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鹼是什麼原因

  甲減有時是因為甲狀腺炎症引起甲狀腺激素生理效應不好或者甲狀腺激素合成與分泌不足,從而導致患者發生甲狀腺機能減退症的一種全身性疾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甲減的原因,一起來看看吧!

  甲減的原因

  一、原發性甲減的發病因素,由甲狀腺本身疾病所致患者血清TSH均升高主要見於:

  ①先天性甲狀腺缺如。

  ②甲狀腺萎縮。

  ③瀰漫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

  ④亞急性甲狀腺炎。

  ⑤甲狀腺破壞性治療***放射性碘手術***後,放射性碘131核素治療甲亢唯一的副作用就是甲低甲減***主要指永久性甲低甲減***。

  ⑥甲狀腺激素合成障礙***先天性酶缺陷缺碘或碘過量***。

  ⑦藥物抑制。

  ⑧浸潤性損害***淋巴性癌澱粉樣變性等***

  二、繼發性甲減的發病因素,患者血清TSH降低,主要見於垂體病、垂體瘤、孤立性TSH缺乏。下丘腦綜合徵、下丘腦腫瘤、孤立性TRH缺乏炎症或產後垂體缺血性壞死等原因。

  三、少見為家庭遺傳性疾病、外周靶組織攝取激素的功能良好,但細胞核內受體功能障礙或缺乏,故對甲狀腺激素的生理效應減弱。

  甲減的發病機制

  1、黏液性水腫

  含透明質酸,黏蛋白,黏多糖的液體在組織內浸潤,在皮下浸潤致使面板腫脹,表皮萎縮,角化;肌纖維的浸潤引起骨骼肌及心肌退行性變,以致壞死。

  2、甲狀腺

  由於病因的不同,甲狀腺可以萎縮或腫大,甲狀腺縮小者甲狀腺濾泡及膠質部分或全部消失,出現緻密透明樣的纖維組織,甲狀腺腫大者,早期可見甲狀腺濾泡細胞增生,肥大,膠質減少或消失;久病者甲狀腺呈結節狀,濾泡上皮細胞呈扁平狀,濾泡內充滿膠質。

  3、垂體

  垂體的病理因病因不同而不同,原發性甲減者由於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對垂體TSH細胞的反饋抑制作用減弱,TSH細胞增生使腺垂體增大,甚至呈結節狀增生,MRI或CT檢查示垂體增大,有時誤診為垂體腫瘤,繼發性甲減者垂體有相應表現如垂體腫瘤,垂體壞死,萎縮等。

  如上這些便是關於甲減的發病因素與機制,一旦發生甲減病症患者要及時就醫治療,平時注意藥物控制,避免因用藥不當造成甲減疾病的發生。

  甲減的中醫辨證保健療法

  ***1***腎陽虛衰

  治法:溫腎助陽,益氣祛寒。

  處方:黨蔘20克,黃芪30克,仙茅10克,仙靈脾10克,菟絲子10克,熟地10克,桂枝10克。

  加減:陽虛甚者加附片、肉桂。性功能減退明顯加巴戟天、淫羊藿。浮胂明顯加茯苓、澤瀉。大便祕結加蓯蓉、黃精。頸部癭瘤加鱉甲、龍骨、牡蠣、浙貝。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常用成方:附桂八味丸、有歸丸、斑龍丸。

  ***2***腎陰陽兩虛

  治法:補腎益氣,滋陰潤燥。

  處方:生地10克,山萸肉6克,黃精10克,菟絲子10克,蓯蓉10克,首烏10克,當歸10克,枸杞10克,黨蔘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克,黃芪10克。

  加減:面板乾燥加白芍、生芪。大便祕結加火麻仁、蜂蜜。陽虛明顯加附子、肉桂。浮腫明顯加澤瀉、赤小豆。

  用法:每日劑,水煎服。

  常用成方:六味地黃丸、左歸丸。

  ***3***脾腎陽虛

  治法:溫腎益氣,健脾助運。

  處方:黃芪30克,黨蔘20克,白朮10克,當歸10克,升麻6克,巴戟天10克,桂枝10克,陳皮10克,乾薑4片,紅棗4枚。

  加減:納少加木香、砂仁。腹脹加大腹皮。下肢浮腫加茯苓、車前子。頭昏目眩加川芎、黃精。形寒肢冷加附子、淮山藥。

  常用成方:斑龍丸合香砂六君丸、真武湯、保和丸、五苓散。

  ***4***心腎陽虛

  治法:溫補心腎,強心復脈。

  處方:附子10克,肉桂6克,黨蔘10克,黃芪30克,生地2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白芍12克,麥冬10克,五味子8克,炙甘草15克。

  加減:脈沉遲弱加麻黃、細辛。脈微結代加人蔘、枳實。頭昏肢軟加升麻、柴胡、桂枝。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常用成方:桂附八味丸、獨蔘湯、生脈散、炙甘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