓桿,通過增稅與減免稅等手段來影響社會成員的經濟利益,引導企業、個人的經濟行為,對資源配置和社會經濟發展產生影響,從而達到調控經濟執行的目的。政府運用稅收手段,既可以調節巨集觀經濟總量,也可以調節經濟結構。

  稅收是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從總體來說,稅收作為國家參與國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規範的形式,能夠規範政府、企業和個人之間的分配關係。不同的稅種,在分配領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如個人所得稅實行超額累進稅率,具有高收入者適用高稅率、低收入者適用低稅率或不徵稅的特點,有助於調節個人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消費稅對特定的消費品徵稅,能達到調節收入分配和引導消費的目的。

  稅收還具有監督經濟活動的作用。稅收涉及社會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各個領域,能夠綜合反映國家經濟執行的質量和效率。既可以通過稅收收入的增減及稅源的變化,及時掌握巨集觀經濟的發展變化趨勢,也可以在稅收徵管活動中瞭解微觀經濟狀況,發現並糾正納稅人在生產經營及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此外,稅收管轄權是國家主權的組成部分,是國家權益的重要體現,所以在對外交往中,稅收還具有維護國家權益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