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藝術品收藏知識如何製作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繁榮發展,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於黃金的投資與收藏,收藏金即黃金藝術品開始備受人們的青睞。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黃金藝術品收藏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黃金藝術品的介紹

  黃金藝術品是以黃金為載體、經高超的傳統技藝加工製作而成。由於黃金藝術品載體為黃金這種特殊商品,因此人們過多關注她的貨幣價值,從而忽略了她無與倫比藝術價值。黃金長期以來受官府掌控,民間百姓極少見,更談不上黃金藝術品民間傳世收藏了。黃金藝術品貴重,且不計工本精絕加工,為皇家貴族所尊崇喜用之器,歷來即居大雅之堂,至今也未下聖壇。

  黃金藝術品區別於普通黃金製品應具備五大元素。一是,必須以黃金為原料,黃金原料含金量越高越好,最好在999以上,含金量越高加工難度越大,收藏價值空間隨之增加,兌現的可行性就越強。二是,工藝必須精湛。如手工花絲鑲嵌、鏨花、堆壘等這些被評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技藝,才能支撐住黃金藝術品的升值發展空間。三是,國家級大師設計和製作。最好是貴金屬專業的大師的原創作品。四是,作品有深厚的文化內涵。五是,限量版。這五大元素是黃金藝術品的必備條件。

  目前我國已成為繼美國、英國後世界第三大藝術品市場,在收藏熱潮中,人們瘋狂追逐各種收藏品。如:字畫、瓷器、郵票、錢幣、傢俱、紫砂壺等等。很多人忽略了藝術價值與經濟價值較高的黃金藝術品。

  收藏是一種愛好,是一種通過長期的學習提高自身修養、陶冶情操的享受,當然也有保值增值的心理需求。

  既有保值的作用又有升值的空間,黃金藝術品有其他藝術品不能及的特性。如遇戰爭、自然災害等情況,大件易碎的收藏品很難攜帶,便於攜帶的字畫、郵票、錢幣、玉件等等又很難兌現人們賴以生存的必需品。它們存在地域性限制和鑑別難度。而黃金藝術品具有保值和兌現的普遍性和較高的認同感。黃金作為國際通用的特殊貨幣,是最好的抵押品種,且具有保值和抗通脹能力強的優點。

  黃金藝術品的起源

  起源於商周

  商周時期我們的祖先運用高超的冶煉澆鑄技術和雕鑿刻花技術製造出了花紋精美的用金絲裝飾的青銅器,這是早期的金銀錯藝術品,同時也有一些簡單的黃金藝術品出現。如:安徽壽縣春秋蔡侯基出土的圓形和長方形金葉,表面有壓花。

  還有目前發現最早的器型類的黃金藝術品是湖北隨縣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墓中的金盞,作工精美,具有楚青銅器風格,堪稱一絕。但這個時期還處於黃金藝術品製作的萌芽期。

  興盛於漢唐

  在漢武帝時期,由於張騫通西域,開創了絲綢之路。西方的金器和金器製作技藝湧入中國,受其影響,中國金器技藝有了大步發展,逐步形成獨特完美的金器製作技藝,使中國漢唐時期的黃金藝術品更加華麗精美。

  兩漢前大多出土的是一些黃金飾品。兩漢時期由於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文化得以長足發展,國力強盛,豪門大族的生活越來越奢華,對黃金製品需求越來越大。從考古發掘出土的兩漢時期的金製品來看,無論數量、品種、製作工藝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但數量不多。

  唐代我國國力強盛,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對外開放,經濟科技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人民富裕了,自然對黃金製品的需求加大了。唐代帝王為了追逐黃金藝術品的極美佳品,令招全國金器技藝高超的工匠入宮,成立了專門的“金銀作坊院”,不惜工本專門為皇家制作黃金藝術品,供其享用。自此,我國開始將金器分為“官作”和“行作”兩種。“官作”就是官府的金銀工坊,屬少府監中尚署直屬的“金銀作坊院”製作的作品。“行作”就是民間金銀工匠所做的產品。漢唐華麗精美的黃金藝術品代表作有鳥獸紋蓮瓣金碗,後人稱之為“大唐第一金碗”,雍容典雅,氣質高貴。近幾十年考古發現了大量的窯藏和墓葬的唐代金器。如1970年10月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金器;1987年4月陝西扶風法門寺唐代真身寶塔地宮發現的金器等。從出土的金器看,唐代金器雍容華貴,做工精細。

  完美於明清

  明清黃金藝術品更加精美,特別是到了明代,成熟的花絲鑲嵌技藝使黃金藝術品達到了新的高潮。金器的使用也較為廣泛,設計完美,技藝高超,製做精細。明十三陵出土的金冠就是典型的以花絲鑲嵌這門後人稱為皇家技藝的方法制作出來的黃金藝術品,此品堪稱一代傑作。清代黃金藝術品發展到了典雅華麗的頂峰。在康乾盛世之時,宮中造辦處製作的金甌永固杯以及金胎累絲鏨纏枝花卉紋嵌寶石執壺均為技藝高超精美絕倫的黃金藝術品。清代金器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故宮收藏的金甌永固杯和南京博物院藏的七級金佛塔。

  縱觀中華文明發展史,無論王朝如何更替,黃金藝術品不僅是財富的象徵更是歷史文明的印記。

下一頁更多有關“黃金藝術品的製作技藝”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