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是由什麼形成的

  一些科學家指出,霧霾的最大成因很可能是燒煤,而煤是中國這些年發展的支柱效能源。每年仍要多燒1億多噸煤,別說減少,即使不再增加燒煤,短時間內在中國可能嗎?究竟霧霾的原因是什麼呢?小編告訴你們。

  霧霾的原因:

  人為因素

  影響城市有毒顆粒物來源:

  第一:是汽車尾氣。使用柴油的大型車是排放PM10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單位的班車,以及大型運輸 卡車等。城市有毒顆粒物來源:首先是汽車尾氣。使用柴油的車子是排放細顆粒物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車雖然排放的是氣態汙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霧天,也很容易轉化為二次顆粒汙染物,加重霧霾。

  機動車的尾氣是霧霾顆粒組成的最主要的成分,最新的資料顯示,北京霧霾顆粒中機動車尾氣佔22.2%,燃煤佔16.7%,揚塵佔16.3%,工業佔15.7%。但隨著汽車技術進步以及油品質量的上升,環境管理者發現機動車尾氣對霧霾天氣形成並不起決定性作用,但作為一些汽車擁有量較大的城市,管理者依舊需要控制機動車排放標準,避免霧霾天氣的形成。

  第二:北方到了冬季燒煤供暖所產生的廢氣。

  第三: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氣。比如冶金、窯爐與鍋爐、機電製造業,還有大量汽修噴漆、建材生產窯爐燃燒排放的廢氣。

  第四:建築工地和道路交通產生的揚塵。

  第五:可生長顆粒,細菌和病毒的粒徑相當於PM0.1-PM2.5,空氣中的溼度和溫度適宜時,微生物會附著在顆粒物上,特別是油煙的顆粒物上,微生物吸收油滴後轉化成更多的微生物,使得霧霾中的生物有毒物質生長增多。

  第六、家庭裝修中也會產生粉塵“霧霾”,室內粉塵瀰漫,不僅有害於工人與使用者健康,增添清潔負擔,粉塵嚴重時,還給裝修工程帶來諸多隱患。

  除了氣象條件,工業生產、機動車尾氣排放、冬季取暖燒煤等導致的大氣中的顆粒物***包括粗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濃度增加,是霧霾產生的重要因素。如今很多城市的汙染物排放水平已處於臨界點,對氣象條件非常敏感,空氣質量在擴散條件較好時能達標,一旦遭遇不利天氣條件,空氣質量和能見度就會立刻下滑。

  氣候因素

  “‘霧’和‘霾’實際上是有區別的。霧是指大氣中因懸浮的水汽凝結、能見度低於1公里時的天氣現象;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氣中懸浮的大量微粒和氣象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在水平方向靜風現象增多。

  城市裡大樓越建越高,阻擋和摩擦作用使風流經城區時明顯減弱。靜風現象增多,不利於大氣中懸浮微粒的擴散稀釋,容易在城區和近郊區周邊積累。

  二、垂直方向上出現逆溫。

  逆溫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這種高空的氣溫比低空氣溫更高的逆溫現象,使得大氣層低空的空氣垂直運動受到限制,空氣中懸浮微粒難以向高空飄散而被阻滯在低空和近地面。

  第三,空氣中懸浮顆粒物和有機汙染物的增加。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和工業發展、機動車輛猛增,導致汙染物排放和懸浮物大量增加。

  霧霾元凶: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3日披露,已經初步掌握了北、上、廣等城市汙染清單,社會關注的“霧霾元凶”資料有望陸續公佈。

  社會關注的“霧霾元凶”問題,可能很快將獲得破解。吳曉青說,北上廣等發達區域在PM2.5***可吸入顆粒物***監測方面,已經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吳曉青:有一些階段性的***成果***,比如說VOC***揮發性汙染物***的排放清單我們已經有了。比如說在上海,北京一些發達地方,他們已經通過源解析已經掌握了影響大氣汙染的主要排放源有哪些,已經初步***結果***都有了。

  以上海為例,正持續開展常態汙染下的顆粒物來源解析工作,同時還根據不同汙染情況,對具體的汙染物來源清單進行更新。最新監測研究顯示,上海市PM2.5來源,本地汙染排放佔到8成。

  伏晴豔:PM2.5從上海來說,主要汙染依舊是工業,因為它包括了15%的工業工藝排放,10%的工業鍋爐和7%的電廠。交通上,機動車加上船舶飛機的汙染也佔到25%。

  而據吳曉青透露,北京的源解析工作也已經完成,並於本週一經過了專家組論證,“霧霾元凶”的資料短期內有望公佈。未來這些監測資料將成為各地制定具體治理措施的主要依據。

  吳曉青:我們正在抓緊時間,各地都抓緊研究這些問題,應該說要為我們“十三五”科學有效治理大氣汙染提供可靠地科學依據。為我們持續監測汙染清單提供有效的資料支援。

  科技日報北京4月4日電 ***記者劉莉***前段時間,一篇署名“馬可安”的博文稱,華北霧霾經久不散是因為飄散的顆粒帶電,帶電原因是來自內蒙古地區的煤礦含有放射性物質鈾。一時間,“核霧染”傳聞甚囂塵上。2014年4月4日,中國科協舉辦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幾位核專家對上述事件作出正面迴應,稱華北霧霾與核毫無關係。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森林介紹說,傳聞出現後,環保部委託中國原子能研究院在國內典型的幾大區域進行現場取樣,重點監測兩組資料:一是體現空氣中所謂的放射鈾的氣溶膠含量,二是燃煤電廠附近區域內的伽馬計量率。“測出來的結果,到上星期出來的新資料為止,仍然處於我國上世紀60年代記錄的輻射量本底範圍,資料證明霧霾和核沒有關係。”

  霧霾的統計:

  一是1月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較常年偏弱,風速小,中東部大部地區穩定類大氣條件出現頻率明顯偏多,尤其是華北地區高達64.5%,為近10年最高,易造成汙染物在近地面層積聚,

  二是我國冬季氣溶膠背景濃度高,

  三是霧霾天氣會使近地層大氣更加穩定,會加劇霧霾發展、加重大氣汙染。霧霾天氣形成既受氣象條件的影響,也與大氣汙染物排放增加有關,建議進一步加大大氣環境治理和保護力度,特別是要加強多部門會商聯動,完善靜穩天氣條件下大氣汙染物應急減排方案,以防範和控制重汙染天氣的出現。

  據悉,入冬以來,河北南部、北京、山西東部、山東、河南、安徽、江蘇、上海、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大部、廣東西部、廣西東部及四川和雲南區域性等地有10~20天,其中江蘇大部在20天以上。相比於常年同期,河北南部、北京、天津、山東、河南北部、安徽、江蘇、上海、浙江、廣東、廣西東部等地偏多在1天以上,其中北京、天津、安徽大部、上海等地偏多3~8天,山東北部、安徽東北部、江蘇大部、浙江北部及廣東南部偏多超過8天。華北南部及江蘇中部、四川東部、重慶西南部、貴州西部等地有8~15天能見度不足1000米,河北南部、山東西北部、四川東部等地部分地區有5~12天能見度不足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