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塞是如何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腦梗塞在中醫稱之為卒中或中風,為什麼會腦梗塞的原因令人好奇。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腦梗塞的形成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腦梗塞的形成

  一、長時間的抽菸、飲酒

  據專家臨床調查,半數以上的腦梗塞病人都有長期的抽菸和飲酒歷史。吸菸會引起血液中的脂質及纖維蛋白原含量升高,最終致使血粘度增高。喝酒會使血液中酒精含量迅速增高。酒精會對腦血管發生收縮、痙攣的作用,從而引發腦梗塞。因此,腦梗塞是怎麼形成的?這就是原因之一,老年人最好要戒菸戒酒,或者減少吸入菸酒的含量。

  二、有高血壓疾病的人群

  臨床表明,高血壓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基本上60歲以上的老年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高血壓疾病。然而高血壓患者腦梗塞的發生率較血壓正常者高7倍。可以說高血壓是引起腦梗的的高危因素。將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可有效地降低腦梗塞的發病率。

  三、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糖尿病是引發動脈硬化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患有糖尿病的病人發生腦梗塞的機率會明顯大於正常人。所以老年人每年至少要做兩次血糖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和治療糖尿病,降低腦梗塞的發病率。

  四、血脂增高或過於肥胖

  過於肥胖的老年人大多存在血脂增高。血脂增高是誘發動脈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動脈硬化是老年人引起腦梗塞的高危因素。因此,體形較胖的老年人應積極減輕體重,並通過飲食、運動及藥物治療等綜合措施來調節脂質代謝,防止發生腦梗塞。

  腦梗塞的表現

  頸內動脈閉塞綜合徵

  病灶側單眼黑蒙,或病灶側Horner徵***因頸上交感神經節後纖維受損所致的同側眼裂變小、瞳孔變小、眼球內陷及面部少汗***;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偏盲等***大腦中動脈或大腦中、前動脈缺血表現***;優勢半球受累還可有失語,非優勢半球受累可出現體像障礙等。儘管頸內動脈供血區的腦梗死出現意識障礙較少,但急性頸內動脈主幹閉塞可產生明顯的意識障礙。

  大腦中動脈閉塞綜合徵最為常見。

  ***一***1.主幹閉塞 出現對側中樞性面舌癱和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同向性偏盲;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若優勢半球受累還可出現失語,非優勢半球受累可出現體象障礙。

  ***二***皮質支閉塞 上分支閉塞可出現必遭對側偏癱和感覺缺失,Broca失語***優勢半球***或體象障礙***非優勢半球***;下分支閉塞可出現Wernicke失語、命名性失語和行為障礙等,而無偏癱。

  ***三***深穿支閉塞 對側中樞性上下肢均等性偏癱,可伴有面舌癱;對側偏身感覺障礙,有時可伴有對側同向性偏癱;優勢半球病變可出現皮質下失語。

  大腦前動脈閉塞綜合徵

  ***一***主幹閉塞 前交通動脈以後閉塞時額葉內側缺血,出現對側下肢運動及感覺障礙,因旁中央小葉受累小便不易控制,對側出現強握、摸索及吸吮反射等額葉釋放症狀。若前交通動脈以前大腦前動脈閉塞時,由於有對側動脈的側支迴圈代償,不一定出現症狀。如果雙側動脈起源於同一主幹,易出現雙側大腦前動脈閉塞,出現淡漠、欣快等精神症狀,雙側腦性癱瘓、二便失禁、額葉性認知功能障礙。

  ***二***皮質支閉塞 對側下肢遠端為主的中樞性癱瘓,可伴有感覺障礙;對側肢體短暫性共濟失調、強握反射及精神症狀。

  ***三***深穿支閉塞 對側中樞性面舌癱及上肢近端輕癱。

  大腦後動脈閉塞綜合徵

  ***一***主幹閉塞 對側同向性偏盲、偏癱及偏身感覺障礙,丘腦綜合徵,主側半球病變可有失讀症。

  ***二***皮質支閉塞 因側支迴圈豐富而很少出現症狀,仔細檢查科發現對側同向性偏盲或象限盲,伴黃斑迴避,雙側病變可有皮質盲;頂枕動脈閉塞可見對側偏盲,可有不定型幻覺癇性發作,主側半球受累還可出現命名性失語;距狀動脈閉塞出現對側偏盲或象限盲。

  ***三***深穿支閉塞 丘腦穿通動脈閉塞產生紅核丘腦綜合徵,如病灶側小腦性共濟失調、肢體意向性震顫、短暫的舞蹈樣不自主運動、對側面部感覺障礙;丘腦膝狀體動脈閉塞可出現丘腦綜合徵,如對側感覺障礙***深感覺為主***,以及自發性疼痛、感覺過度、輕偏癱和不自主運動,可伴有舞蹈、手足徐動和震顫等錐體外系症狀;中腦支閉塞則出現大腦腳綜合徵***Weber綜合徵***,如同側動眼神經癱瘓,對側中樞性面舌癱和上下肢癱;或Benedikt綜合徵,同側動眼神經癱瘓,對側不自主運動,對側偏身深感覺和精細觸覺障礙。

  椎基底動脈閉塞綜合徵

  ***一***主幹閉塞 常引起廣泛梗死,出現腦神經、錐體束損傷及小腦症狀,如眩暈、共濟失調、瞳孔縮小、四肢癱瘓、消化道出血、昏迷、高熱等,患者常因病情危重而死亡。

  ***二***中腦梗死,常見綜合徵如下:

  1. Weber綜合徵 同側動眼神經麻痺和對側面舌癱和上下肢癱。

  2. Benedikt綜合徵 同側動眼神經麻痺,對側肢體不自主運動,對側偏身深感覺和精細觸覺障礙。

  3. Claude綜合徵 同側動眼神經麻痺,對側小腦性共濟失調。

  4. Parinaud綜合徵 垂直注視麻痺。

  ***三***腦橋梗死,常見綜合徵如下:

  1. Foville綜合徵 同側周圍性面癱,雙眼向病灶對側凝視,對側肢體癱瘓。

  2. Millard-Gubler綜合徵 同側面神經、展神經麻痺,對側偏癱。

  3. Raymond-Cesten綜合徵 對側小腦性共濟失調,對側肢體及軀幹深淺感覺障礙,同側三叉神經感覺和運動障礙,雙眼向病灶對側凝視。

  4. 閉鎖綜合徵,又稱為睜眼昏迷 系雙側腦橋中下部的副側基底部梗死。患者意識清楚,因四肢癱瘓、雙側面癱及球麻痺,故不能言語、不能進食、不能做各種運動,只能以眼球上下運動來表達自己的意願。

  ***四***延髓梗死

  最常見的是Wallenberg綜合徵​***延髓背外側綜合徵***,表現為眩暈,眼球震顫,吞嚥困難,病灶側軟顎及聲帶麻痺,共濟失調,面部痛溫覺障礙,Horner綜合徵,對側偏身痛溫覺障礙。

  ***五***基底動脈尖綜合徵

  基底動脈尖綜合徵是椎-基底動脈供血障礙的一種特殊型別,即基底動脈頂端2cm內包括雙側大腦後動脈、小腦上動脈及基底動脈頂端呈“幹”字形的5條血管閉塞所產生的綜合徵。其常由栓塞引起,梗死灶可分佈於枕葉、顳葉、丘腦、腦幹和小腦,出現眼部症狀,意識行為異常及感覺運動障礙等症狀。

  分水嶺腦梗死

  系兩支或以上動脈分佈區的交界處或同一動脈不同分支分佈區的邊緣帶發生的腦梗死。結合影像檢查可將其分為以下常見型別:皮質前型,如大腦前與大腦中動脈供血區的分水嶺,出現以上肢為主的中樞性偏癱及偏身感覺障礙,優勢側病變可出現經皮質性運動性失語,其病灶位於額中回,可沿前後中央回上不呈帶狀前後走行,可直達頂上小葉;皮質後型,病灶位於頂、枕、顳交界處,如大腦中與大腦後動脈,或大腦前、中、後動脈皮質支間的分水嶺區,其以偏盲最常見,可伴有情感淡漠,記憶力減退和Gerstmann綜合徵;皮質下型:如大腦前、中、後動脈皮質支與深穿支或大腦前動脈回返支***Heubner動脈***與大腦中動脈的豆紋動脈間的分水嶺區梗死,可出現純運動性輕偏癱和***或***感覺障礙、不自主運動等。

  值得注意的是,臨床上許多患者的臨床症狀及體徵並不符合上述的單支腦動脈分佈區梗死的典型綜合徵,而表現為多個臨床綜合徵的組合。同時,腦動脈的變異和個體化側枝迴圈代償能力的差異也是臨床表現不典型的重要因素。因而,臨床醫生需要結合一定的輔助檢查手段,以充分理解相應腦梗死的臨床表現。

  腦梗塞的治療

  一、非手術治療:

  當頸動脈狹窄程度小於50%時,臨床多無症狀,臨床上採用非手術治療。主要措施有兩個,一是控制危險因素,一是藥物治療。特別強調堅持服藥,吃吃停停是大忌。主要需注意下列幾個方面:

  1、合理飲食,積極運動,戒菸限酒。

  2、控制血壓和血糖。

  3、控制血脂:常用他汀類藥物,如阿託伐他汀、辛伐他汀等,已患腦卒中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控制在2.59mmol/L以下或者使降幅達到30%-40%。

  4、抗血小板聚集:腸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藥物可抑制血小板的凝集和釋放,防止腦卒中的復發。

  二、手術治療:

  頸動脈斑塊所致狹窄超過70%或狹窄50%但伴有臨床症狀的患者,單純的藥物治療效果有限,應考慮採取手術治療。手術包括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和血管內支架置放術***CAS***兩種方式。

  1954年Eastcott完成了首例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CEA***,該手術可以完整切除造成頸動脈狹窄的粥樣斑塊,有效恢復頸動脈血流和預防腦卒中的發生,而且由於完全剝脫了血管內膜,斑塊複發率極低。60多年來,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該手術效果肯定,術後再狹窄率低,而且治療總費用少,自費比例低,多年來一直被認為是治療頸動脈斑塊伴狹窄和預防卒中***中風***的“金標準”手術。但這一技術也存在創傷較大、操作較複雜、恢復較慢等缺陷。

  腦梗塞的疾病預後

  本病的病死率約為10%,致殘率可達50%以上。存活者的複發率高達40%,腦梗死復發可嚴重削弱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功能,而且可明顯增加死亡率。


腦梗塞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