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腳底中間痛如何保養

  腳底中間痛是由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足跟底部侷限性疼痛,是一種常見病痛,腳底中間痛多見於40~60歲的中老年人。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經常會腳底中間痛的養護方法,資料僅供參考。

  經常會腳底中間痛的養護方法

  足跟痛的保養方法有:休息;選擇厚底、鞋底不能軟、鞋墊軟一些的鞋子,最好後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適應足跟的弧形***後跟疼痛墊***;足跟部應用軟墊,如矽膠製成的跟痛墊,保護足跟減輕摩擦***足跟墊***。

  這是种放置在鞋子後半部分的鞋墊,只有普通鞋墊的一半大小,使用的是彈性醫用矽膠材料、能幫助緩衝行走時的震盪和改變足跟部位的壓力分佈。適用於足跟痛者,骨刺,跟腱炎,以及腳底脂肪較薄和需要經常提重物的人。尤其適用於因為足跟骨質增生而引起腳跟疼痛的中老年人。

  當你發現自己腳底疼痛的時候,要了解一下是什麼因素造成,而且在平時生活當中,提醒自己做好各種保養工作,注意多休息儘量,要長期保持站姿或者是坐姿,注意活動才能夠加速身體血液的迴圈,避免這種疼痛問題發生。

  治腳後跟骨刺的偏方

  1、治腳後跟骨刺的偏方

  臭椿樹葉薰洗

  取臭椿樹鮮葉250克或幹葉100克,加水約1000毫升,煎沸取汁,加醋酸150克,乘熱薰洗患處,每天1—2次,20天為1療程。

  沒食子皁角散

  取沒食子40克,皁角20克,二藥研成細末,加米醋調成糊狀,貼敷患處,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輕症用藥1次見效,重症用藥10次。

  中藥足跟痛安慷膏

  中藥選自白芷、川穹、伸筋草、紅花、川烏等數十種中草藥***熬製成膏狀,放在紗布或膠帶上直接貼敷在疼痛點處,膏藥滲透力強,直達患處,促進功能恢復。同時能抑制鈣化,增生的發展,並能鬆解血管,韌帶的粘連,消除無菌性炎症,有治癒的效果。

  川穹散

  取川穹45克,研成細末,分裝在用薄布縫成的布袋裡,每布袋裝藥末15克。以藥袋放在鞋裡,直接與患處接觸,每次用藥1袋,每天換藥1次,3個藥袋交替使用,換下的藥袋晒乾後仍可再用。

  仙人掌外敷

  取仙人掌適量,將兩面的毛刺用刀颳去,然後剖成二半,用剖開的一面敷於足跟部疼痛處,外用膠布固定,敷12小時後再換另半片。冬天可將剖開的一面放在熱鍋內烘3—4分鐘,待烘熱後敷於患處,一般於晚上貼敷。在治療期間穿布鞋為宜,適當活動,使氣血經脈暢通。

  什麼是腳後跟骨刺

  足跟骨刺即足跟骨質增生,其症狀是足跟壓痛,走路時腳跟不敢用力,有石硌,針刺的感覺,活動開後,症狀減輕,跟骨部位長骨刺,多見於中老年人。一樣會有紅腫症狀,且腳跟、腳板會有疼痛感或是麻痺感,甚至會產生無法踏地行走的情況,一早起床站立時這種疼痛尤其明顯。不過步行一段時間後,這種疼痛反而會減輕。骨刺是—種正常的生理退化現象,是人體的—種保護性生理反應,每個人都難以避免,區別僅僅是有的人出現得早些,有的出現得較晚些,—般在40歲以後,足跟骨質增生逐漸明顯,增生的程度也輕重不一,凡是活動多、負重大的關節都較早地出現骨質增生,足跟及下肢關節承重大,往往是骨質增生最多發的部位。

  足跟骨刺能運動嗎

  足跟骨刺患者需要運動,但這種運動必須“適量”,不能過於劇烈,避免長時間站立行走。長期劇烈運動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受力不均、負荷過重,反而加重骨刺病情。在骨刺急性期,疼痛加重,這是人體向你發出訊號,不能耐受這麼大的運動量或運動強度,所以要儘量減少足部受累關節的活動量,可適當臥床休息,通過休息來減少受累關節的機械性刺激。病情在恢復期間,要避免受潮、受寒冷等環境因素刺激,因這些不良的環境因素對關節、肌肉、神經等組織可誘發炎症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