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戶口新政策細則說什麼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日前公佈,提出“嚴格控制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規模”。這是否意味著落戶北上廣希望渺茫?昨日上午,公安部副部長黃明在國新辦關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的新聞釋出會上回應稱,“如果要儘快實現自己的城市夢,中小城市比較現實。特大城市要嚴控人口規模,堅持從緊。”當日,國新辦聚集了包括黃明在內的國務院6部門***發改委、公安部、財政部、人社部、國土資源部、住建部***的6名副主任、副部長答記者問。

  落戶特大城市要嚴控人口規模

  問:《規劃》提出“嚴格控制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規模”,這是否意味著現在許多離開家鄉長期在北、上、廣打工的這些普通的勞動者就沒有了落戶的希望?

  “我建議不要說,沒有落戶的希望了。”公安部副部長黃明說,“我認為希望是有的,但是這個希望不會像其他大城市,尤其不會像中小城市那麼大。如果要儘快實現自己的城市夢,中小城市比較現實。如果要選擇特大城市,既要積極創造條件,還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和足夠的耐心”。

  他解釋說,之所以說落戶北上廣仍有希望,“特大城市要嚴格控制人口規模,也要進行戶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要按照公開、公平、有序的原則,通過積分制的辦法、階梯式的通道來進行落戶,來合理調控落戶規模和節奏”。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徐憲平說:“500萬人口以下的城市,有省會城市,有地級市,也還有縣城。《規劃》明確提出,各類城鎮要因地制宜制定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的具體標準,並向社會公佈,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的預期和選擇。”

  戶籍戶籍改革方案將盡快報批

  問:由公安部牽頭的戶籍制度改革方案,歷經多年方案一直未出臺。目前進展如何?

  黃明表示,現已形成《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文稿,該文稿已於去年、今年2月經過了兩輪廣泛徵求意見,目前正在進一步修改完善,儘快報黨中央、國務院審批。

  黃明解釋說,“戶籍政策與規劃相配套”,是正在制定的戶籍制度改革方案的原則之一。“改革的重點很明確,就是以農業轉移人口為重點,兼顧其他常住人口。要優先解決好進城時間長、就業能力強的人口落戶的問題,要提高高校畢業生、職業技術院校畢業生、技術工人等人口的城鎮落戶率。”

  如2000年到2012年,12年北京流動人口增加了517萬,每年增長43萬;上海每年增長53萬;廣州每年增長43萬;深圳每年增長56萬。“這些城市資源環境的壓力太大,確實需要減負。戶籍政策與規劃是配套的,要嚴格控制這些城市的人口規模,要堅持從緊。”

  戶籍制度改革方案的另一原則為“戶籍改革與新型城鎮化的目標相一致”。如《規劃》提出的“1億左右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這個目標真正的實現不僅要依靠戶籍政策的調整,還要依靠城鎮化建設的健康發展,尤其是加快中小城市和建制鎮的建設發展,還要依靠與戶籍制度相配套的相關政策,包括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落實到位”。

  住房面向“夾心層”建共有產權房

  問:目前,大城市房價普遍較高,城鎮化如何保障住房需求?

  住建部副部長齊驥表示,“房價的問題,對於進城的農民來說,在許多大城市當中都是過不去的坎兒。如果進城的農民買不起商品房的話,符合條件他可以走保障房這條路”。《規劃》提出住房保障全覆蓋,即只要符合落戶城市關於廉租房等住房保障條件,就納入到住房保障範圍。

  此外,不符合住房保障條件但又買不起商品房的“夾心層”,“我們提出要建設供應政策性商品住房。也就是說要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即在一定時期內實行共有產權,政府和購房者共有產權”。

  他強調說,共有產權房不僅面向進城農民工,也面向其他移居到大城市的新就業人口。

  聯網40市房產資訊聯網住建部

  問:目前,全國住房資訊聯網進展到什麼程度了?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是什麼?

  住建部副部長齊驥介紹,2011年,國辦提出要建設城鎮個人住房資訊系統。2013年,國務院提出要在“十二五”末設區城市基本實現全國個人住房資訊系統聯網。

  齊驥說,去年上半年,全國40個房地產市場重點監測城市已與住建部聯網。

  他解釋說,“張三在哪天在什麼地方買了哪套房子,這些所有新的交易增量在資訊系統中會自動記錄”,但沒有資訊系統之前買的房子,也就是開發商和購買人籤的紙質合同,也需要轉錄入系統中,“這是比較繁重的工作。相當多的城市已經做完,但是對於正在建立資訊系統的其他設區城市和廣大縣級城市,恐怕還沒有啟動”。

  他表示,基於上述原因,“相當多的存量房在目前資訊化的網路當中還是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