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如何才能提高創業成功率

  創業成功率的提高是很重要的,大學生在現階段是怎麼提高自身創業成功率的呢?大學生如何提高創業成功率這個問題由小編來為您解答!

  大學生創業如何提高成功率

  一有一份完整的創業計劃書

  大學生創業必須制訂一個完整的、可執行的創業計劃書,即可行性報告,主要回答你所選的專案能否賺錢、賺多少錢、何時賺錢、如何賺錢以及所需條件等。回答這些問題必須建立在現實、有效的市場調查基礎上,不能憑空想象,主觀判斷。根據計劃書的分析,我們再要制定出企業目標並將目標分解成各階段的分目標,同時訂出詳細的工作步驟。

  二要有周密的資金運作計劃

  資金如同企業的糧食,要保證企業每天有飯吃,不能餓肚子,就要制定周密的資金運作計劃。在企業剛啟動時,一定要做好3個月以上或到預測盈利期之前的資金準備。 但開業後由於各種情況會發生變化,比如銷售不暢、人員增加、費用增加等等,因此要隨時調整資金運作計劃。而且,由於企業資金運作中有收入和支出,始終處於動態之中,創業者還要懂得一些必要的財務知識。

  三為自己營造一個好的氛圍

  大學生創業由於缺少社會經驗和商業經驗,如果把自己獨立放到整體商業社會,往往會難以把握。這時可以先給自己營造一個小的商業氛圍,進入行業協會是比較有效的一條途徑。創業者可以藉助行業協會了解行業資訊,結識行業夥伴,建立廣泛合作,促成自己在行業中的地位和影響。同時,創業者可選擇一個能提供有效配套服務的創業***工業***園區落戶,藉助其提供的優惠政策、財務管理、營銷支援等服務,使企業穩定發展。另外,還可以找一個經驗豐富的企業管理諮詢師做企業顧問,並學會藉助各種資源,學會和各方面的人合作,千方百計給自己營造一個好的商業氛圍,這對創業者的起步十分重要。

  四從親歷親為到建立團隊

  企業不是想出來的,是幹出來的。大學生有文化、頭腦靈、點子多,但在創業的初期,受資金的限制,在沒有形成運作團隊之前,方方面面的事情必需自己去做。只有明確目標不斷行動,才能最終實現目標。據女性經理人訊息:在做事的過程中,要分清主次輕重,抓住關鍵重要的事情先做。每天解決一件關鍵的事情,比做十件次要的事情會更有效。當企業立了足,並有了資金後,就應該建立一個團隊。創業者應從自己親歷親為,轉變為發揮團隊中每一個人的作用,把合適的工作交給合適的人去做。一旦形成了一個高效穩定的團隊,企業就會跨上一個臺階,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

  五盈利是做企業最終的目標

  做企業的最終目的就是盈利,因此無論是制定可行性報告、工作計劃還是活動方案,都應該明確如何去盈利。大學生思維活躍,會有許多好的點子,但這些好的點子要使他有商業價值,必須找到盈利點。企業的盈利來源於找準你的使用者,因此,企業要時刻了解你的最終使用客戶是誰,他們有什麼需求和想法,並儘量使之得到滿足。

  六失敗是邁向成功的階梯

  在企業的運作過程中失敗是難免的,失敗了不氣餒,調整方案,換個方式和方法繼續前進,永遠不要停止前進的腳步。對於創業者來說這很重要!看看我們身邊一些成功的企業,特別是網路時代的英雄們,有幾個是按他們創辦初期的想法賺到錢的,他們大都經歷過一個“死而復生”的過程,堅持就是勝利,唯有堅持才使他們成為今天的網路英雄。我們應該明白,失敗並不可怕,它是企業邁向成功的階梯。

  大學生創業提高成功率怎麼做

  1創始人團隊的侷限性

  關鍵詞:分工、行業認知、價值觀

  創始人或發起人在組建團隊時,基本都是先把身邊的幾個好哥兒們叫過來,大概闡述一下自己的創業想法,把前景描繪的天花亂墜,似乎一年後就能把BAT趕超了、把小米也顛覆了,當心潮澎湃之時,就一拍即合開始幹了,但幹著幹著問題就出來了,團隊結構、個人興趣、價值觀等問題互相沖突,有的堅持不了、有的忍受不了,而且團隊的互補性也很差,所以失敗是一開始就已經註定的了。

  我認為創業者有了創業專案後,首要解決的是創始人團隊的專業化分工問題,比如我們現在在運營的校園O2O專案,專案涉及商家談判、產品開發、文章編輯、產品設計等,那相對應的你得要有熟悉市場、運營、技術、設計方面的人才,當然,還有最重要的CEO。

  如果你僅僅是叫上幾個哥兒們一起幹,專業分工是要大打折扣、甚至是出問題的。我記得2013年準備創業的時候,整整花了半年的時間找合適的合夥人,因為核心團隊的創業素養和合理性已經決定了專案的生死。

  其次,是創始人的行業認知和價值觀問題,行業認知就是你對你從事行業的熟知程度,如果自己對所從事行業認識不深,且沒有不斷的學習充電,很顯然,你的路會越走越窄,最後一步步走向死亡。

  其實一年前我對創業和移動網際網路行業是不熟悉的,但一年後我能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我的創業心得和我對移動網際網路較為深刻的認識,是我通過不斷努力學習、實踐和研究得來的成績,有了這段經歷和精神,接下來我還打算寫一本關於90後創業類的書,將我的行業認知應用到極致。

  然而,價值觀則是指創業者創業的目的和初衷,你選擇創業是為了掙更多的錢、豐富自己的閱歷還是像Uber創始人一樣解決市場上某個自己無法忍受的痛點。這個很重要,如果有的人想掙錢、有的人想豐富閱歷、有的人想為社會做貢獻,那大家的意見容易產生分歧,結果就是在拖團隊的整體進度,可能導致團隊分散。

  我覺得一個專案要掙錢是沒錯的,但你要明白不是每個專案一投入就馬上會有回報的,它需要前期的積累和準備,還甚至有燒錢的可能,而這個時間可能是一年、兩年甚至更久。

  像這一兩年比較火的餓了麼,人家在拿到點評網8000萬美金融資前已經熬了7年了,這7年的默默無聞、痛苦和掙扎,相信創業者們能體會得到,即使拿到8000美金後,也還不一定是晴天,因為競爭對手馬上就緊追上來了。所以每個創業者都應該做好痛苦、掙扎的心理準備,這樣才能專心致志的把產品做好,把市場做大,而不急於求成。

  最後就是團隊的創始人CEO,這是一個很大的麻煩東西,在沒有提前說好的情況下,要在多個聯合創始人團隊中選出一個CEO是很困難的,原因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很牛逼,覺得你並沒有比我厲害多少,所以會互相不服氣,不想被誰說了算,都覺得股份要平分、所有大小事情都應該共同決策,所以團隊基本在內鬥和猜忌中發展,結果當然不言而喻。

  我見過一些團隊在這方面非常的糾結,結果產品還沒做出來,團隊就因為這些問題解散了。所以創始人的心態和格局很重要,誰有執行力、有信心、有想法、格局大就讓他去做,大家只是分工、角色不一樣而已,大家只需要想怎樣把自己的專業和價值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就行了,如果你覺得自己牛逼,做CEO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只有這樣的心態,你們才會發展得更好,走的更遠。

  2專案侷限性

  關鍵詞:專案方向、個人喜好、樂觀

  大學生在選擇創業專案時會遇到三個問題,專案方向侷限校園、從個人喜好出發、對未來過於樂觀。

  一般大學生在選擇創業專案都會選擇自己所熟知的校園,因為熟悉、容易落地、方便推廣,且資源相對集中。但弊端就是專案的可擴充套件性和複製性很差,因為校園市場的特殊性和人群單一性決定的,而且每個本地市場的競爭對手眾多,競爭激烈惡化***最近俺來也、小麥公社等校園O2O平臺正在嘗試突破這一侷限***

  其次,在選擇專案時,很多人都習慣性地從個人喜好出發,主觀地認為自己喜歡的專案、產品,消費者也一定會喜歡,前期太缺乏對市場的調查和理性的分析。

  最後,對專案發展前景過於樂觀,對銷量及利潤率預計偏高,而對自身的營運能力、後續資金的投入、風險控制等因素估計不足。專案的選擇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要多花些時間去做調查和交流,千萬不能怕別人會偷了你的想法,抱著完善專案的初衷去交流。

  3有效時間侷限性

  關鍵詞:創業外的時間、一起開會的時間

  然而,作為一名大學生,除了平時的上課,我們還有社團、課外作業、玩耍、談戀愛等等,如果在加上創業,你一天的時間基本就沒了,所以選擇創業,基本就拒絕了好好聽課,或只能投入更少的時間,如果你敢說你都能兼顧得來,那我可以告訴你基本創不好業,或你的二者兼得將導致其他創業夥伴忙得要死或你們的創業專案一直平庸無常,因為如果你真的要把創業做好,一定要花很多很多很多的時間進去,包括吃飯、睡覺、走路的時間,這是公認的事實。

  又因為時間的原因,你們每天可以呆在一起討論專案的時間幾乎很少,基本是在微信群上簡單的討論,只有週末的時候才有空開個會,但也是在匆匆忙忙中結束,你說連個見面的時間都沒有,能創好業、能把事業做大嗎?真的值得每個創業者去深思。

大學生如何提高創業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