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自主創業調查分析

  近年來,隨著大學擴招,高校畢業生也迅速增加,畢業生就業壓力逐漸增大。在這種形勢下,高校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成為一種趨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畢業生自主創業調查,歡迎閱讀!

  篇一

  ***一***調研樣本選擇

  本課題以河南師範大學為調研範圍,以該校大學生為主要調研物件,為使調研結論具有普遍性,樣本選取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的學生,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對其創業意願和對創業的看法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圖表看出高校畢業生雖然具有創業意識。但選擇自主創業只佔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畢業生選擇受僱就業。

  ***二***高校畢業生的創業

  通過研究我國的創業現狀可以發現:隨著時代的發展,創業者學歷呈不斷上升趨勢。雖然學歷與創業成功與否無必然聯絡,但是創業者的受教育程度也會對創業活動造成一定的影響。一方面,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往往具有較高的職業技能,具有更好的創業基礎和潛力,善於發現和抓住商機。另一方面,他們也面臨著更多的選擇和機會,從而易於規避風險。經過對河南師範大學創業學生的創業認知調查後發現,創業畢業生的創業認知和創業目的較強,他們認為創業不僅是開創一份事業,同時也是實現個人價值,追求自由自主工作方式的一種途徑。其次是創業者的專業契合度高,其創業的想法大部分是從學習和實踐中萌生的。從理論上來講,人們傾向於認為學習經濟類學科的學生創業的概率較高,這種觀點有一定的可信性。

  母校資源的利用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

  我們以河南師範大學為例,選取了兩個本校畢業生創業成功的案例作為樣本案例來進行研究。

  ***一***樣本案例的研究

  通過研究可以發現,大學生創業的形式多為合夥創業,充分體現了母校人脈資源的重要性,只是合夥的形式和合夥人群有所不同,例如:新思語教育作為一個語言培訓機構,在創辦初期,是其創辦人同本校日語系兩個畢業生合夥創辦,創業基金不到

  1000元。但是因為其自身優質的外教資源和優惠的價格,在同行業中異軍突起,成為豫北地區小語種教育行業中的佼佼者。分析其創業過程中的有利因素與條件,可以得到的是母校資源在其創業過程中提供了諸多便利。首先是廉價的房租與源源不斷的消費人群。其次是師資力量有保證,且社會認可度高。第三,因為大部分依託母校資源的創業者其服務物件是學生,對作為客戶的學生來說具有較大的說服力,而其創辦者是本校畢業生的身份,為其贏取了客戶的信任,也就為其提供了基本的運營條件。憑藉這種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創辦僅兩年時間就已經獲得了廣大學子的信賴,目前已經發展成了一個擁有多個服務專案的綜合性服務類小型公司,並在不斷髮展中打響了自己的品牌。而其創辦者本校畢業生及退伍軍人的身份是其贏得學生信任的重要原因,成為其創業成功的先決條件。

  ***二***母校資源的整合

  那麼,高校畢業生依託母校資源進行創業,他們看中了母校的哪些資源呢?

  1、熟悉的環境。經過四年的學習和生活,畢業生對母校校內和學校周邊的環境比較熟悉,比較容易發現學校周邊的商機,減少創業投資的風險性和盲目性。

  2、母校提供豐富的裝置資源,如教室、場地以及母校校內相對於校外較為廉價的房租等,這些裝置資源都為創業大學生在創業初期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創業的成本投入。

  3、母校提供的消費群體較多。河南師範大學學校周邊有河師大附中等初高中學校,臨近新鄉大學城高校區,這些學校的學生也是培訓機構的主要客戶。新思語教育等的培訓機構在短時期能得以快速發展就受益此。

  綜上可知,母校資源作為一種創業資源,以其獨特的優勢在大學生創業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母校資源提供的創業優勢是其他創業資源所不能比擬的。但就目前的調研結果來看,依託母校資源創業的機構,形式主要為培訓機構和人力資源機構,這就說明,母校中還有許多創業資源尚未得到開發和利用,這就需要大學畢業生生以創新的意識來發掘母校中豐富的創業資源,並以此發現更多的創業機會,積極創業,實現人生價值。

  篇二

  一、學院調查結果分析

  學院層面的問卷調查覆蓋全校的29 個學院,《山東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情況調查問卷*** 學院*** 》由各學院指定專人負責填寫, 共收回有效問卷29 份, 回收率為100%。

  調查表明, 山東大學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的同學數量並不多, 2001 -2005 年五年間共有144 人, 其中, 2001年18 人, 2002 年23 人, 2003 年24人, 2005 年35 人, 2005 年44 人; 博士7

  人, 碩士41 人, 本科生96 人; 自主創業的同學主要分佈在法學、物理、文學、資訊、數學、哲社、體育等學院。根據本次調查反映的情況, 大部分學院對畢業生自主創業是持贊成和支援態度的, 我校學生自主創業的領域主要集中在高科技和智力服務行業。從院部反饋的情況來看, 學生自主創業遇到的主要困難依次為: 資金不足, 缺乏經驗, 知識和能力欠缺, 沒有合作伙伴, 父母不理解, 社會大環境不允許等等。大部分院部認為學校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競爭意識還是非常有幫助的。對於學校開展創業指導, 各學院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議, 主要有: *** 一*** 創業意識的培養。從大學一入校就開始對學生進行創業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的各種創業活動, 樹立自主創業的理念。

  *** 二*** 開設專門的創業指導課程, 全方位幫助學生完善自我的知識體系, 防止學生只接受本專業單一教育, 為將來獨立創業打下基礎。

  *** 三*** 將創業指導納入正常的教學體系, 對有需要的同學開展儘可能實現的創業理論培訓, 利用假期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機會。

  *** 四*** 呼籲社會為學生自主創業提供更多條件, 允許學生畢業後有一段時間在社會上觀摩、學習。

  *** 五*** 加強創新創業教育, 使其成為就業的主要渠道之一, 進行投資、企業管理等創業所需知識的培訓。

  *** 六*** 搭建更好的產、學、研平臺, 孵化中小型科技公司, 爭取本地區的各項優惠政策, 為學生創業提供一定幫助。

  *** 七*** 採取更加靈活多樣的措施, 提高就業指導隊伍的整體綜合素質, 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 積極學習其他高校的經驗, 勇於創新。

  二、學生調查結果分析

  針對學生的自主創業調查, 我們選了法學院、管理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經濟學院、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等十個有代表性的學院, 由學院老師組織學生填寫, 共收回有效問卷1000 份。對收集上來的資料, 我們運用SPSS 軟體進行了統計分析, 現將調查的結果報告如下。

  *** 一*** 自主創業, 任重道遠對於相關部門制定的一系列鼓勵畢業生通過各種渠道、各種形式就業,支援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政策, 在本次調查中, 有11.3%回答非常瞭解, 39.8%回答一般瞭解, 而29.7%的被調查者表示僅僅聽過, 還有19.2%的被調查者對此一點也不瞭解。而在被問到“是否有創業的打算”時, 26.8%的被調查者回答完全沒有, 60.0%的回答考慮過, 僅有13.4%的被調查者回答已經進行創業、曾經參與過或者正在籌劃中。這說明: 一方面,一部分同學已經進入自主創業的實踐階段; 另一方面, 這項工作還有很大潛力可挖, 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 二*** 創業原因多樣化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 同學們進行創業的目的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被調查者把創業作為自己的興趣與志向***佔23.3%***, 有的認為這是積累經驗***佔17.2%***和成才的一種方式***佔20.2%***,有的是迫於就業壓力而選擇自主創業***佔4.2%***, 當然也有被調查者單純為了賺錢而選擇創業***佔28.9%***。而高校畢業生創業想法的主要來源分別為家庭***13.5%***、朋友***27.3%***、傳媒***12.4%***、偶像***9.9%***的影響以及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14.9%***等。 *** 三*** 創業心態良好, 正視自身優勢

  在自主創業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 本次調查中33.9%的同學認為風險可以用來磨鍊自己, 45.8%的同學認為即使有風險也應該勇於承擔。這說明廣大畢業生對於自主創業的心態還是非常積極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大學生能夠正視自己在自主創業方面特有的優勢, 例如:基本素質高、能力強***19.9%***, 思維活躍、適應性強、易接受新事物***55.6%***,工作熱情高、抗挫折能力強***11.2%***, 身體健康、精力旺盛***9.8%***等。

  *** 四*** 創業路上的障礙不容忽視

  主要表現為資金不足, 沒有好的創業方向***40.1%***, 經驗不夠, 缺乏社會關係***48.3%***; 另外, 親人的反對***3.3%***, 地方配套政策落實不到位***2.8%***, 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2.7%***, 繼續深造的壓力***2.8%*** 等等也都是妨礙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因素。但

  就資金一項來說, 由於沒有固定收入, 畢業生創業的資金大部分只能來源於家庭*** 佔21.5%*** 和貸款*** 佔40.7%*** , 表示由個人負擔的僅為18.7%, 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 五*** 創業指導有待加強

  另外, 廣大被調查者也表示, 今後學校在創業指導方面應該加強的方面有: 創業知識的指導*** 27.4%*** , 有關國家政策的宣講*** 23.8%*** , 創業氛圍的營造*** 31.1%*** 以及創業訓練*** 17.7%*** 等。這說明創業指導仍然是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過程中的一項薄弱環節, 今後亟待進一步改善和加強。

  三、小結

  在就業競爭日趨激烈、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 自主創業正逐步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一個渠道, 同時也成為大學生成才的重要模式。高校面對此項課題要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針對問卷調查中反映出的問題, 我們認為應該創造良好的氛圍, 鼓勵有條件的同學開展自主創業。對於學生自主創業, 學校應該積極引導、大力支援, 並加強指導。要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激發學生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把創業指導引入教學體系, 開設專門的創業指導課程; 加強創業教育的實習實訓, 利用高校的智力、技術資源優勢, 搭建好的產、學、研平臺, 整合社會、學校和企業的資源, 爭取本地區的各項優惠政策, 為學生創業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