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態環境知識大全

  生態破壞,環境汙染是困擾人類發展的兩大難題,我們應該如何保護生態環境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保護生態環境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保護生態環境知識

  1、什麼是環境?什麼是環境保護?

  環境是指圍繞著人群的空間及其中可以影響人類生產、生活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社會因素的總體。環境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可把環境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類。自然環境又分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生物環境、地質環境等。社會環境是人類社會在長期發展中,為了不斷提高人類物質文化生活而創造出來的環境。

  環境保護,就是採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科學技術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利用資源,防止環境汙染,保持生態平衡,保障人類社會健康地發展,使環境更好地適應人類的勞動和生活,以及自然界生物的生存。

  2、環境保護有什麼重要性?

  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協調統一,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工農業的現代化,保護和改善環境就成為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條件。在某種意義上說,搞不好環境保護也就難於實現現代化生產。

  環境汙染的遠期影響,是對人類健康的嚴重威脅,不只是致癌,而且可能通過胎盤危及胎兒,以及引起遺傳變異,染色體畸變和遺傳基因退化,貽害子孫後代。

  自然資源的破壞,有的要幾十年、上百年才能恢復,有的環境保護知識問答則難以逆轉。目前,全世界估計有2500種植物,1000多種脊椎動物,正處於滅絕的邊緣。如不施行全面保護措施,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實踐證明,生產建設和生態平衡之間的關係是否協調,是經濟建設中的戰略性問題。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沒有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是難以調整過來的。基於這種觀點來分析問題,才能更深刻地認識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迫切性。

  3、城市化對環境有什麼影響?

  人類聚居環境的城市化,會給大氣環境、水環境和生物環境等帶來重大的影響。

  ***1***城市化對大氣環境的影響,城市需要消耗大量的熱源,並釋放出很多熱能,某些大城市的大氣環境所接受的這種人為的熱能,接近甚至超過所接受的太陽和天空輻射能,使城市的氣溫比周圍農村高。

  城市排出的大量各種氣體和顆粒物,會顯著地改變城市的大氣組成。這種排放不僅會使城市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含量增高,而且還會使城市的雲量、霧量和降雨量增高。

  ***2***城市化對水環境的影響。城市化增加了房屋和道路等不透水面積及排水設施,使地下水得不到地表水足夠的補給,破壞了自然界的水迴圈。

  城市化還會帶來耗水量增加,導致水源枯竭,供水緊張。隨著城市的擴大,人口的增多,生活排洩物和工業廢水對水質的汙染也日趨嚴重。

  ***3***城市化對生物環境的影響。城市化嚴重地破壞了生物環境,改變了生物環境的組成和結構。昔曰的綠地變成了街道和建築物,很多動物在城市中絕跡或減少,從而使生態系統失調,影響到碳、氧等物質的迴圈。

  ***4***城市化對環境的其它影響。城市化還會帶來噪聲與振動等物理汙染,以及交通阻塞、住房擁擠和供給緊張等一系列威脅人們工作和生活的環境問題。

  4、全球性的大氣環境問題有哪些?

  目前,全球性的大氣環境問題主要是由於臭氧層的削弱和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因而使大氣環境受到影響。

  ***1***臭氧層的削弱對大氣環境的影響。地球表面包圍著的大氣圈,不斷地向人類以及動植物提供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氧。同時,這個大氣圈還是地球上生命物質的保護層。

  在大氣圈的對流層頂部和平流層中形成的臭氧層,能吸收太陽輻射中有害於生命機體的紫外線輻射,從而可以保護地球上生命物質的生存和發展。

  但是,近年來,由於在平流層中飛行的超音速噴氣式飛機數量大在增加,飛機排出的硝酸鹽能同臭氧化合,消耗了大氣中含量不多的臭氧,從而減弱了臭氧層對地球上生物的保護作用。

  ***2***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對大氣環境的影響。對流層中的二氧化碳,可以阻止地面上長波輻射的散失,對大氣起著增熱和保溼的作用。

  目前,全世界燃燒礦物燃料的數量急劇增加,使進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隨之激增。大氣圈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會導致全球氣溫的升高,形成溫室效應。

  5、為什麼要保護自然資源?

  我們通常把自然資源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不可更新的資源,如:水、土地、空氣和礦物等;另一類是可更新的資源,如穀物、森林、家寓馴獸及其他各種野生生物等生物資源。對於不可更新的資源,由於其蘊藏量是有限的,而且也不可能在自然條件下生長出來,因此,必須給予合理的使用,否則將會導致資源匱乏的危機。對於可更新的資源,原則上是可以在自然條件下不斷地生產出來的,但是,如果人類不善於經營或處置不善、不合理地使用甚至揮霍浪費這些自然資源,也會給人類帶來十分嚴重的後果。

  6、我國環境保護工作方針是什麼?

  我國環境保護工作方針是:“全面規劃,合理佈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

  7、哪一天是世界環境曰,怎麼來的? 二oo一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什麼?

  聯合國於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了有113個國家參加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共商防治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的對策。後來將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二oo一年“六·五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世間萬物,生命之網。

  8、自然保護區怎樣分類?

  自然保護區按照保護物件可分為以下五類:

  ***1***以保護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為主的自然保護區,面積較大,包括所有自然地帶的多種多樣的自然生態系統。如吉林長白山溫帶森林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雲南西雙版納的熱帶森林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等。

  ***2***以保護某種特有生態系統為主的自然保護區,面積不一定很大,主要保護某種生態環境及其中一些珍貴動植物種類。如四川王朗大熊貓等珍貴動物自然保護區;廣西花坪的銀杉自然保護區等。

  ***3***以保護某種珍貴稀有動植物資源為主自然保護區,面積依實際情況而定。如黑龍江扎龍丹頂鶴水禽自然保護區等。

  ***4***以保護特殊的自然風景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多半與名勝古蹟結合一起,如四川九寨溝、重慶縉雲山自然保護區等。

  ***5***以保護具有特殊意義的自然歷史遺蹟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包括一些特殊的地質剖面、冰川遺蹟、化石產地、瀑布、溫泉等。

  9、昆明市有多少個自然保護區?

  昆明市現有自然保護區7個:滇池自然保護區、鬆華壩水源保護區、昆明市雙河、磨南德水源林保護區、轎子雪山保護區、普渡河蘇鐵保護區、石林岩溶地貌保護區、梅樹林中國震旦一寒武自己界限型層剖面自然保護區。

  10、什麼是is014000國際環境管理標準?

  is014000環境管理體系是國際標準化組織***1so***釋出的,序列號為14000的系列標準。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的召開,制定了部分環境管理標準,並於1996年予以釋出。

  is014000環境管理標準是管理性標準。企業操作實施過程分為體系建立、體系實施和體系稽核三個階段。體系稽核完成並通過認證之後,尚需後續的檢查評審。

  iso14000系列標準內容特點是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相結合,使企業在產品設計、原料獲取及整個生產過程中,在最大限度地保護資源與環境的同時,達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該標準完全不同於水、氣、渣、聲等質量和排放標準,它是以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為動力的自願性標準,不帶強制性,也沒有絕對量的設定,它強調了持續改進和管理過程程式化、檔案化,體現了產品生命週期思想。

  生活中的環保常識

  一、家庭如何節水

  1、定期更換水龍頭裡的墊圈以減少漏水;2、衣服不要放在流水下衝洗;3、將餐具放到滴有洗潔精溶液的盆裡浸泡摸洗,沖洗時再擰開水龍頭;4、在抽水馬桶裡放塊磚頭;5、將用過的水二次利用。

  二、廚房中的汙染

  廚房中的燃料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和顆粒,這些對人的肺、氣管、腦組織等有害;烹飪產生的油煙中含有丙烯醛,對鼻、眼、咽喉黏膜胡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上述器官的病症。

  三、推廣使用無磷洗衣粉

  洗衣粉一般都使用磷酸鈉作為助洗劑,洗滌後,含磷廢水流入江河湖泊,造成水中藍藻生長迅速,水體流動減緩,魚類及其他生物因缺氧死亡。而且,洗滌後的衣服容易引起面板瘙癢等不良症狀。

  四、有車族的環保小常識

  按時保養汽車,使尾氣汙染排放降到最低;一旦車尾開始漏油,馬上修理;不開車去人群密集、交通擁堵的鬧市區;拒用汙染水源、汙染環境的方式洗車;長時間堵車時應熄火等待;不從車窗內向外扔垃圾贓物;駕車出遊不將垃圾留在野外;拒絕購買和使用高汙染車及車用品,提倡使用可降解車用品。

  五、家電輻射的危害

  手機、電視、電腦、微波爐等家電在使用過程中都會不同程度地產生不同波長和頻率的電磁波,它們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穿透力強,而且充斥在整個空間,成為一種新的汙染源,已經面成為當今危害人類健康的致病源之一。長期處於強輻射下,容易誘導白血病、肌肉腫瘤等疾病的發生。

  環境保護與日常消費

  一、野生動物不能隨便吃

  動物容易傳染疾病,狂犬病、瘋牛病、艾滋病以及非典、禽流感等都是從野生動物開始傳播掃。野生動物還含有各種病毒,攜帶各種寄生蟲,吃後易引起出血熱、免疫熱等病,蟲卵會造成中毒或貧血。

  二、什麼是農藥殘留

  農藥使用後,經風吹日晒大部分逐漸消失,但仍然有部分附在農作物葉片上,被吸收或滲入植物體內。另一部分滲入土壤和水中,被農作物和水生生物吸收,這些被植物、水生生物、魚類、禽、畜攝入體內的農藥,被稱為農藥殘留。

  三、綠色消費觀

  隨著綠色市場的興起,一種新型的綠色消費觀已經逐步形成。綠色消費觀就是在進行個人消費時,將消費利益的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利益結合起來,認為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消費利益是不可取的,從而抵制購買和消費那種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環境汙染的商品.

  四、分類處理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包括紙類、金屬類等,回收可減少汙染,節約資源;廚房垃圾包括剩飯、骨頭、菜葉等廢物,經處理後可生產有機肥;有害垃圾包括含汞電池、廢日光燈管、過期藥品等,需進行安全處理;其他垃圾主要採取焚燒和衛生填埋的方式處理。

  五、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的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商標標誌的,無汙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綠色食品分為a級和aa級。綠色食品必須符合一定的標準,簡單的說就是7個字:“安全、營養、無公害”。

  保護環境 從我做起

  一、從我做起保護水資源

  使用節水型水具;杜絕跑冒滴漏;洗漱隨手關龍頭;一水多用;減少乾洗;拒絕化學清潔劑;選用無磷洗衣粉;不向水體排放汙水、廢液、傾倒垃圾、渣土;不在飲用水源水面上游泳、娛樂、訓練;不在水體邊洗衣、洗車。

  二、從我做起防止大氣汙染

  關注空氣汙染指數;樂為“公交族”;出行多騎自行車;“開車族”使用無鉛汽油,定期檢查汽車尾氣;拒食露天燒烤;黃土不露天,綠化美化生活環境;使用無氟電器;少用髮膠。

  三、從我做起防止噪聲擾民

  公共場所,輕聲交談;居家生活,輕走輕行;音響電視小聲;裝修想想四鄰;開車儘量少鳴笛;不燃放煙花爆竹;夜間、節假日、學生考試期間不製造施工噪聲;做生意時不用音響招攬顧客。

  四、從我做起保護環境

  節約用水、用電;選用、購買環保產品和綠色產品;買菜、購物使用布袋、菜籃、紙袋;不吃野生保護動物,不吃、少吃口香糖;愛護周圍的花草、樹木;不亂扔廢棄物,垃圾分類投放;不在公共場所吸菸;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參加一次環保志願者活動;教育孩子,引導周邊的人保護環境。

  五、愛護花草樹木

  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德斯教授對一棵樹的生態價值進行了計算;一棵50年樹齡的樹,以累計計算,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汙染價值約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312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為鳥類用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創值約196000美元。

  環保名詞術語

  一、生態市

  是根據生態學原理,應用生態、社會、系統等工程技術建設的社會、經濟、自然可持續發展和物質、能量、資訊高效利用的人類聚居地。目前,我省昆比、常熟、張家港、江陰已經建成首批國家生態市。

  二、“十五小”企業

  指1996年《國務院關於加強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明令取締關停的十五種重汙染小企業,包括小造紙、小製革、小染料、土煉焦、土煉硫、土煉砷、土鍊汞、土煉鉛鋅、土煉油、土選金、小農藥、小電鍍、土法生產石棉製品、土法生產放射性製品、小漂染企業等。

  三、排汙收費制度

  排汙收費制度是對向環境排放汙染者,按所排放汙染物的種類、數量、濃度,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收取一定的費用。其特點是運用價值規律給排汙者造成一定的經濟壓力,促使其減少或消除汙染物的排放。1979年我國首次規定排汙收費制度,1982年,國務院頒佈《徵收排汙費暫行辦法》後,開始正式實施。

  四、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指在開發建設活動前,對建設專案的選址、設計和建成投產使用後可能對周圍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進行調查、預測和評定,提出防治措施,並按照法定程式進行報批的法律制度。我國實施建設專案環評已經有20多年,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環評技術和管理體系。目前對重大規劃的環評工作也已經展開。

  五、節能減排

  節約能源,減少汙染物排放量

  六、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為推進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於1997年決定在全國開展建立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的活動。通過建立一批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潔淨優美的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推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使全國各城市早日建設成為社會文明昌盛、經濟快速發展、環境質量良好、資源合理利用、生態良性迴圈、城市優美潔淨、基礎設施健全、生活舒適便捷的現代化城市。

  生活中的汙染

  一、大氣汙染

  空氣中汙染物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大氣汙染。大氣汙染的成因有自然因素,如火山爆發、森林火災、岩石風化等;也有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燃燒廢氣、汽車尾氣和核爆炸等。隨著人類經濟活動加劇和生產迅速發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時,將大量的廢氣、煙塵物質排入大氣中,嚴重影響了大氣環境質量。

  二、光汙染

  過量的光輻射對人類生產、生活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現象成為光汙染。包括可見光、紅外線和紫外線光汙染。可見光汙染較正常見的是眩光,如黑夜迎面射來的汽車燈光,強陽光下城市高大建築物玻璃幕牆的反射光等,電焊弧光,熔融的金屬液和玻璃產生的強光均會對人析眼睛造成傷害。

  三、噪聲汙染

  噪聲可引起多種疾病,常見的包括:心率改變和血壓升高;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女性的性機能紊亂,月經失調,孕婦流產率增高;激動、易努,注意力分散等。

  四、“白色汙染”的危害

  “白色汙染”是對廢棄塑料造成的環境汙染的形象說法。其危害主要有:1、破壞市容環境;2、危害人體健康;廢棄塑料會成為蚊蠅和細菌生存、繁殖的溫床;3、影響農作物:破壞土壤結溝,阻礙農作物吸收水分和根系生長

  五、生活汙水中的主要汙染物

  生活汙水包括由廚房、浴室、廁所等場所排出的汙水和汙物,按其形態可分為:1、不溶物質,佔汙染物總量的40%;2、膠態物質,約佔汙染物總量的10%;3、溶解物質,約佔汙染物總量的50%。這些物質多為無毒物質。此外,還含有各種微量金屬和各種洗滌劑、多種微生物。

  環境保護與重要節日

  一、世界地球日

  1970年4月22日,由美國斯坦福大學d.海斯倡議,在全美國掀起了聲勢浩大的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以保護地球為宗旨的群眾運動,美國民間組織將4月22日定為“地球日”。1990年,由世界知名人士、環保專家、環保組織組成了“地球日”協調委員會。從此,4月22日被定為“世界地球日”。

  二、世界環境日

  世界環境日是為紀念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環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而設立的紀念日。在1972年舉行的斯德哥爾摩聯合國人燈環境會議,是各國政府第一次共同研究環境問題的歷史盛會,會議建議將其開幕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並被同年舉行的第27屆聯合國大會確認。

  三、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作出決定:從1993年開始,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這標誌著水的問題日益為世界各國所重視。“世界水日”的確定,旨在使全世界都來關心並解決這一問題。在這一天,各國根據自己的國情,就水資源保護與開發,採用各種形式,分不同層次,開展各項活動,以提高公眾水意識。

  人類的一切社會和經濟活動都極大的依賴於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確立“世界水日”,既總結了歷史的經驗,也體現了對今後的展望。紀念“世界水日”是為了喚醒世人都來關心水、愛惜水、保護水。

  四、國際保護臭氧層日

  1995年1月23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從1995年開始,每年的9月16日為“世界保護臭氧層日”。臭氧層破壞是人類當前面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之一,自70年代以來就開始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自1976年起陸續召開了各種國際會議,通過一系列保護臭氧層的決議。尤其是在1985年發現了在南極周圍臭氧層明顯變薄之後,國際上保護臭氧層以及保護人類子孫後代的呼聲更加高漲。


保護生態環境知識“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