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

  大學生創業需要一個良好、有效、完善的創業環境,這需要大學生創業者、高校、社會、政府等充分發揮各自的角色,密切合作、共同改善。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內容,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泉州扶持建設15個創業孵化基地 大學生享10條優惠政策

  大學生創業瞄準前沿商機

  生機盎然的盆景、簡潔明瞭的產品展示牆、整潔有序的辦公場所……在仰恩大學創業園裡,仰恩大學2014級市場營銷系的孫欽和她的三個“合夥人”把辦公室佈置得很溫馨。“這是夢想開始的地方。”孫欽的心中早有開網店的想法,如今藉助仰恩大學生創業園的“東風”,她和三位志同道合的學長、學弟一起成立了“美尚園藝”公司,打算在網上銷售水培植物,提供牆體綠化設計服務等。“現在的目標客戶是學生,市場開拓後再進一步擴大目標客戶群體,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孫欽對未來充滿憧憬。

  仰恩大學國貿系2013級的學生林敏煒和同伴也敏銳地嗅到了市場前沿的商機。“我們公司是提供‘私人訂製’服務,幫客戶設計有個性的ppt、個人主頁、公眾號等。”林敏煒同學和5位同學一起創辦了“show創意坊”,瞄準了網路產業。“大學生創業園是我們的‘築夢空間’,既可以讓我們發揮特長,磨鍊我們的能力,又可以幫助我們實現夢想。”林敏煒說。

  據悉,仰恩大學創業園首期總佔地面積2600多平方米,分電商孵化、實體創意兩個區,可容納30—50個創業專案。同時創業園內設公共多功能培訓室、洽談室、服務室等。目前,首批共有18個專案入駐。其中,電商孵化區有15個專案;實體創意區有3個專案,主要經營範圍為軟體開發、計算機資訊系統整合、跨境電商貿易、創意設計等。

  創業園裡有多項優惠政策

  不僅是在校大學生,已畢業大學生也入駐了創業園。在仰恩大學創業園裡,2009屆國貿系畢業生林嘉華重返母校,把公司設在了園區。“主要是看中創業園的優惠政策,還有校園裡龐大的學生群體。”林嘉華表示,他畢業後就和幾位同班同學走上了創業的道路。如今,他們已經成立了兩家公司,主營電商貿易。“在經營中我們感覺傳統銷售模式存在瓶頸,所以我們打算做一個突破,嘗試‘眾籌’新模式。”林嘉華冒出了“一元夢工廠”的想法,即建立一個創意購物平臺,以“眾籌”的模式發售各類時尚產品或服務。“這個盈利模式還可以通過點選量、流量、廣告等其他方式獲得利潤。”林嘉華說。

  據悉,凡是仰恩大學在校生或畢業五年以內的畢業生、洛江籍在外就讀大學生和有意回到洛江創業的外地高校畢業生均可申請入駐創業園。經批准入駐的專案,可優先享受洛江區政府各項鼓勵和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學校提供最高1萬元的啟動資金或免息貸款;創業園兩年內免費為入駐的創業專案提供辦公場所;提供工商登記、稅務登記等諮詢服務;對符合相關規定的專案,給予1000元—3000元的創業獎勵;創業團隊成員在創業專案孵化過程中,有創新創業成果並獲認定的,可給予創新學分認定等。

  泉州市將每年資助優質專案

  據瞭解,在泉州高校中,大學生創業園正蓬勃發展。日前,泉州師院舉行大學生創業園揭牌暨開園儀式。該大學生創業園由福建淺水灣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全額投資建設,分為實踐區和實訓區。分兩期建設,將於2016年年底全部建成。首期建成投入使用4200平方米,劃分物流配送、創業孵化、休閒文化和創業商城四大功能區,內設公共休息區、多功能廳和洽談室。園區為泉州師院大二以上或畢業2年內創業大學生提供服務。截至開園,確定首批入駐專案40個,第二批入駐專案評審和學生創業團隊遴選也在有序開展。

  近年來,泉州市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擺在就業工作的首位,走出了一條“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大學生創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具有泉州特色的大學生創業成功經驗。截至目前,依託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泉州市已成功孵化417個創業專案,帶動了7500多名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根據今年頒佈的《泉州市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實施意見》,在2014年—2017年,泉州市將扶持建設15個創業孵化基地,引領3000名大學生實現創業,每年評選資助10—20個優質大學生創業專案。同時,對在各類創業園區或創業孵化基地外租賃房屋用於創業的,由納稅所在地財政按租賃場所租金給予一定補貼。

  在優惠政策年限方面,泉州市將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享受優惠政策的年限從原來的畢業後三年內放寬到畢業後五年內。也就是說,普通高校畢業年度內的在校大學生及畢業後五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在泉州轄區內獨資或從事個體經營,或者合資、合夥創辦企業並擔任法定代表人,且高校畢業生創業團隊核心成員出資總額不低於註冊資本的30%,均可享受到創業優惠政策。

  :泉州扶持3000名大學生創業 享受優惠政策年限放寬

  享受優惠政策年限放寬

  在泉州市2013年出臺的鼓勵和扶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優惠政策基礎上,《意見》將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享受優惠政策的年限從原來的畢業後三年內放寬到畢業後五年內。這意味著,普通高校畢業年度內的在校大學生及畢業後五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在泉州轄區內獨資或從事個體經營,或者合資、合夥創辦企業並擔任法定代表人,且高校畢業生創業團隊核心成員出資總額不低於註冊資本的30%,均可享受到創業優惠政策。

  在普及創業教育方面,要求各高校面向全體學生廣泛、系統、分類開展創業教育教學。本科高校的每位本科學生要完成不低於32學時、不低於2學分的創業課程。允許在校大學生休學創業,大學生在學期間創業可向學校申請保留學籍2年。

  3年內減免相關稅費

  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在工商註冊、稅收、銀行開戶等方面,還可享受到“綠色通道”等優惠便利。對符合條件的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在3年內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個人所得稅,扣減限額標準為每戶每年9600元。對高校畢業生創辦的小型微利企業減低稅率和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月銷售額和營業額不超過3萬元的暫免徵收增值稅和營業稅。

  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招用的應屆高校畢業生,可同等享受用人單位招收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政策。

  首次創業獲開業補貼

  高校畢業生首次創業,領取工商營業執照或其他經營資質,且正常納稅經營6個月以上的,由創業所在地給予一次性開業補貼。補貼標準為其自主創業註冊資本總額的20%,最高限額每戶不超過1萬元。

  此外,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可按規定申請額度最高不超過1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並享受相應貼息。我市還鼓勵企業、行業協會、群團組織、天使投資人等以多種方式向創業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援,探索設立重點支援創業大學生的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

  扶持建設15個創業孵化基地

  2014-2017年,市級財政在各縣***市、區***和高校扶持建設15個創業孵化基地,為創業大學生提供經營場所支援和孵化服務;對開展創業專案孵化服務好、孵化率高的孵化基地,市財政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適當補助。

  對在各類創業園區或創業孵化基地外租賃房屋用於創業的,由納稅所在地財政按租賃場所租金的50%給予補助,最長2年,每年最高補貼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