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打雷下雨

  下雨時為什麼會打雷

  高空中有好多股氣流在不斷地運動。這些氣流有的向上跑,有的向下跑,方向不同,速度也不相同,有的快,有的慢。氣流的運動使空氣中的積雲有的向上衝,有的向下降。雲和雲這之間的磨擦使雲帶上不同種的電荷。由於同種電荷相排斥,因此正電荷和負電荷分別聚集到雲的兩端。空氣流動越快,雲層越厚,帶的電就越多。積雲所帶的電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穿過空氣放電,使兩種電荷中和。由於電穿過空氣的時候會發熱,使空氣迅速地膨脹,從而發出巨大的響聲,這就是運輸雷。如果帶電的積雲離地面比較近,也會因靜電感就應使地面帶上和雲的下層不同的電。當帶的電達到一定程度時,積雲就會向地面放電,這就是容易造成災害的落地雷。 一般來說,地面哪裡有突出的東西就容易從哪裡放電,所以當我們在曠野上時,不能到高樹下避雨。

  為什麼會打雷

  雷電是伴有閃電和雷鳴的一種雄偉壯觀而又有點令人生畏的自然現象。雷電一般產生於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雲中,因此常伴有強烈的陣風和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和龍捲。積雨雲頂部一般較高,可達20公里,雲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氣對流等過程,使雲中產生電荷。雲中電荷的分佈較複雜,但總體而言,雲的上部以正電荷為主,下部以負電荷為主。因此,雲的上、下部之間形成一個電位差。當電位差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產生放電,這就是我們常見的閃電現象。閃電的的平均電流是3萬安培,最大電流可達30萬安培。閃電的電壓很高,約為1億至10億伏特。一箇中等強度雷暴的功率可達一千萬瓦,相當於一座小型核電站的輸出功率。放電過程中,由於閃道中溫度驟增,使空氣體積急劇膨脹,從而產生衝擊波,導致強烈的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