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臉色偏黃什麼原因

  寶寶臉色發黃,做家長的課就要擔心了,為什麼寶寶會臉色偏黃呢?以下就是小編做的整理,希望對你們有用。

  寶寶臉色偏黃的原因

  1、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如果寶寶經常出現腹瀉,則有可能是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最好幫寶寶測一下微量元素和血紅蛋白的指標。

  2、大部分新生寶寶在出生後23天,會出現臉部發黃現象,這有可能是生理性黃疸,新媽媽應該密切觀察。新生兒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的就是生後很短時間就出現黃,這種黃是次序的,迅速地加重的,需要及時到醫院處理;生理性的黃疸經過兩三天以後,最多不超過一個禮拜,就會褪顏色了,如果您的寶寶黃疸老是不褪,不但身上黃,臉上也紅,這種情況一定要帶到醫院去。

  3、肝膽疾病和遺傳原因等:這需要由醫院檢查確認,但如果寶寶以前臉色不黃,一般不會是遺傳原因。

  4、新媽媽要做的是去醫院確認寶寶臉色發黃並非遺傳或肝膽功能異常,而是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此時,要注意的就是為寶寶進行合適的食補。

  寶寶臉色不好的原因

  面部土黃,多為脾胃虛弱

  有些孩童面部土黃,這類兒童多有營養不良、厭食、偏食等症狀。中醫認為,如果孩子脾胃虛弱,對食物的吸收能力降低,就會導致五臟失養、陰陽失衡,久而久之就會氣血不足,從而出現面色土黃。

  首先,新媽媽要做的是去醫院確認寶寶臉色發黃並非遺傳或肝膽功能異常,而是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此時,要注意的就是為寶寶進行合適的食補。

  對此類患兒,治療上應以健益脾胃為主,兼以消積導滯。中醫“捏脊療法”具有很好的效果。具體做法是:雙手中指、無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長,然後捏起兒童背部面板約0.5~1釐米,從下往上推進。如此反覆,每天1~2次。另外,還可配合服用健脾益氣的中成藥,如健兒消食口服液、參苓白朮散等。

  寶寶臉色蒼白

  造成寶寶臉色及嘴脣發白的原因有以下幾種:造血原料不足,如鐵、葉酸、維生素B12、蛋白質等缺乏;造血功能障礙,有的寶寶得過肝炎或服用過氯黴素、磺胺類藥物,骨髓的造血功能會發生一定的障礙;紅細胞被破壞或丟失過多,由於某些原因使血液少量地不斷地流出血管外,一旦超過了骨髓的補償造血能力,則可引起失血性貧血。

  首先,母乳的鋅含量高且易於吸收,有條件的新媽媽應該儘量對寶寶進行母乳餵養。對於4個月以上可以接受輔食的寶寶,仍需以母乳為基礎新增適當的輔食。 其次,根據寶寶實際情況,在寶寶平時的飲食中應該注意給寶寶補充各種微量元素。如動物肝臟、魚類、牛肉等含鋅量高且易於吸收;南瓜、茄子、菠菜、芝麻等含鐵量高且易於吸收,均可以作為寶寶的輔食補充。

  最後,寶寶還可以新增蛋黃、果泥、菜泥、果汁、米湯等。給寶寶新增輔食的量不應影響寶寶的餵奶量,輔食可在兩次餵奶間或餵奶前新增,寶寶習慣一種再新增另一種,新增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寶寶的大便。如果寶寶出現不適應,應暫停新增。

  寶寶面部的護理

  眼睛

  給寶寶清潔臉部時,可以先清潔眼睛。清潔時用溫水浸泡紗布纏在食指上,由內而外地擦拭,擦完一邊後換紗布的另一面清潔另一邊眼睛。為避免感染,擦拭時用專擦眼睛的紗布或一次性棉籤。

  耳朵

  主要應注意耳廓的清潔,由於嬰幼兒分泌物很多,有時母乳或牛奶也會流過去,因此,耳廓是很容易累積汙垢的地方。可先用幹棉花棒輕輕地清潔耳洞附近,小心不要把棉花棒伸得太裡面。然後用浸泡過溫水且擰乾的紗布來擦拭整個耳廓,耳溝處可用略溼的棉籤來清潔。

  鼻子

  清潔時用擰乾的紗布來擦拭鼻頭或鼻子周圍的面板。當發現寶寶鼻子塞住,不好好喝奶或睡得不好時,可以用棉花棒或吸鼻器做鼻腔清潔,將在鼻孔附近看到的鼻屎,纏繞在棉花棒上,慢慢旋轉並取出。棉花棒不能太深人,否則會傷及黏膜或血管,而導致鼻出血。

  嘴巴

  嘴巴周圍常會沾附著奶水、嘔吐物、唾液等,發現後及時用擰乾的紗布等來輕輕擦拭。

  臉蛋

  嬰幼兒的臉部每天早起睡前各洗1次,洗臉的水要溫和適宜,動作輕柔,避免把水濺到寶寶的眼睛、鼻子及耳朵等處。一般清潔不需使用清潔劑,清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