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工作的機制是什麼

  近年來,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重、特大事故仍時有發生,使員工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對於安全的生產,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很重要。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安全生產“四四三”工作機制

  ***一***完善四個體系

  1、完善黨委政府監管責任體系。堅持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黨委、政府一把手是安全生產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必須親自抓、負總責,副職對分管業務範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有領導責任。進一步細化黨委、政府部門的安全監管職責,將安全生產工作作為對各級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必須將安全生產履職情況作為年度述職的重要內容。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完善和細化各部門的安全監管職責,切實做到安全生產綜合監管、部門監管、行業監管、專門監管、屬地監管的全覆蓋、全天候、立體化。各級政府部門要根據各自的安全監管職責和行業標準,明確監管頻次,制定和完善監管辦法,按照監管辦法認真履職,確保監管到位;督促所監管的生產經營單位全部實施掛牌責任制。

  2、完善企業主體責任體系。將督促企業落實安全主體責任作為全年工作重點,通過部門監管責任的落實推動企業主體責任的落實,督促企業真正把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管理制度、班前安全會、安全文化、安全防控措施、安全培訓教育、應急救援等工作落實到位。

  3、完善崗位責任體系。各級各部門要全面落實“一崗雙責”要求,從安全生產考核入手,將各級、各部門、各科室以及監管人員需要履行的監管責任納入崗位責任考核體系,督促各單位履職到位,形成層層關注、人人有責、各自負責、互相監督、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4、完善應急體系。切實做到應急預案、應急物資、應急演練“三落實”。

  ***二***嚴格四項管理

  1、嚴格安全風險預控管理。各級各部門要將安全風險預控作為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的抓手,按照“全面鋪開、整體推進,抓住重點、率先到位”的要求,切實做到對本地本部門本單位本企業的重大危險源情況清楚、底數明白、措施有效、管控到位。建立健全重大隱患排查治理掛牌督辦和重大事故查處掛牌督辦制度,建立完善隱患排查、登記、上報、監控、整改、評價、銷號和考核的全過程管理體系,實現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

  2、嚴格全員安全管理。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各企業深入開展員工“知責、履責、盡責”活動,把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每位員工、每個具體環節。加強對企業每個員工“知責、履責、盡責”情況的監督檢查,獎優罰劣,並記入本人檔案。

  3、嚴格安全值班管理。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各企業要嚴格落實領導幹部帶班和值班值守制度,及時報告、解決有關安全生產問題。

  4、嚴格安全檔案管理。健全安全生產記實檔案,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要全面建立所監管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檔案,將生產經營單位的基本情況、風險預控、日常檢查複查等情況記入安全檔案,讓一切言行都有跡可循,實行終身負責制。

  ***三***堅持三項制度

  1、堅持警示教育制度。推進安全警示教育進學校、進家庭、進社群、進機關,開展“人人都是安全員”活動,真正使安全生產知識入心入腦。

  2、堅持執法監督制度。充分發揮資訊化履職監管平臺作用,對轄區內的安全生產經營單位實行網格化管理,將監管責任細化分解到每個科***股、站***室,每位監管人員,明確每個企業的監管責任人和履職要求,解決監管人員“管什麼、

  怎麼管”的問題。

  3、堅持舉報核實、重獎重罰制度。調動全社會參與安全監督的積極性,重視發揮和利用好網路監督的作用,鼓勵群眾對安全隱患、對安全生產不作為等現象進行舉報,認真查處每一項舉報,最大限度壓縮事故隱患的空間。重獎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單位,重罰安全生產工作落後單位。通過重獎重罰,建立良好導向。

  我國安全生產方針和工作機制

  我國新安全生產法確立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工作“十二字方針”,明確了安全生產的重要地位、主體任務和實現安全生產的根本途徑。

  “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必須把安全放在首位,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健康為代價換取發展和效益。

  “預防為主”就是要求把安全生產工作的重心放在預防上,強化隱患排查治理,打非治違,從源頭上控制、預防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

  “綜合治理”就是運用行政、經濟、法治、科技等多種手段,充分發揮社會、職工、輿論監督各個方面的作用,抓好安全生產工作。

  堅持“十二字方針”,總結實踐經驗,新法明確要求建立生產經營單位負責、職工參與、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機制,進一步明確各方安全生產職責。

  做好安全生產工作,落實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是根本,職工參與是基礎,政府監管是關鍵,行業自律是發展方向,社會監督是實現預防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目標的保障。

  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的方法

  建立安全生產體系人員職責,現場安全管理中涉及的作業人員資質、安全文明生產業績、計劃進度的檢查

  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安全管理體系設定情況完善、作業人員的年齡、身體健康狀況、完善安全教育的內容、限定人員作業條件、勞保用品的使用情況。

  對裝置的分類管理包含存放、使用方法、注意事項、檢驗標準、日常器具的維護保養、機具的檢驗檢定、大型及特種裝置的管理維護、維護記錄。

  前期準備***區域隔離及消防管理***、建立工作票***專項、和可靠隔離措施***、特種作業管理、施工作業的特別管理、包含應急措施教育宣傳管理、持證上崗、安全技術的交底。

  現場的監督、日常巡檢,旨在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消除隱患,有效防範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專項作業標準化:動火作業、腳手架作業、高處作業、起重作業、臨時用電等作業建立標準化作業操作流程,教育操作者嚴格執行。

  識別、控制危險源,實施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尤其重大危險源的控制以及危險化學品的儲存、使用嚴格控制。

  日常安全教育、消防演習、事故研討等。領導者的高度重視、安全監督員的嚴格檢查、操作者的安全防範等。安全生產貴在堅持,可定期進行宣傳安全教育。

  >>>下一頁更多精彩“安全生產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