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硬筆書法教材

  現在很多學生對書法作品就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書法可學可不 學,只要把書本知識要學好,考上好大學才是好出路。其實學好書法很有用處。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

  資料1:鋼筆楷書的書寫技巧

  鋼筆楷書是按照鋼筆書法特有的運筆方法和規範而書寫的端端正正、一絲不苟的正體字。楷書又叫正書、真書,是因為它作為漢字書寫的楷模而得名。它融實用性、藝術性於一身,是學好各種書體的基礎。張敬言說:“初學者,先學真書,若不先學真書,便學縱體為宗主,後卻學正體,難成矣。,黃希生說:“學書先務正楷,端正勻停,因後破體。”蘇東坡則有更形象的比喻:“真為立行為行,草如走。”其意思是學習書法,就好比人學走路,楷書似人站立,行書猶如行走,草書則像奔跑。學習鋼筆書法也是如此,須從楷書人手,打好基礎,才能循序漸進,創造發展鋼筆書法藝術。

  硬筆書法作品欣賞:

  資料2:學習硬筆書法的意義

  學習書法,有利於提高文化科學素質。我國幾千年的科學文化知識都以漢字為載體儲存和傳流下來的。常被人們作為書寫內容的詩文、歌詞、散文都帶有某些特定的涵義。書寫者在創作時要通過各種手段寫出衡量作品成敗得失的“書卷氣”,這就要求作者具有良好的文學修養,能夠細細品味出作品內容的思想性和作者流露出的感情,與作者產生共鳴,以感染欣賞者。翻開中國的書法史,許多事實都說明不少書家同時又都是文學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孫過庭的《書譜》、顏真卿的《顏魯公文集》等,它們不僅是名帖,又都是中國文學上的名著。因此,學書者在臨摹名碑名帖中,不僅從中可以汲取文學營養,還可學到有關建築學、歷史、哲學、美學等方面的知識,拓寬知識面,促進一個人文化藝術細胞的發展。同時由於漢字的結構分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半包圍、全包圍等形式,因此,在開展書法教育時,特別重視形態結構和章法的美,要求在書寫漢字時各種筆畫之間有一個恰當的比例,存在著對稱、平分、向背、變化等原則,以保持漢字結構的勻稱和平穩。這樣寫出的字型,無疑會給人留下種種美感,使學書者養成和諧統一的審美理念。

  硬筆書法作品欣賞:

  學習硬筆書法可以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學習習慣。郭沫若通知早年在1962年給《人民教育》雜誌題詞中這樣說過:“培養學生寫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範,比較端正、乾淨、容易認。這樣養成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善於體貼人,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斷專行,是容易誤事的。”一名學生如果每天能夠踏踏實實地練字,認真、乾淨、一筆一畫地完成每天的作業,實際上就是在培養自己的性格,培養自己踏實、穩健、不慌張、嚴謹認真的好習慣,這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正是對自己意志和品德的磨練與考驗。

  學習硬筆書法也有利於身心發展。因為書寫時人的精神集中,排除了雜念,一心鑽到寫字中去了,聽憑心手相應,筆紙接觸,這樣長期的書寫訓練,久而久之會使人的身心處於平靜狀態,其情緒達到了寧靜安詳的境地,心態平靜,辦事自然就沒那麼浮躁了。這樣既練了字,又培養了性情,可謂是一舉兩得。

  學習硬筆書法相當於在進行著愛國教育。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從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中產生的圖形文字,到殷商甲骨文、金文、以及毛筆創造的秦篆、漢隸、唐楷、晉行、無不光彩奪目。湧現了王羲之、顏真卿、懷素、蘇東坡等偉大的書法家,流傳了感人的《蘭亭序》、《自書告身》、《自敘帖》等千古不朽的珍貴遺產,感動了每個炎黃子孫。尤其硬筆書法中常書寫的楷體和行書更是在風格、體型、筆法上獨樹一幟,從毛筆書法藝術中脫穎而出,成為應用最廣、人人皆受益的“大眾藝術”。謝稚柳先生說“學書法、識國寶,當有益於愛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