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隨筆散文

  一篇散文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常綜合使用各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常結合起來使用。或敘述中有議論,或描寫中有抒情,或抒情中有描寫,以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懷念一棵梨樹

  不知為什麼,越是離開了鄉村,對鄉村的一些人、一些事就懷念起來。這不,我又開始懷念起一棵梨樹來。

  這棵梨樹在我心中可不是一般的樹。它種植在我老家庭院的南面,是在離南牆根還有一段距離的土臺子上,土臺子高大約有40公分南靠南牆,西靠圈牆,東、北兩邊都是用磚和碎石築起來的,可能防止水土流失,乍一看,還真像那麼回事,從中可見長輩們的良苦用心。

  兒時就聽說這棵梨樹是祖母栽下的,到了祖母和父親、叔叔分家的時候,就把這棵梨樹留給了祖母,並由我父親和叔叔管理著,果實歸祖母。在那個大集體的年代,那棵梨樹可是一筆不小的資產,一家人的零花錢差不多就夠了。街坊鄰居的大人們生出些羨慕、嫉妒,但不恨,小孩們見了流出些口水,但誰也不會偷吃。因而那棵梨樹成了人見人愛的樹,如果現在說起來,估計大多年齡大一點的鄰居還能記得那棵梨樹。

  祖母是個很豁達、通情達理的人,從不會因小事斤斤計較,從分梨樹這件事就看出來了。分家的時候說的分歸分,說歸說,祖母還是和從前一樣對待這棵梨樹,雖說平時像對待孩子一樣關心、呵護著梨樹,可到了收穫的時候,祖母最多賣一小部分梨,留個零花錢,將大多熟透了的梨平分給我家和叔叔家,全家人分享著果實的甘甜。現在想來,祖母看著她一手拉扯起來的子孫們分享著她的果實,品嚐著果實的甘甜,她心裡一定會很高興,比蜜還甜。

  我小時候認識梨樹的時候就見它又高又粗的,且生長在墊高的土臺子上,真還有點高高在上,看它的時候,都是在仰望。隨之年齡漸長,我和它也如同婚禮主持說的那樣“從相識到相知”了。

  雖說梨樹是祖母分的,可我與它之間也不生分。每每到了梨樹開花的時候,我就在梨樹底下看花,梨花開滿枝頭,白花花的一片,煞是好看,看著一隻只蜜蜂“嗡嗡”地飛來了,圍著梨花釀蜜,看著一隻只蝴蝶繞著梨花翩翩飄舞,那是被梨花喜的樂的,就連大牛虻也粗聲粗氣地“嗡嗡”飛來了,那我可要躲著它點,潔白的梨花開滿樹,也是庭院靈動起來;到了滿樹的梨熟了的時候,我總是站在樹下仰望那甜美的果實,即使口舌生津,我也從不去要,就是低處的可以摘到,我也不伸手去摘,因為我那時就知道了這是祖母的梨樹。祖母看出了我的心思,總是在梨子熟了的時候,先摘給我品嚐,這既是祖母對長孫的疼愛,也有點“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因梨樹就生長在我家分得的庭院裡。

  兒時常常約小夥伴們到我家梨樹下玩耍、看小人書,梨樹下曾經是我們歡樂的小天地,高大的梨樹為我們遮擋著陽光,也增添了議論的話題,有時還很自然地把話題轉移到了梨樹,討論著梨樹的品種。有的說:“你家這棵梨樹,像謝花甜梨,因為謝了花不長時間就好吃。”有的小夥伴接著就糾正:“不是,XX家的謝花甜梨早就好吃了,這個還不好吃。”有的就說:“這是車頭梨,你看那形狀多像車頭?”我就說“車頭梨沒有我家這棵梨樹熟的早,吃起來也很硬。”小夥伴們爭論了半天,也沒爭論出個子醜寅卯來。就為這,我還專門問過祖母,祖母說的那個名字當時聽起來挺奇怪,不是平常的梨樹,因而現在也記不住了,只記得那棵梨又脆、又甜、水多,真好吃。

  那棵梨樹還寄託著一件往事,令我感動至今。在那個年代,家裡都不太富裕,我家還算不錯的,我上學的時候,除了交上學費,買上書本,而想買支鋼筆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了。我那時放了學經常和小夥伴們到供銷社裡轉,有一天,我眼前一亮,看到櫃檯上擺著一盒黑杆黃帽鋼筆,特別喜歡,我就問售貨員:“多少錢一支?”“一塊四毛九”售貨員以為我能買,就順手從鋼筆盒裡抽出一支遞給我,我接過來仔細端詳著,用手摩挲著那支漂亮的鋼筆,心裡卻在考慮著,這鋼筆怎麼這麼貴啊,我哪能買得起?猶豫了半天,因囊中羞澀,還是退還給了售貨員。

  因那時絕大多數同學都不捨得買鋼筆,我也不願向父母張口。知我者,祖母也。從小在祖母身邊長大,她一下子就看出了我的心事。有一天,她把我拉到一邊,問我:“你是不是想買什麼東西?”我隨口回答:“不買什麼?”祖母不信,在她的再三追問下,我終於說了實話,祖母就從捲了好幾層的手絹裡拿出了她不知積攢了多久的賣梨的錢,點出了一元伍角錢遞給我,我推說著不要。最後,祖母裝出生氣的樣子強塞給我,我不好意思地接著了,小跑著到供銷社裡買了一支我心愛的黑色鋼筆。我用著心愛的鋼筆,總是引來許多同學羨慕的目光。可我用了不久,鋼筆就在教室裡不翼而飛,我很心痛,因為這是祖母用賣梨的錢給我買的。於是,我就帶著哭腔告訴老師,我的鋼筆丟了。那時丟支鋼筆就是件大事了,老師就讓全班同學都站起來,在桌洞、書包、書本里全面搜、查,最後,在與我隔著走廊的一個同學那裡查到了,不等老師問,那個同學已語無倫次,滿臉漲紅,一直好些日子走路都抬不起頭來。拿回失而復得的鋼筆,我更加珍惜了,鋼筆用舊了的時候,我就用蓖麻子油把它擦得鋥亮,每當用到這支鋼筆,我就會想起這是祖母用賣梨的錢給我買的鋼筆,我就更懷念已去世二十多年的祖母。

  樹高了,大了,就易遭風雨的襲擊,何況這棵又高又大又生長在土臺子上的梨樹,就更易遭受風雨的襲擊了,開花的時候,會坐不住果,結果的時候,就會被摔打下來。兒時遇到狂風暴雨的時候,我就會緊盯著那棵梨樹,它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狂風暴雨大作的時候,梨枝就會隨風雨狂舞,樹上的梨搖搖欲墜,來回飄搖,個別堅守不住的,就會“啪啪”地掉到地上,聽到響聲,我就趕緊披上雨衣、拿著水瓢,彎腰撿拾著被風雨摔打下的梨,有時晚上遭遇風雨襲擊,我也會披衣下炕,打著手電仔細端詳撿拾著摔打下的梨。聽著一個個梨“啪啪”的落地聲,就像敲在我的心上;看著一個個摔打下的皮開肉綻的梨,我真覺心痛,這是我那時不希望看到的,我把它用水沖洗乾淨,放在那裡都不忍心吃,因為好不容易辛苦一年該收穫了,又遭受風雨的無情襲擊。我經歷過幾次這樣的事情,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腦際深處。

  祖母去世後,那棵梨樹因改建平房伐掉了。曾經伴隨著我家幾代人的梨樹隨祖母遠去了。每每回憶往事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那棵梨樹,我就會很懷念它。

  :煙火

  喜歡煙火的朋友,有沒有一種感覺,那種豔麗的顏色驚擾了你,你覺得它很美,卻無法形容,只看到漆黑的夜空被渲染的,明亮,妖嬈。

  看煙火的情結,始終都在心中,不曾離去,喜歡煙火的那一瞬間,把最美的,霎那間的光輝,留在了短暫的夜空,要問為何煙火的美麗總是那麼的匆匆,也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短暫而落幕,我們既需於別人的幫助,提高自己的能力,而自己始終都在原地,沒有儲存自己的能量,那又怎麼能像煙火一樣,爆發出自己驚人的速度與激情呢?

  過完年,迎來正月十五元宵佳節,這一天都會特熱鬧,每個地方都會有特別的儀式來歡度這一天,比如我們這的習俗,陳舊而古老,人山人海的人群擁擠在繁華的鬧市,熙熙攘攘的吵著,鬧著,聽著,看著,一群生動有趣的人把自己裝扮的,俏皮,可愛,模仿著經典的人物形象,如西遊記裡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你別說,他們這扮相確實給人帶來了很多的快樂,還有那些踩著高蹺,扭著秧歌,打著鼓,敲著鑼的人,又何嘗不是小人物裡的經典主角呢?

  車搭載著彩色燈光,緩慢的,有節奏的駛來,五顏六色的燈光,有沒有晃著你的眼呢?彩車行駛在鬧市中,車斗裡有穿著喜慶的老人,有節奏的打著大鼓,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彩車走走停停,等著前面扮相的小丑表演著精彩的節目,車一旦停下來,鞭炮就開始砰砰作響,賣煙火的夥計也附和著點燃自己的煙花,吸引人群的注意力,以便在人海中推銷出自己的煙花,讓遊人買花,放花,不僅營造節日的氣氛,裝點著漆黑的夜空,也增加著自己的收益,每年看煙火都是特別累的過程,那是小時候的經歷罷了,閒來無事,在家也挺無聊的,我便相約母親徒步去市中心看煙火,看熱鬧的燈會,每次都走著去,走著回,我把這走路的辛苦當成了快樂,母親總會問我累嗎?我說不累,因為從家出門走的那一段長長的柏油路,是我和母親在一起最快樂的時光,那一天,母親會露出久違的笑容。

  小時候年年都會去看的燈會,也會有彷徨,也會有無奈,因為當你真正的愛上一件事情,你會義無反顧的去做,記得那次去看燈會,下午還下著雨,到了晚上雨才停,我和母親商量到底要不要去看一看,母親總是拗不過我孩時的傻勁,就帶著我出了門,結果到了那裡我滿臉的沮喪,由於下雨的緣故,燈會不會舉行了,沒能聽到鞭炮的砰砰聲,看不到煙火,看不到人流的擁擠和熱鬧,不過,那些扮相迥異的小丑,曾給我童年一段快樂而美好的回憶,那一年,他們始終也沒有出現,開始以為自己來的特別早,母親就在那慢慢的陪我等,等了很久都沒見駛過的彩車,還有那印象裡扭著秧歌,踩著高蹺的人所表演的節目,心裡有失落,有掙扎,感覺自己那一瞬間特別的傻,特無助的一個孩子,母親總是安慰著我,帶著我去超市購一些自己喜歡的零食,來安慰我受傷的心靈,其實,最應該安慰的是母親,母親那雙走累了的腳,一直在堅持著走,陪著我,照顧著我,給我童年一個最美的畫面。

  始終忘不了,鬧市裡彩車集聚的燈會,人山人海的人群,還有帶給我們快樂的表演節目,又是一年一度的煙火,那燃起的不僅不是童年的回憶,而是我和母親走了那麼遠的路,守候在盼望著你出現的路上,而你卻遲遲沒有歸來,雖心裡有失落,有遺憾,只希望在下一個風雨的夜裡,你依然會出現鬧市,別讓誠信在小孩的心裡蒙上陰影。

  :鋤草

  一小塊荒地裡長滿了雜草,需要去清理。我帶著一把鋤頭進入了荒地鋤草,春天時節,溫差變化大,炎熱的陽光照耀著你鋤草的腳步,不一會便大汗淋漓。

  草的種類我說不上來,沒有下過坡種過地,所以對草的名稱很陌生。不過草的生命力確實很頑強,有土壤或者岩石縫隙的土壤中都能看到草的倔強生長,鋤草是鋤不盡的,只能藉助滅草劑之類的農藥才有可能將草消滅掉,這種做法一般是不可取的,尤其是種了農作物的地,容易破壞它的生長。

  以前對這片荒地也進行過處理,打了滅草劑。草藉著春風又鑽出了土壤。看到一片片的野草佔用了面積不大的土地,心裡覺得很不是個滋味;鋤草的過程是費力的,鋤頭的鈍加上我本身就沒鋤過草,論方法,論工具,再加上天氣,不一會衣服全部塌溼。

  我喜歡鋤草,喜歡和富有頑強生命力的植物對抗,其結果當然是連根掘起。鋤草的過程是枯燥無味,但結果確實令人驚喜。一片片的草被鈍鋤頭連根崛起,過兩天草自然就枯萎了,沒有了生命力,鮮綠的外衣逐漸退去變為褐色,陽光的照耀一旦變長,草的血液就逐漸甘固,最後隨著秋風去了何方,我就不得而知了。

  人的生命力應該是比草頑強的,也包括意志力,那是不是人就應該像草一樣活著呢?我認為學習草的環境適應能力,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能頑強的生長,這是有必要的。既然學習草的頑強精神是必要的,是不是我們可以做一棵草呢?當然不能去做一棵草了,草本身就很渺小。如果像草一樣的活著,吸收雨露陽光但確實長不大,人們踩過你以後也不會憐憫你,畢竟沒人能看到你。

  日過中午,荒地裡的草總算鋤完,一身的臭汗,這讓我真正體驗了一次生活,雖然忙碌一上午乾的活不多,卻已讓我疲憊不堪。我知道,農民伯伯種地的艱辛比我累不知多少倍,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