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形成的原因

  鼻息肉是發生於鼻腔內的贅生物。中醫稱鼻痔。鼻息肉多因平時嗜食辛辣炙煿厚味,肺氣不得宣暢,積聚鼻竅所形成的。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相關知識。

  

  學說甚多,仍無定論。但現在多趨於多因素病因學,即鼻息肉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又以變態反應和鼻粘膜的慢性炎症最為重要。

鼻息肉的形成

  1、變態反應 由於變態反應在鼻部多次發生,在組胺、白細胞三烯等化學介質的作用下,鼻粘膜小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漿滲出增加,使得鼻粘膜極度水腫,受重力影響逐漸下垂,以致形成息肉。

  2、慢性炎症 慢性鼻炎、鼻竇炎的膿性分泌物的長期刺激,致使鼻粘膜內發生血栓性靜脈炎及淋巴迴流障礙,致使鼻粘膜發生水腫而逐漸形成息肉。近年又發現鼻息肉與阿斯匹林不耐受、支氣管哮喘有密切聯絡。阿斯匹林不耐受的病人易致鼻息肉和支氣管哮喘發生,一般認為是阿斯匹林等非類固醇藥物干擾花生四烯酸代謝所致。

  3、肺氣慮寒

  由於患者肺氣素虛,衛表不固,腠理疏鬆,易受風寒異氣的侵襲,肺氣虛寒則鼻塞不利,津液停聚鼻竅,日久鼻竅肌膜腫脹而形成息肉,這類原因較為常見,很多人因天氣多變而紛紛中招,預防是關鍵。

  4、溼熱都滯

  由於溼熱邪毒侵襲,肺經熱盛,肺氣不得宣暢,溼熱邪濁雍結積聚於鼻竅,日久形成息肉。目前,重慶不如初夏,天氣忽冷忽熱,人們在生活中如果不多加註意,很容易就患上鼻息肉。

  引起鼻息肉的因素

  鼻息肉是一種常見鼻科疾病,鼻息肉可以是孤零零一個也可以是多個;可在一側鼻腔患病,亦可兩側鼻腔同時發生,多數病人為雙側多發。好發部位為中鼻道。

  引發鼻息肉的確切原因現多認為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慢性感染及過敏反應是罪魁禍首。由於過敏反應在鼻部多次發生,在組胺、白三烯等生物活性介質作用下,鼻黏膜小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漿滲出增加,使得鼻黏膜極度水腫,受重力影響逐漸下垂,以致形成息肉。

  慢性鼻竇炎的炎性分泌物長期刺激中鼻道等鼻竇開口處黏膜,使之發生炎症反應逐漸形成息肉。息肉體積增大會妨礙鼻竇通氣引流,致使鼻竇分泌物引流不暢,加重鼻竇炎,如此互為因果,形成惡性迴圈。

  鼻息肉的臨床表現

  1.持續性鼻塞,鼻塞原因是因為鼻腔內毛細血管流通不暢,導致毛細血管膨脹引起鼻塞,嗅覺減退,閉塞性鼻音,睡眠打鼾和張口呼吸。

  2.可有流涕,頭痛,耳鳴、耳悶和聽力減退。

  3.粘液性息肉,頗似剝皮葡萄狀或鮮荔枝肉狀,表面光滑半透明,呈粉紅色,有細帶多來自中鼻道,觸之柔軟活動。

  4.出血性息肉***較少***表面光滑,充血,觸之軟而易出血。

  5.纖維性息肉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觸之較實不易出血。

  6.多發性息肉常來自篩竇,單個息肉多從上頜竇內長出,墜入後鼻孔稱“後鼻孔息肉。”

  7.鼻息肉增多變大,長期不予治療,可致鼻背增寬形成“蛙鼻”。

  鼻炎的臨床表現

  1.症狀

  ***1***鼻塞鼻塞特點為間歇性。在白天、天熱、勞動或運動時鼻塞減輕,而夜間,靜坐或寒冷時鼻塞加重。鼻塞的另一特點為交替性。如側臥時,居下側之鼻腔阻塞,上側鼻腔通氣良好。由於鼻塞,間或有嗅覺減退、頭痛、頭昏、說話呈閉塞性鼻音等症狀。

  ***2***多涕常為黏液性或黏膿性,偶成膿性。膿性多於季發性感染後出現。

  ***3***嗅覺下降多為兩種原因所致,一為鼻黏膜腫脹、鼻塞,氣流不能進入嗅覺區域;二為嗅區黏膜受慢性炎症長期刺激,嗅覺功能減退或消失。

  ***4***頭痛、頭昏慢性鼻竇炎多表現為頭沉重感。

  ***5***全身表現多數人有頭痛、食慾不振、易疲倦、記憶力減退及失眠等。

  2.鼻炎的種類

  鼻炎症狀有很多種,依據鼻炎的種類不同,鼻炎症狀也有所不同:

  ***1***慢性鼻炎長期間歇性或交替性鼻塞,導致頭暈腦脹,嚴重影響睡眠、工作和學習。黏膿性鼻涕常倒流入咽腔,出現咳嗽、多痰。

  ***2***急性鼻炎

  ①初期1~2天。病人常有全身不適、畏寒、發熱、食慾不振、頭痛等。鼻腔及鼻咽部乾燥、灼熱感,鼻內發癢,頻發噴嚏

  。②急性期2~5天。原有症狀加重。成人體溫38度左右,小兒高達39度以上,常因高熱出現嘔吐、腹瀉、昏迷甚至抽搐。

  ***3***藥物性鼻炎長期使用各種傷害鼻黏膜的鼻炎藥物或鐳射、手術,導致鼻腔持續性鼻塞,時常流鼻血。

  ***4***萎縮性鼻炎呼吸惡臭、鼻腔分泌物呈塊狀、管筒狀膿痂,不易擤出,用力摳出幹痂時,有少量鼻出血。常誤以為是感冒的初期鼻炎。

  天氣轉涼後,有些病人早上起床後連續打噴嚏、流鼻水,溫差大時鼻塞,誤以為是感冒而隨便吃點感冒藥,導致病情日益加重。

  鼻息肉的治療措施

  治療原則

  1.小息肉以內科藥物治療為主。

  2.藥物治療無效者行功能性內鏡鼻腔鼻竇手術。

  3.多發性或複發性息肉行常規手術治療。

  內科療法

  用藥原則

  1.未經治療的小息肉,如無禁忌症可用激素治療。2.息肉摘除術後予抗炎及抗過敏治療預防息肉復發。

  療效評價

  1.治癒:息肉摘除,創面癒合,症狀消失。 2.好轉:息肉變小,症狀改善。

  全身用藥

  ①息肉體積較大,手術時器械引入鼻腔較為不便;

  ②初診病例,患者願意接受內科治療。方法是每日口服強的鬆30mg,連服7天,以後每日遞減5mg,整個療程不超過兩週。這種短期突擊療法在臨床上不會引起明顯全身性副作用。一般經上法治療,息肉體積均可明顯縮小。有的在口服幾天後鼻塞便有減輕,且嗅覺改善也明顯。此時可手術摘除或改為鼻內區域性應用。

  區域性用藥

  ①初診時息肉體積較小,未超越中鼻甲下緣者;②口服強的鬆後反應較好,患者願意繼續內科治療者;③手術摘除後為防復發者。腎上腺皮質激素鼻內應用的劑型以氣霧劑最普遍,因使用方便,患者無須取一定的體位。此外還有滴鼻劑,使用時要求患者採取正確滴鼻體位,但藥劑製備工藝簡單、成本低廉是其優點。

  下述情況可顯著影響鼻內用藥的療效:①鼻息肉過大,藥液無法進入鼻內,此時應先行手術治療,然後再行鼻內給藥以預防復發。②同時存在鼻和鼻竇的混合感染,此時應行抗生素治療或鼻竇清理術。③息肉本身處於活躍階段,生長過快,此時可以行皮質類固醇的突擊性全身應用療法。

  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

  手術方式主要有單純鼻息肉切除術和鼻內篩竇切除術兩種。

  1.單純鼻息肉切除術 用於根蒂清除,以前無鼻息肉切除術史者。在局麻下,以鼻息肉圈套器套住息肉要蒂部,勒緊後自鼻內向外用力急速拉出,使息肉連同根蒂一併摘除。如有根蒂殘留,可將其鉗取乾淨。拉出息肉有時可使篩竇開放,此時若篩內粘膜已息肉樣變,應同時行鼻內篩竇切除術。

  2.鼻內篩竇切除術 主要適用於篩竇粘膜已為息肉組織所替代,有多次鼻息肉切除術史者。術中充分開放篩房,將竇內息肉完全摘除。手術徹底可明顯降低息肉複發率。近年來開展的鼻內窺鏡鼻竇外科手術,為篩竇切除術提供了一種精細、準確和有效的方法,使鼻息肉術後的複發率明顯降低。文獻報告可使複發率降到20%以下。

  手術原則

  1.對初診患者,如息肉較大,嚴重影響鼻功能,應先行外科治療;息肉較小,鼻塞症狀較輕者,可行內科治療,1個月後療效不佳者再行手術治療。

  2.對伴有鼻竇感染者,宜先抗感染,或行鼻息肉摘除,以利開放鼻竇引流。

  3.對複發性鼻息肉,應行篩竇切除術,術後鼻內應用皮質類固醇1~2年。

  中藥療法

  中藥治療常用、中草藥配方:蒼耳子30克、柴胡20克、薄荷35克、蔓荊子40克、川芎30克、枳殼 25克、龍骨粉10克,手工工序,精心選藥、晾晒、研磨,內服,一日三次,不僅對鼻息肉有效果,對其他鼻炎效果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