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為什麼要剪窗花

  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一一一窗花。春節要剪窗花有什麼意義嗎?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春節要剪窗花的意義

  窗花是漢族民間剪紙中分佈最廣、數量最大、最為普及的品種。其他剪紙品種都是在窗花基礎上發展與延伸。南北各地農村在春節期間都要貼窗花;其一、以此達到裝點環境、渲染氣氛的目的,並寄託著辭舊迎新、接福納祥的願望。窗花無論題材、表現手法、剪刻技藝都是剪紙藝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近、現代窗花兼職已漸漸形成獨立的藝術門類,但由於它們最初源於民間喜慶或民俗活動中的剪貼畫,且多貼於農村窗戶的白紙上而被稱為“窗花”。窗花對每個人來講,是一個能引起許多流連和情感的美妙稱謂。農曆正月初一,俗稱春節,這一天,貼窗花裝飾居室環境成為中國春節喜慶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其二、窗花的民俗作用最為集中,不僅美化生活環境,而且寄託著對生活理想的追求與渴望。祈祝生活富裕、後代昌隆、人壽年豐及辟邪迎祥等是窗花表現最多的主題,體現了窗花古老而豐富的文化內涵。[2] 從流傳在江南地區的窗花樣式可以看出,窗花比其他剪紙樣式更能代表剪紙的藝術語言。窗花剪紙的工藝特徵已超越了民俗活動單純的裝飾功能,從而改變了剪紙單一形態的發展格局。如甘肅的浮雕窗花剪紙,運用紙紮的工藝;河北的染色窗花借鑑了民間彩繪;南通的絲織品窗花把紙與紡織品有機結合在一起。窗花剪紙作為節日的一種民俗活動的內容,不僅美化了民居環境,更重要的是成為人們審美交流的物件。其三、窗花與立春關係密切,是自古以來人們迎春的方式。為了迎春,中國許多地區特別是北方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窗花。唐代詩人李商隱曾在詩中寫道:“鏤金作勝傳荊俗,剪綠為人起晉風”。其四、窗花有相當的內容表現農民生活,如耕種、紡織、牧羊、養雞等。除此,窗花還有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等題材。另外,花鳥蟲魚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見。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

  窗花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窗花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因窗花的購買者多為農民,窗花有相當的內容表現農民生活,如耕種、紡織、打魚、牧羊、餵豬、養雞等。除此,窗花還有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等題材。

  另外,花鳥蟲魚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見。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窗花的張貼,一般在掃塵之後進行。窗花,是有各種顏色、各種圖案的民間剪紙藝術品。這種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間風俗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山西民間的剪紙,尤其是窗花剪紙,充滿山西民間的鄉土氣息,濃郁的鄉土風味。什麼“喜鵲登梅”、“二龍戲珠”、“孔雀開屏”、“天女散花”以及各種花、卉、蟲、魚、鳥的圖案,表示了農民對未來生活寄託的美好希望。剪紙,與立春這個節令有著密切關係,唐代詩人李商隱曾在詩中寫道:“鏤金作勝傳荊俗,剪綠為人起晉風”。詩中的“荊俗”、“晉風”就點明瞭這種風氣。而且明確言明瞭晉人的風俗。宋、元以後,剪貼窗花迎春的時間便由立春改為春節,人們用剪紙表達自己慶賀春來人間的歡樂心情。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窗花的剪刻形式一是單色剪刻,多用於大紅紙剪紙,應用地區較廣。

  二是套色剪紙,一股用於宮廷、商鋪子的大窗或廳堂和門面的窗戶。

  三是浮雕剪紙,流行於甘肅、青海一帶,它將剪刻與紙疊工藝融為一體,風格別具。四是彩色窗花,又有染色和襯色之分。染色窗花以河北豐寧、蔚縣所出最為出名。先刻後染,色澤明豔,光影效果極佳。襯色窗花以廣東佛山所產最為著名,用金箔紙和錫箔紙剪刻出主體紋樣,背襯各色彩紙,金碧輝煌、富麗典雅。這種做法叫做“銅襯料”。山東的窗花多直條,適合該地直櫺窗;西北的窗花用“十”字將完整的剪紙分成四大塊。為了不影響室內採光,窗花多為陽剪,以求得較多鏤空的面積。窗花的外輪廓和窗架之間要求舒密有致、構圖格局均衡。為追求清新、亮堂、明快的室內裝飾效果,窗花剪刻多用細線造型,達到鏤空玲瓏的視覺效果。

  春節時,民間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