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脊椎疼痛的原因

  有許多上班族都會有脖子脊椎疼痛,為什麼會這樣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頸椎病:

  由於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使用電腦、高枕睡眠、開車時間過長等等使頸椎發生退行性變,當頸椎退變到一定程度後就會造成頸椎骨質增生,以及頸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和椎間盤突出壓迫到頸部神經、肌肉、韌帶等就會產生脖子痛。

  2、頸部肌肉勞損:

  頸部肌肉勞損也叫頸肌纖維肌炎,是由於頸部反覆的急慢性損傷軟組織,出現頸部肌肉創傷性無菌炎症及疼痛,刺激肌肉產生持久的收縮狀態,出現肌緊張,肌肉長期痙攣造成區域性軟組織血管痙攣,肌肉和筋膜供血不足,營養障礙,組織無菌性炎症加重,如此形成惡性迴圈,使疼痛更加劇。

  3、頸部外傷:

  頸椎外傷的原因很多,如車禍、跌倒、撞擊等等,損傷到頸部肌肉、骨骼等而出現脖子痛。

  4、落枕:

  這是頸椎小關節錯位所致,當扭傷頸部、或者睡覺姿勢不正確、或者突然受到風寒溼邪等入侵頸部,致使頸椎關節出現錯位而引起脖子痛。這種疼痛多為突然發作,脖子轉動即疼痛加重。

  脖子脊椎疼痛的治療

  藥物治療

  西藥在本病的治療中可起到輔助的對症治療作用,可選擇應用止痛劑、鎮靜劑、維生素***如B1、B12***,醫院用藥可選用:血管擴張劑及中草藥等,對症狀的緩解有一定的效果。中藥對本病的治療可起到對因治療作用。但要注意口服中藥的副作用,口服中藥對肝、腎、胃腸損傷極大,

  按摩治療

  ①將左手或右手中、食、無名指併攏,在頸部疼痛處尋找壓痛點***多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處***,由輕到重按揉5分鐘左右。可左右手交替進行。

  ②用小魚際由肩頸部從上到下,從下到上輕快迅速擊打兩分鐘左右。

  ③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風池穴、肩井穴1-2分鐘。

  ④以拇指或食指點按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間,指掌關節後5分處***,待有酸張感覺時再持續2-3分鐘。

  ⑤最後進行頭頸部前屈、後仰、左右側偏及旋轉等活動,此動作應緩慢進行,切不可用力過猛。

  飲食治療

  由於頸椎痛是頸椎椎體增生、骨質退化疏鬆等引起的,所以頸椎病患者應以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其中鈣是骨的主要成分,以牛奶、魚、豬尾骨、黃豆、黑豆等含量為多。蛋白質也是形成韌帶、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營養素。維生素B、E則可緩解疼痛。解除疲勞。另外,如頸椎病屬溼熱阻滯經絡者,應多吃些葛根、苦瓜、絲瓜等清熱解肌通絡的果菜;如屬寒溼阻滯經絡者,應多吃些狗肉、羊肉等溫經散寒之食物;如屬血虛氣滯者,應多進食公雞、鯉魚、黑豆等食物。

  牽引治療

  “牽引”在過去是治療頸椎痛的首選方法之一,但近年來發現,許多頸椎病患者在使用“牽引”之後,特別是那種長時間使用“牽引”的患者,頸椎病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

  使用“牽引”的預期作用主要是:1. 增加椎間隙。2. 放鬆頸後部肌肉。3. 鬆解神經根壓迫。但實際的臨床運用發現這些作用並不明顯。

  緩解頸椎疼痛

  頸部放鬆:兩足分開同肩寬站立,一手叉腰,頭稍後仰使頸部肌肉放鬆,另一手四指放在頸部,從下向上再從上向下按摩肌肉。兩手交替,反覆10次。

  頸部繞環:姿勢同上。首先低頭,頭部從左向右緩緩旋轉2周,然後再從右向左旋轉2周。重複5—10次。注意:抬頭時吸氣,低頭時呼氣。

  調整呼吸:兩足分開同肩寬站立,兩手叉腰,眼睛平視,頸肩部肌肉放鬆,自然呼吸,逐漸深長,堅持2—3分鐘。

  前屈後仰:姿勢同上。首先呼氣時頭部緩緩下垂,下頜儘量接觸胸部;再吸氣時,頭部緩緩抬起;然後呼氣時,頭部緩緩後仰,眼睛看後上方;最後吸氣時頭部還原至正常位,平視前方。重複5—10次。

  左右移動:姿勢同前。首先呼氣時頭部慢慢地向左轉動,眼視左後方;然後吸氣時,頭部還原至正常位;再呼氣時頭部緩慢地向右轉動,眼視右後方;最後吸氣時頭部還原至正常位。重複5—10次。

  左右側屈:姿勢同前。首先呼氣時頭部緩緩向左側屈,左耳觸左肩;然後吸氣時頭部還原至正常位;再呼氣時頭部緩緩向右側屈,右耳觸右肩;最後吸氣時頭部還原至正常位。重複5—10次。

  側後上轉:姿勢同上。首先呼氣時頭部緩緩向左後上方轉動,眼視左後上方;然後吸氣時,頭部還原至正常位;再呼氣時頭部緩緩向右後上方轉動,眼看右後上方;最後吸氣時頭部還原至正常位。重複5—10次。

  拔伸牽引:兩足分開同肩寬站立,兩手交叉放在頭後。首先頭後仰,兩手用力向上牽引,然後緩慢還原。反覆練習5分鐘。

  抗阻抬低頭:立正站立。首先雙手交叉放於前額部,低頭時交叉的雙手給頭一定抵抗;然後頭部放正,雙手交叉放在頭後部,當頭後仰時給一定的阻力,最後還原。重複8,--12次。

  抗阻轉頭:姿勢同前。首先保持身體直立,左手托住左下頜給頭一定抵抗,儘量在無痛或微痛下向左轉頭;然後頭部放正,再按相反方向使頭轉向右側後還原。重複8—12次。

  抗阻側頭:雙足分開同肩寬站立,雙臂自然放在體側。首先保持身體直立,左手托住左面部給頭一定抵抗,頭部儘量在無痛或微痛下偏向左側;然後頭部放正,再按相反動作使頭偏向右側後還原。重複8—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