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白黃瓜的種植專案

  板橋白黃瓜,甘肅省合水縣傳統優良地方黃瓜品種,中國地理標誌產品***農產品地理標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白黃瓜的種植專案,歡迎閱讀。

  

  歷史悠久,發展前景好

  板橋白黃瓜是甘肅省隴東黃土高原區旱地推廣種植的傳統農家品種。其品種來源於合水縣板橋鄉,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有種植,但未能形成規模。1985年進行提純復壯,表現出產量高、品質優、耐旱性強、性狀整齊且穩定、商品性好等特點,1990年擴大示範推廣。同時在甘肅隴東、陝西延安、寧夏吳忠等地也有種植,預計未來還會繼續擴大發展。

  品種優良,質量好

  板橋白黃瓜屬中熟品種,春季播種到採收65天左右。植株生長勢強,葉色深綠,節間短,葉片肥大,分枝力較強,主側蔓均能結瓜,第1雌花著生於第1~2節,每節均能坐瓜,回頭瓜多。瓜條長棒形,縱徑25cm左右,橫徑3.5cm,單果質量150~200g,瓜色嫩白,白刺,刺瘤稀少,耐老化,甜脆適口,清香味濃。2003年5月經甘肅省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測定,該品種每千克含粗蛋白8.3g,可溶性糖20.9g,VC117mg,灰分4.5g,可溶性固形物31g。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特效保健作用。該品種抗霜黴病、細菌性角斑病、枯萎病,耐白粉病,耐旱、耐熱、耐重茬,抗春寒性強。

  板橋白黃瓜是甘肅省優質的高原夏菜產品,深受廣大蔬菜採購商和消費者的喜愛。

  板橋白黃瓜生產情況

  板橋白黃瓜,俗稱“板橋白”,19世紀末的清光緒年間此瓜被稱為“皇瓜”,為皇家的貢品菜。21世紀初始,合水縣按照“圍繞產品建基地,突出優勢建基地,連片開發建基地”的原則,以春提早和秋延後塑料大棚四季栽培為重點,採取整合專案、財政列支、啟動民資和統一購料、統一規劃、集中建棚的辦法,大力推廣“高壟大穴露地摧芽直播”和“四法育苗”新技術,逐漸形成了地膜覆蓋膜側套種玉米或甘藍相結合的白黃瓜栽培新模式。合水縣蔬菜辦探索總結出的《板橋白黃瓜優質高效栽培模式與產業開發研究》通過了甘肅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鑑定驗收。2002年,色純、爽口、果 型整齊、上市早的合水縣板橋白黃瓜獲得蘭州市張蘇灘蔬菜瓜果批發市場無公害蔬菜檢測站簽發的蘭州市“放心菜”、農藥殘毒檢測合格證,2005年,“板橋白黃瓜”通過甘肅省無公害產品認證。2010年,該縣的“板橋白黃瓜”種植面積達到3100多畝,

  板橋白黃瓜品種特性

  板橋白黃瓜是甘肅省隴東黃土高原區旱地推廣種植的傳統農家品種。其品種來源於合水縣板橋鄉,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有種植,但未能形成規模。1985年進行提純復壯,表現出產量高、品質優、耐旱性強、性狀整齊且穩定、商品性好等特點,1990年擴大示範推廣,該縣種植面積由1990年的68h㎡發展到2003年的560h㎡。同時在甘肅隴東、陝西延安、寧夏吳忠等地也有種植。

  板橋白黃瓜屬中熟品種,春季播種到採收65d***天***左右。植株生長勢強,葉色深綠,節間短,葉片肥大,分枝力較強,主側蔓均能結瓜,第1雌花著生於第1~2節,每節均能坐瓜,回頭瓜多。瓜條長棒形,縱徑25cm左右,橫徑3.5cm,單果質量150~200g,瓜色嫩白,白刺,刺瘤稀少,耐老化,甜脆適口,清香味濃。2003年5月經甘肅省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測定,該品種每千克含粗蛋白8.3g,可溶性糖20.9g,VC117mg,灰分4.5g,可溶性固形物31g。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特效保健作用。[1]該品種抗霜黴病、細菌性角斑病、枯萎病,耐白粉病,耐旱、耐熱、耐重茬,抗春寒性強,每667㎡產量4500~5600kg。適宜於早春塑料大棚、露地地膜覆蓋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