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為什麼不打雷呢

  雷電,是伴有閃電和雷鳴的一種雄偉壯觀而又有點令人生畏的放電現象。不過為什麼冬天不打雷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冬天不打雷的原因

  在春、夏時節,人們比較容易看到又下雨又打雷的景象。雷電是帶電雲層之間的放電現象,或者是帶電雲層與地面之間的放電現象。

  雷雨雲是如何帶電的呢?這與溫度有關。春、夏時節氣溫高,空氣中大量的水蒸氣被太陽光輻射發生電離,使得雲層中存在大量的正電荷和負電荷。這些正負電荷在風力的作用下,在地磁場中沿東西方向運動時,會發生偏移。如果風向是從東向西,正電荷就會向下運動,負電荷就會向上運動;反之,如果風向是自西向東,正電荷會向上運動,負電荷會向下運動。因此,風力越大,正負電荷的積聚越多,上下雲層之間的電壓就越高。當帶正電的雲團和帶負電的雲團靠近時,就會擊穿兩者中間的空氣分子,造成電子流的定向移動,電流產生的熱使空氣迅速膨脹爆炸,發熱發光,發光的就是閃電,膨脹爆炸發出巨大聲響就是打雷。

  以上所述是帶電雲層之間的放電現象,帶電雲層與地面之間的放電現象是怎樣產生的呢?如果帶電雲層帶的是正電荷,在靠近地面時,會吸引大量地面上的電子靠近,首先在高的建築物或者是樹木上積聚,所以雷雨天在這些地方避雨往往造成雷擊事件。如果帶電雲層帶的是負電荷,在靠近地面時,會排斥地面上的電子而遠離,使比較高的建築物或樹木帶上正電,同樣也易發生相同的事故。

  明白了打雷的原理,我們再來看冬天下雨為何少打雷或不打雷。冬天,天氣寒冷而乾燥,太陽輻射比較弱,在空氣中不容易發生空氣分子的電離。就算風力再大,也不會形成帶電雲層。所以,冬天下雨不常打雷。但有時冬天天氣偏暖,暖溼空氣勢力較強,當北方偶有較強冷空氣南下,暖溼空氣被迫抬升,對流加劇,使空氣分子的電離到達一定程度,也會形成雷陣雨,出現所謂“雷打冬”的現象。

  雷擊易發生的部位

  1.缺少避雷裝置或避雷裝置不合格的高大建築物、儲罐等

  2.沒有良好接地的金屬屋頂

  3.潮溼或空曠地區的建築物、樹本等

  4.由於煙氣的導電性,煙囪特別易遭雷擊

  5.建築物上有無線電而又沒有避雷器和沒有良好接地的地方。

  預防雷電的方法

  應急要點:

  1.注意關閉門窗,室內人員應遠離門窗、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

  2.關閉家用電器,拔掉電源插頭,防止雷電從電源線入侵。

  3.在室外時,要及時躲避,不要在空曠的野外停留。在空曠的野外無處躲避時,應儘量尋找低窪之處***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體高度。

  4.遠離孤立的大樹、高塔、電線杆、廣告牌

  5.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划船、釣魚等水上活動。

  6.如多人共處室外,相互之間不要擠靠,以防雷擊中後電流互相傳到。

  專家提示:

  1.高大建築物上必須安裝避雷裝置,防禦雷擊災害。

  2.在戶外不要使用手機

  3.對被雷擊中人員,應立即採用心肺復甦法搶救。

  4.雷雨天儘量少洗澡,太陽能熱水器使用者切忌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