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搏是如何形成的

  脈搏***Pulse***為體表可觸控到的動脈搏動。人體迴圈系統由心臟、血管、血液所組成,負責人體氧氣、二氧化碳、養分及廢物的運送。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脈搏的相關知識。

  :

  人體迴圈系統由心臟、血管、血液所組成,負責人體氧氣、二氧化碳、養分及廢物的運送。血液經由心臟的左心室收縮而擠壓流入主動脈,隨即傳遞到全身動脈。動脈為富有彈性的結締組織與肌肉所形成管路。當大量血液進入動脈將使動脈壓力變大而使管徑擴張,在體表較淺處動脈即可感受到此擴張,即所謂的脈搏。

  脈搏的正常範圍

  脈搏即動脈搏動,脈搏頻率即脈率。正常人的脈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成人為60到100次/分,常為每分鐘70-80次,平均約72次/分。老年人較慢,為55到60次/分。正常人脈率規則,不會出現脈搏間隔時間長短不一的現象。正常人脈搏強弱均等,不會出現強弱交替的現象。

  脈搏的頻率受年齡和性別的影響,嬰兒每分鐘120-140次,幼兒每分鐘90-100次,學齡期兒童每分鐘80-90次。

  另外,運動和情緒激動時可使脈搏增快,而休息,睡眠則使脈搏減慢。成人脈率每分鐘超過100次,稱為心動過速;每分鐘低於60次,稱為心動過緩。

  臨床上有許多疾病,特別是心臟病可使脈搏發生變化。因此,測量脈搏對病人來講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檢查專案。中醫更將切脈作為診治疾病的主要方法。

  心動週期中,由於心室收縮和舒張的交替進行脈管發生週期性擴張和回位的搏動。

  病情危重,特別是臨終前脈搏的次數和脈率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脈搏的變化也是醫生對病人診斷的其中一項依據。

  脈搏怎樣觸控

  觸控動脈搏動,有著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其實普通人也可以做到。

  一般觸控橈動脈:把自己的一個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放到另一個手大拇指的根部的掌面的橈側***那兒有骨頭結節隆起,就挨著隆起的手掌面***可以摸到動脈搏動,就是橈動脈。

  觸控脈搏也可以在肱動脈;肘上肱二頭肌的內側也是測量血壓時聽診器放置的位置。

  其它:足背動脈,股動脈等等。

  脈搏怎麼形成傳播

  脈搏的形成有賴於兩個基本條件

  ①心臟的舒縮

  ② 動脈管壁的擴張性和彈性。

  因心臟有縮有舒,動脈內壓才有升有降;又因動脈管壁具有豐富的彈性纖維,動脈內壓的升降,才能以脈搏波的形式從主動脈開始,沿著管壁而迅速傳播到各分支動脈,直到微動脈末梢。脈搏波的傳播速度與血流速度是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生理現象,當心室收縮射血到主動脈時,長長的血柱以每秒0.2~0.5米的速度沿著動脈系統各分枝流動,流動速度以主動脈最快,到微動脈毛細血管網流速最慢,可以減速到停滯狀態,而脈搏波的傳播速度則因各段動脈的管壁彈性不同而異。主動脈管壁的彈性纖維最豐富,因而其擴張性和彈性最大,脈搏波的傳播速度最慢,一般為3~5米每秒。中等大的動脈如橈動脈和股動脈,其管壁的彈性纖維較少,擴張性和彈性較小,脈搏波傳播速度較快,約為7~10米每秒。小動脈彈性更小,傳播速度顯著加快,約為15~35米每秒。動脈硬化時,脈搏波的傳播就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