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規劃書的寫作技巧介紹

  在確定了職業生涯的終極目標並選定職業發展的路線後,行動便成了關鍵的環節。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職業生涯規劃書的寫作技巧,一起學習下吧。

  職業生涯規劃的製作技巧

  一、定義及簡介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和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如:做出個人職業的近期和遠景規劃、職業定位、階段目標、路徑設計、評估與行動方案等一系列計劃與行動。職業生涯設計的目的決不只是協助個人按照自己資歷條件找一份工作,達到和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瞭解自己,為自己訂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擬訂一生的方向,進一步詳細估量內、外環境的優勢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設計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職業生涯規劃既包括個人對自己進行的個體生涯規劃,也包括企業對員工進行的職業規劃管理體系。職業生涯規劃不僅可以使個人在職業起步階段成功就業,在職業發展階段走出困惑,到達成功彼岸;對於企業來說,良好的職業生涯管理體系還可以充分發揮員工的潛能,給優秀員工一個明確而具體的職業發展引導,從人力資本增值的角度達成企業價值最大化。藉助教育測量學、現代心理學、組織行為學、管理學、職業規劃與職業發展理論等相關科學經典理論,結合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實踐和個人性格特徵,形成了比較成熟、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體系。

  二、基本分類

  職業生涯規劃的期限一般劃分為短期規劃、中期規劃和長期規劃。

  短期規劃為三年以內的規劃,主要是確定近期目標,規劃近期完成的任務。

  中期目標一般為三至五年,在近期目標的基礎上設計中期目標。

  長期目標其規劃時間是五年至十年,主要設定長遠目標。

  三、簡述十個基本原則,僅供參考:

  1.清晰性原則:考慮目標措施是否清晰明確?實現目標的步驟是否直截了當?

  2.變動性原則:目標或措施是否有彈性或緩衝性?是否能依據環境的變化而調整?

  3.一致性原則:主要目標與分目標是否一致?目標與措施是否一致?個人目標與組織發展目標是否一致?

  4.挑戰性原則:目標與措施是否具有挑戰性,還是僅保持其原來狀況而已?

  5.激勵性原則:目標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興趣和特長?是否能對自己產生內在激勵作用?

  6.合作性原則:個人的目標與他人的目標是否具有合作性與協調性?

  7.全程原則:擬定生涯規劃時必須考慮到生涯發展的整個歷程,作全程的考慮。

  8.具體原則:生涯規劃各階段的路線劃分與安排,必須具體可行。

  9.實際原則:實現生涯目標的途徑很多,在作規劃時必須要考慮到自己的特質、社會環境、組織環境以及其它相關的因素,選擇確定可行的途徑。

  10.可評量原則:規劃的設計應有明確的時間限制或標準,一評量、檢查,使自己隨時掌握執行狀況,併為規劃的提供參考的依據。

  四、作用價值

  1、以既有的成就為基礎,確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奮鬥的策略。

  2、突破生活的格線,塑造清新充實的自我。

  3、準確評價個人特點和強項。

  4、評估個人目標和現狀的差距。

  5、準確定位職業方向。

  6、重新認識自身的價值並使其增值。

  7、發現新的職業機遇。

  8、增強職業競爭力。

  9、將個人、事業與家庭聯絡起來。

  10、揚長避短,發揮職業競爭力;

  11、瞭解就業市場,科學合理地選擇行業和職業;

  12、提升個人實力,獲得長期職業發展優勢;

  13、加快適應工作,提高工作滿意度,使事業成功最大化。

  五、基本步驟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但並非都能如願。瞭解自己、有堅定的奮鬥目標,並按照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計劃,才有可能實現成功的願望。這就需要進行職業生涯的自我規劃。職業生涯規劃的步驟是:

  1、自我評估

  自我評估包括對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的瞭解,也包括對自己的學識、技能、智商、情商的測試,以及對自己思維方式、思維方法、道德水準的評價等等。自我評估的目的,是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從而對自己所適合的職業和職業生涯目標做出合理的抉擇。

  2、職業生涯機會的評估

  職業生涯機會的評估,主要是評估周邊各種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在制定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時,要充分了解所處環境的特點、掌握職業環境的發展變化情況、明確自己在這個環境中的地位以及環境對自己提出的要求和創造的條件等等。只有對環境因素充分了解和把握,才能做到在複雜的環境中避害趨利,使你的職業生涯規劃具有實際意義。環境因素評估主要包括:組織環境、政治環境、社會環境、經濟環境。

  3、確定職業發展目標

  俗話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點,反映著一個人的理想、胸懷、情趣和價值觀。在準確地對自己和環境做出了評估之後,我們可以確定適合自己、有實現可能的職業發展目標。在確定職業發展的目標時要注意自己性格、興趣、特長與選定職業的比配,更重要的是考察自己所處的內外環境與職業目標是否相適應,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好高騖遠。合理、可行的職業生涯目標的確立決定了職業發展中的行為和結果,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

  4、選擇職業生涯發展路線

  在職業目標確定後,向哪一路線發展,如是走技術路線,還是管理路線,是走技術+管理即技術管理路線,還是先走技術路線、再走管理路線等,此時要做出選擇。由於發展路線不同,對職業發展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必須對發展路線做出抉擇,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工作以及各種行動措施沿著預定的方向前進。

  5、制定職業生涯行動計劃與措施

  在確定了職業生涯的終極目標並選定職業發展的路線後,行動便成了關鍵的環節。這裡所指的行動,是指落實目標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工作、培訓、教育、輪崗等方面的措施。對應自己行動計劃可將職業目標進行分解,即分解為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其中短期目標可分為日目標、周目標、月目標、年目標,中期目標一般為三至五年;長期目標為五至十年。分解後的目標有利於跟蹤檢查,同時可以根據環境變化制定和調整短期行動計劃,並針對具體計劃目標採取有效措施。職業生涯中的措施主要指為達成既定目標,在提高工作效率、學習知識、掌握技能、開發潛能等方面選用的方法。行動計劃要對應相應的措施,要層層分解、具體落實,細緻的計劃與措施便於進行定時檢查和及時調整。

  6、評估與回饋

  影響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很多,有的變化因素是可以預測的,而有的變化因素難以預測。在此狀態下,要使職業生涯規劃行之有效,就必須不斷地對職業生涯規劃執行情況進行評估。首先,要對年度目標的執行情況進行總結,確定哪些目標已按計劃完成,哪些目標未完成。然後,對未完成目標進行分析,找出未完成原因及發展障礙,制定相應解決障礙的對策及方法。最後,依據評估結果對下年的計劃進行修訂與完善。如果有必要,也可考慮對職業目標和路線進行修正,但一定要謹慎考慮。

  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1、以既有的成就為基礎,確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奮鬥的策略。

  2、準確評價個人特點和強項。

  3、突破生活的格線,塑造清新充實的自我。

  4、評估個人目標和現狀的差距。

  5、準確定位職業方向。

  6、發現新的職業機遇。

  7、重新認識自身的價值並使其增值。

  8、增強職業競爭力。

  9、將個人、事業與家庭聯絡起來。

  職業生涯規劃的階段

  正確評估自我

  自我評估的目的是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因為只有認識了自己,才能對自己的職業作出正確的選擇。所以,自我評估是生涯規劃的最重要步驟之一。一般來說,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以及組織管理、協調、活動能力等。

  明確方向,確立志向

  確立目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有效地生涯設計需要切實可行的目標,以便排除不必要的猶豫和干擾,全心致力於目標的實現。如今很多工作的人都會在問這樣的問題;“我應該去做什麼樣的工作呢?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樣的工作適合自己啊!”其實,這類人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明確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

  利用優勢,“揚長避短”

  個人都有自己最擅長的地方,在職業發展上,要做的就是最大化的“揚長”。要想在職場上有所作為、有所突研,首先就要找到自己的優勢然後最大化地利用優勢。特別是在選擇創業時,如果沒有分析自己的優劣勢,就想當然的由著性子去做,在不瞭解創業要具備的個人優勢時,那麼你就會不可避免的用自己的短處來打拼,失利就成了必然。

  計劃分階段實現目標

  在確定了生涯目標後,行動變成了關鍵的環節。沒有達成目標的行動,就不能達成目標,也就談不上事業的成功。這裡所指的行動是指落實目標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訓練、教育、輪崗等方面的措施。把明確的目標細分成具體的步驟,切實於日常生活工的實際之中,實事求是。

  及時評估反饋

  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影響生涯規劃的因素諸多,有的變化因素是可以預測的,而有的變化因素難以預測。在此狀況下,要使生涯規劃行之有效,就須不斷地對生涯規劃進行評估與修訂,及時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評估反饋,在不斷地調整完善過程中進步。

  確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樹立主體意識,化壓力為動力,主動迎接變化與挑戰,你走的彎路也就越好,你的機會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