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怎樣形成的

  子宮肌瘤***uterine myoma***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又稱子宮平滑肌瘤,常見於30~50歲婦女,20歲以下少見。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子宮肌瘤的相關知識。

  子宮肌瘤是怎麼形成的:

  病因

  1、雌激素分泌量增多

  伴隨著絕經期的到來,中年女性開始出現“雌激素控制期”。在這個時期中,女性自身因為家庭和工作的雙重壓力更容易產生抑鬱情緒,促使雌激素分泌量增多。另外,長期服用含雌激素高的避孕藥、瘦身、美白等激素類藥物以及高激素汙染的食物。這些都是子宮肌瘤產生的重要原因。這同樣是子宮肌瘤產生的重要原因。

  2、性生活失調

  長期性生活失調,容易引起激素水平分泌紊亂,導致盆腔慢性充血,誘發子宮肌瘤。

  3、未育女性更年期提前

  女性一生原始卵泡數目有限,排卵的年限約有30年。妊娠期和哺乳期,由於激素作用,卵巢暫停排卵,直至哺乳期的第4~6個月才恢復,卵巢由此推遲了一定數量的排卵,有生育史的女性要較晚進入更年期。而未育女性得不到孕激素及時有效保護,易發生激素依賴性疾病,子宮肌瘤就是其中之一。

  疾病分類

  中醫認為,子宮肌瘤因七情內傷、臟腑功能失調、氣滯血瘀而成。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肌瘤組織中的雌激素受體量較正常子宮肌組織多。提示子宮肌瘤的發生與長期的雌激素含量過高導致內分泌失調有關。同時激素代謝受高階神經中樞調控,故神經中樞活動對促進本病也可能起很重要的作用。另外,細胞遺傳學研究顯示,部分肌瘤存在細胞遺傳學的異常。

  子宮肌瘤的分類根據肌瘤所在子宮的不同部位,而分為以下幾類:

  1.肌壁間肌瘤肌瘤位於肌壁內,周圍均為肌層所包圍,初發病時多為此類肌瘤,故最常見,約佔60~70%。    2.漿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向漿膜而發展,並突出於子宮表面,與漿膜層直接接觸,約佔20%。如突入闊韌帶兩葉之間生長,即為闊韌帶內肌瘤。

  3.粘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向宮腔內生長,突出於子宮腔內,與粘膜層直接接觸,約佔10%-15%。此瘤可使子宮腔逐漸增大變形,並常有蒂與子宮相連,如蒂長可堵住子宮頸口或脫出於陰道內。

  4.子宮頸肌瘤較少見,肌瘤在子宮頸部位生長,因生長部位低,可嵌頓於盆腔內,產生壓迫症狀,手術切除困難,易損傷輸尿管、膀胱。子宮肌瘤常為多發性,並且以上不同型別肌瘤可同時發生在同一子宮上,稱為多發性子宮肌瘤。

  危害

  1、癌變:子宮肌瘤本是良性腫瘤,但少數婦女仍然難逃惡變之虞***惡變率約為1%***,這在大齡女性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因此,肌瘤生長迅速者或絕經後肌瘤患者應提高警惕。

  2、不孕:子宮肌瘤患者因子宮角部的肌瘤組織壓迫輸卵管***,使子宮變形以致妨礙受精卵著床,最終導致不孕症。子宮肌瘤導致不孕的機率高達27%,在子宮肌瘤治癒後大部分患者又可懷孕。

  3、流產:肌瘤常使子宮增大,宮腔彎曲變形,導致流產。此外,據統計表明,肌瘤患者的自然流產率也較常人為高,其比例是4:1。

  4、繼發性貧血:子宮肌瘤會導致月經出血過多,時間一長,便會引起繼發性貧血,甚至促發貧血性心臟病。嚴重之時,患者會有出現全身乏力、面色蒼白、心慌氣短等不良症狀。

  5、感染及化膿:子宮肌瘤會引起盆腔充血和感染,其感染多是瘤蒂扭轉所釀成的惡果,而血源性感染則極為罕見。感染之後,少數患者在腫瘤組織中形成膿腫,其餘則表現為化膿性。

  6、粘連或炎症:漿膜下子宮肌瘤蒂扭轉後會發生腸粘連,進而受到腸道細菌感染,發炎的肌瘤會與子宮附件相粘連,引發化膿性炎症。另一方面,肌瘤也會因出血而促使致病菌侵犯其它宮腔器官,引發附件炎、盆腔炎等婦科炎症。

  7、肌瘤遊離:漿膜下子宮肌瘤可在蒂部發生扭轉,引起急性腹痛,嚴重時不立即進行手術治療可能由於瘤蒂扭斷而形成遊離肌瘤。當然,扭轉的肌瘤也可帶動整個子宮,引起子宮軸性扭轉***發生部位多在子宮頸管內口附近***[6]

  8、扭轉:

  漿膜下肌瘤可在蒂部發生扭轉,引起急性腹痛。瘤蒂扭轉嚴重者若不立即進行手術或不能自行轉回,則可能由於瘤蒂扭斷而形成遊離肌瘤,已如前述。扭轉的肌瘤也可帶動整個子宮,引起子宮軸性扭轉。子宮扭轉的部位多在子宮頸管內口附近,但這種情況極少發生,多由於較大的漿膜下肌瘤附著在子宮底部而子宮頸管又較細長所致。症狀、體徵與卵巢囊瘤蒂扭轉近擬只是包塊較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