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炎怎麼形成的

  結腸炎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結腸炎症性病變。主要臨床表現腹瀉、腹痛等症狀,不過為什麼會結腸炎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結腸炎的原因

  1、遺傳:本病的血緣家庭發病率較高,據歐美文獻統計,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的直系血緣親屬中,約15-30%的人發病。此外雙胞胎的研究表明,單合子比雙合子更容易發病,提示本病的發生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2、感染:本病的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與一些結腸感染性疾病***如細菌性痢疾***相似,因而有些人認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在細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種因素中,目前的研究表明病毒的可能性較大。

  3、自身免疫反應:多數學者認為本病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為本病併發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者較多,腎上腺皮質激素能使病情緩解,在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查到抗結腸上皮細胞抗體,所以認為本病的發生可能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另外,某些患者感染腸道菌後,可與結腸上皮細胞抗原起免疫反應,損傷結腸粘膜,並且患者的淋巴細胞對胎兒結腸上皮細胞有細胞毒作用,提示懷疑結腸炎的發生還可能與細胞免疫異常有關。

  4、神經精神因素:有人認為精神因素在發病中起一定作用,患者多有某些性格特徵,對於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性差,屬心身疾病一類,心身疾病強調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生或病程中起重要作用,有人將7種疾病列為心身疾病,即:哮喘,類風溼性關節炎,潰瘍性結腸炎、原發性高血壓,神經性皮炎、甲狀腺功能亢進和十二指腸潰瘍。目前可能有更多疾病被列為心身疾病。

  結腸炎的危害

  危害之一、大量便血:便血是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輕重的指標。

  危害之二、腸狹窄:多發生在病變廣泛、病程持續長達5-25年以上的病例,其部位多見於左半結腸,乙狀結腸或直腸,臨床上一般無症狀,嚴重時可引起腸阻塞,在本病出現腸狹窄時,要警惕腫瘤,鑑別良性惡性。

  危害之三、腸穿孔:多為中毒性腸擴張的併發症,也可出現嚴重型,多發生於左半結腸,皮質激素的應用被認為是腸穿孔的一個危險因素。

  危害之四、中毒性腸擴張:臨床表現為病情迅速惡化,中毒症狀明顯,伴有腹瀉、腹部壓痛和反跳痛,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白細胞數增多,易併發腸穿孔。

  危害之五、結腸癌:約5%病例發生癌變,多見於病變累及全結腸,幼年起病和病史超過10年者。

  結腸炎的治療方法

  基本方法

  慢性結腸炎屬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與某些病原體感染、遺傳基因及精神因素有關,大多病程長,病情纏綿難愈,尤其是潰瘍性結腸炎,大便帶粘液和膿血,患者十分痛苦,這些症狀不是通過調理脾胃、健脾益腸就能解決的,而應寒熱通補、健脾和中、燮理陰陽。可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

  一、自身免疫力低下。根除辦法應當增強人體的營衛能力。平時要多食富含營養素的綠色素菜水果,肉類食物少吃。也可另食營養補充品。如:花粉。

  二、病原體感染。病原體感染也是自身免疫力低下引起感染的。根除方法兩部,一部是增強人體免疫力,增加白細胞。二部是人體淋巴排毒。淋巴排毒可以排出病原體分泌的毒素,抑制病原體的生存環境,減緩病原體繁殖,在白細胞與病原體數量上此消彼長下,在結腸炎上的病原體必然會被消滅。

  三、遺傳基因和精神因素。生活壓力不要太大,心情保持愉快,只要不產生有利於遺傳基因和精神因素復發的環境,加上一和二的方法,結腸炎通過身體自然恢復必然會慢慢康復的。

  治癒標準

  結腸炎

  慢性結腸炎的治癒標準,一般來說,必須是大便完全恢復正常,日行1次或隔日1次,糞便成形,不再出現粘凍和腹痛等症狀,並經內鏡檢查,證實結腸粘膜的充血、水腫已經消除時,這時結腸炎才達到臨床治癒標準。臨床上有不少患者自我感覺症狀消失,自己主張停藥,這時未經內鏡檢查,其實疾病還沒有完全治癒,這樣停藥就容易復發的,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達到臨床治癒標準,並長期保持良好狀態。

  治療誤區

  1.腹瀉就是結腸炎——盲目服藥

  2.結腸炎應該消炎一濫用抗生素

  3.用藥見效後未能鞏固——中途停藥

  4.只重視藥物治療——忽視營養補充和心理調適

  結腸炎的日常護理

  1.注意飲食有節,注意飲食衛生,勿吃變質食物.在涼拌菜中可加些醋或蒜泥,既可殺菌又可調味,增進食慾。

  2.腹痛腹瀉者,宜食少渣、易消化、低脂、高蛋白質.有些不耐受的食品如蝦蟹、牛奶、花生等儘量避免食用。

  3.忌食辛辣冰凍、生冷食品,戒除菸酒。

  4.不宜吃得過飽,暴飲暴食吃得過飽,使腸胃功能紊亂使本病復發或加重。

  5.腹部不宜受涼,即使是夏天天氣再熱,也要把腹部蓋好,不要使腹部著涼,否則腸子遇冷刺激而痙攣引起本病發作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