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的科學知識

  夏季下雨天經常電閃雷鳴,但你知道雷電是如何產生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出來的,歡迎閱讀!!

  什麼是雷電?

  當天空烏雲密佈,雷雨雲迅猛發展時,突然一道奪目的閃光劃破長空,接著傳來震耳欲聾的巨響,這就是閃電和打雷,亦稱為雷電。雷屬於大氣聲學現象,是大氣中小區域強烈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形成的聲波,而閃電則是大氣中發生的火花放電現象。

  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發生的,但它們在大氣中傳播的速度相差很大,因此人們總是先看到閃電然後才聽到雷聲。光每秒能走30公里,而聲音只能走340米。根據這個現象,我們可以從看到閃電起到聽到雷聲止,這一段時間的長短,來計算閃電發生處離開我們的距離。假如閃電在西北方,隔10秒聽到了雷聲,說明這塊雷雨距離我們約有3400米遠。

  雷電是怎樣形成的?

  雷電產生於積雨雲中。積雨雲在形成過程中,一部分雲團帶正電荷,另一部分雲團帶負電荷。它們對大地的靜電感應,使地面或建***構***築物表面產生異性電荷,當電荷聚集到一定程度時,不同電荷雲團之間,或雲與大地之間的電場強度可以擊穿空氣***一般為25~30KV/CM***,開始遊離放電,我們稱之為“先導放電”。雲對地的先導放電是雲向地面跳躍式逐漸發展的,當到達地面時***地面上的建築物,架空輸電線等***,便會產生由地面向雲團的逆導主放電。在主放電階段裡,由於異性電荷的劇烈中和,會出現很大的雷電流***一般為幾十KV至幾百KV***,並隨之發生強烈的閃電和巨響,這就形成雷電。

  日常生活中雷雨天氣的注意事項

  1. 遠離開闊的地方***曠野、露天停車場、運動場等***、山脊、山頂、孤立建築物,不在避雷針及其引下線、有外漏金屬物的地方***比如電話亭、路燈下等***停留,不在屋頂停留,不在大樹和崗亭下避雨;

  2. 尋找合適的避雷場所,有防雷裝置的建築物內、較深的山洞、但勿觸及洞壁並要併攏雙腳;如實在找不到以上地點,可選擇低矮、茂密的樹林、雙腳併攏下蹲,穿好雨衣;

  3. 在野外不打傘,關閉手機、小靈通及其它無線通訊工具,不宜手持固定電話話筒通話,不使用電飯煲等帶有金屬的器具;

  4. 雷雨時,如果感到頭髮豎起時應立即雙腳合併、下蹲、向前彎曲、雙手抱膝。在室內躲雨時,不應依著建築物或構築物牆壁站立,宜保持一定距離,雷雨天氣上下車時,不宜一腳在地、一腳在車,雙腳同時離地或離車是最佳方法;

  5. 在室內關閉電視、電腦等,拔掉電源線,並且拔掉電腦網線甚至集線器、modern等的插線電源;

  6. 儘量不打手機電話;雷雨閃電時,不要撥打接聽電話,要關閉手機,因電話線和手機的電磁波會引入雷電傷人。

  7. 關閉門窗,以防球形閃電和球雷侵入等。對鋼筋水泥框架結構的建築物來說,關閉門窗可以預防側擊雷和球雷的侵入;雷擊時不宜接近建築物的裸露金屬物,如水管、暖氣管、煤氣管等,不宜使用淋浴器;

  8. 不在水面或者水陸交界處作業;不騎自行車摩托車等。

  9. 不要站在電燈泡下,不要衝涼洗澡。

  10. 儘量不要出門,若必須外出,最好穿膠鞋,披雨衣,可起到對雷電的絕緣作用。

  11. 閃電打雷時,不要接近一切電力設施,如高壓電線變壓電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