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面試社會現象題及解析

  所謂破題表態就是自己對某一社會現象的一個基本認識和評價,這是考生答題的出發點,破題關鍵在於能夠把握自己的身份定位,站在一個適當的角度思考問題,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的文章,歡迎閱讀。

  篇1

  現在流行國學熱,不少學校讓小學生學三字經、弟子規等國學經典,並要將國學作為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對此,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破題表態***不少學校讓傳統國學重新進入中小學教育,這是非常有益的。

  ***分析論證***第一,傳統國學進入中小學教育有益於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第二,國學經典中有很多值得青少年學習的文化精髓,這不僅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還有助於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第三,這也符合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要求,在當今多元化的時代,傳統文化對學生抵禦不良思潮、培育民族認同感、自豪感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第四,此舉還能彌補當前教育制度重分數而輕素質的不足,做到真正的“育人”,間接推動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當然,也要理智地看待這一現象可能帶來的影響:第一,小學生了解能力有限,知識儲備不足,單靠死記硬背對吸取古典精華的實質作用不大;第二,當前的教育體制使得學生能夠有較多時間學習傳統文化經典的可操作性不強;第三,部分不良商家受利益驅動,炒作國學熱,使學習成本上升。

  ***拔高提升***我認為,學校提倡小學生學習國學經典要取其精華,擇優棄劣,不能一味強調死記硬背,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識水平,給予適當點撥,讓其明白基本意思,這樣才能記得牢,才能化為己用。只有注意到學生成長的適應性及學習效果,才能使“國學熱”在學校教育中真正達到預期的效果。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傳統國學,借教育之力,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為傳承傳統文化貢獻應有之力量。

  通過例題的示範,考生可以看到:儘管嚴格依照了“三步走”的解題戰略,但是並不是模式化答題。這就是該“三步走”解題技巧的妙用之處。只要我們從題目本身出發,結合“三步走”戰略,將自己對現象本身的價值判斷、理由、建議有效的組織起來,就一定能夠有效地解決社會現象類綜合分析題。

  篇2

  金華市金東區曹宅鎮一條斷頭路有人跳廣場舞,現場還有路障和警示牌,把道路的一段完全封閉起來,該路段被整個“包場”了,過往車輛只能往非機動車道上開。據瞭解“封路跳舞”非大媽自作主張,是和交警大隊協商好的。對此事件,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廣場舞從20世紀90年代後,已經從鄉村走進城市,成為城市文化建設不可缺少的內容。浙江大媽在交警的臨時許可下,可“享受”封道跳廣場舞的待遇,正可謂可喜又可悲。

  可喜的是:首先,廣場舞,讓廣場文化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讓很多參與廣場舞的中老年人鍛鍊了身體和體會到快樂;其次,通過編排廣場舞,發揮了人民群眾的創造性,發展了廣場舞蹈的藝術性,使這一民間藝術之花盛開在廣大群眾的社會生活之中。再次,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如歌曲曲風的創新,其中以鳳凰傳奇所唱的朗朗上口的歌曲為代表,頓時間成為傳唱度極高的廣場舞歌曲,又如現在的小蘋果,成為廣場舞歌曲的同時,其簡單、歡快的曲風,動感的動作,也被定為2014年徵兵宣傳歌曲,更加親民;最後,為了保證跳廣場舞大媽的安全,交警大隊幫助選擇路障和警示牌,而非簡單的驅趕,讓我們看到後覺得很親切、溫暖。也很好的體現了政府工作人員執政為民,為人民群眾分憂解難的工作原則。

  然而可悲的是:,當大城市的居民在廣場或公園跳廣場舞時,該鎮沒有面積合適的村民廣場,採取全封道路的臨時措施也是無奈之舉;第二,機動車在非機動車道上行駛,存在著安全隱患,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也違反了交通法規;第三,廣場舞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噪音擾民,場地不固定,哪個部門負責管理等。

  因此,為了能夠讓廣場舞充分發揮其讓人強身健體、緩解壓力、愉悅心靈的作用,還需要我們政府管理者、跳舞者、大眾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多方面解決出現的問題。

  篇3

  回答社會現象題時抓不住社會現象題的主要問題,是困擾很多考生的突出問題之一。那麼,如何才能準確把握社會現象題的作答要點呢?在這裡,給大家介紹兩種方法:

  第一,換位思考法。考生作答時要從命題人的角度換位思考,揣摩命題人的命題目的和考察要點,這樣對於把握作答要點非常有幫助。例如,“中國超過日本GDP成第二你怎麼看?”***2011年國考面試真題***。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一些發達國家再次散步“中國威脅論”,號稱中國已經邁入世界強國,要求中國承擔更多的國際義務和國際責任,在這樣的背景下,命題專家就出了這麼一道題目,考察考生作為“準公務員”,能否正確看待和判斷我國國情。因此這道題目既不能一味謳歌,也不能一味反思,需要一分為二地予以看待。既看到在黨的領導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也看到我國依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依然是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國情。在GDP的含金量上,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在地區經濟平衡發展上,在環保和民生問題解決上,在由“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自主創新培養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辯證分析,側重反思,通過換位思考考生很容易把握這一答題基調。

  第二,焦點捕捉法。考生在審讀社會現象題時,一定要仔細設想題目反映的焦點問題,即,題目反應的社會事件成為社會熱點的焦點在何處,然後緊扣焦點分析原因,提出對策。比如:“保定大學醉酒駕車撞人事件,造成一死一重傷,但是車主沒有下車,而是大喊:‘我爸是李剛’。你怎麼看待這一事件?”。回答這道題目的時候考生可能會聯想到三個方面的問題:醉駕問題、腐敗問題、官員子女教育的問題。顯然,官員子女教育問題才是這道題目引起社會爭議的焦點,圍繞這個問題作答才可能緊扣主題,否則就會出現斷章取義的錯誤。考生在作答中,一定要有從個別到一般的意識,不要就小事論小事。再比如,“西安市7部門對非法奧數班聯合執法,在執法現場,40多名參加奧數班的孩子齊聲讓檢查人員‘出去’,對此,你怎麼看?”,在回答這道題目的時候考生絕對不能鼠目寸光,僅僅圍繞這些孩子的行為滲透的個人素質進行反思。而要透過題目所述的問題,思考這一新聞成為社會爭議的熱點問題的焦點何在。顯然,聲稱不喜歡卻又喊“出去”的學生,明知嚴查卻不配合的老師,不想讓孩子受苦卻又流淚懇求的家長背後折射的擇校難、教育資源分佈不均的問題,才是社會爭議的焦點。把握住這個重點,考生的回答才可能從個別到一般,體現自身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公共管理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