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生孩子為什麼不用坐月子

  很多人好奇為什麼外國人不用坐月子,而中國人懷孕和月子禁忌卻那麼多。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外國人生完孩子不用坐月子的原因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外國人不用做月子的原因

  營養素在懷孕期間的缺乏,會通過妊娠反應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B1、葉酸缺乏,會伴隨噁心、嘔吐、疲倦、肌肉軟弱無力等現象。葉酸是合成核酸的必需物質,缺乏的話胎兒會出現貧血、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全、兔脣,甚至死胎、流產。其他B族缺乏也會導致流產等現象。

  儘管胎兒的血液與媽媽的血液不會混合,他們只是通過胎盤來交換雙方血液中的營養物質,但這種交換幾乎是單向的。媽媽將營養素通過動脈送給胎兒,而胎兒將代謝廢物和毒素送到媽媽的靜脈之中。如此一來,媽媽的血液中廢物突然增多,這便會極大地增加肝腎的負擔***這也是噁心、嘔吐的原因之一***。此時,媽媽便會需要更多的維生素C來解毒與排毒。

  關於蛋白質,中國人以植物來源為主,而植物來源的蛋白質並不是優良蛋白質,因此,中國孕婦在孕中期每天要額外增加15g、孕晚期增加25g的蛋白質來源。相同的需求量,因歐美孕婦以肉蛋奶為主要蛋白質來源,因此,她們只需每日增加9g即可。況且,蛋白質的代謝需要B族的參與,假使B族缺乏的話,一個孕婦是很難處理這多出來的幾十克蛋白質的。

  關於鈣,新生嬰兒的骨骼中所有的鈣質,都是從媽媽那裡得來的。而鈣質的生理功能有很多,比如可以提升免疫力、提供肌肉收縮的動力、健全神經系統等等。當媽媽流失了大量的鈣質卻不能儘快補充的話,抵抗力是非常弱的。因此,在民間認識當中,坐月子是不能開窗戶的,否則容易受風得病。

  而同樣是鈣質***包括鎂***,在美國孕產婦的營養結構調查中,我們會驚異地發現,她們在孕前、孕中及孕後的攝入竟然沒有明顯的變化。原因就是,歐美的飲食習慣決定了她們鈣質來源的豐富。同蛋白質一樣,她們同樣不需要在產後額外大量補充鈣質。蛋白質與鈣質的充足,表現為她們在懷孕及生產後的抵抗力與正常女性相比並沒有太大區別。因此,她們沒必要在生產後蜷縮在捂得密不透風的房間裡。開開心心地出外晒太陽合成維生素D,對她們和她們的孩子來說,會是補充鈣質的更佳選擇。

  幾種重要營養素的流失,外國的媽媽們來得比中國媽媽要少,因此生產後遺症對她們來說沒有那麼嚴重。這就決定了她們沒有形成坐月子的風俗。

  中國婦女坐月子禁忌

  1.日常護理方面

  忌用冷水洗漱或清潔物品。洗手、洗漱或者清潔奶瓶等都應該用溫水,切記不能直接用冷水,否則會導致身體更加虛弱,甚至受涼感染風寒。

  忌提重物。產後提重物可能導致用力過度而使腹部肌肉受到拉扯,對於身體還沒有恢復,並且經常會伴有腰痠背痛的產婦,用力不當很可能會發生內部出血的情況。此外傷口癒合的階段提重物也可能導致傷口再度開裂。

  忌過度勞累。產婦身體很虛弱,需要及時補充營養,調理身體,要多注意休息,最好不要幹粗活、體力活,以防止過度勞累影響恢復,但可以進行一些適當的溫和的運動。

  2.心態情緒方面

  忌傷心流淚。一些沒有生產經驗的媽媽會因為產後的系列挫折,如身材走樣,哺乳失敗等原因而憂慮、傷心哭泣,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此外經常流淚、看電視等,對眼睛的傷害也大。

  3.夫妻關係方面

  忌有性行為。月子是產婦調理身體,恢復元氣的最佳時機,性行為如果進行得過早,可能不利於傷口恢復,也可能進一步對女性身體造成傷害。產後6-8周子宮差不多能恢復正常,此時恢復性生活更為合適。

  4.飲食禁忌事項

  辛辣刺激,寒涼的食物。產後的媽媽多數身體較虛弱,多瘀,因此切忌吃一些寒涼的,生冷的食物。由於產婦產後失血傷津,較多的內熱陰虛,因此一些辛辣的食物如大蒜,大蔥,辣椒,姜等也要忌口。吃了辛辣的食物,不但容易導致便祕、痔瘡等,而且還有可能會經由母乳汁影響新生兒的腸胃功能。如果吃一些生冷的食物,則會傷害胃部,寒涼的食物容易導致血凝,惡露排不出體外,會導致產後媽媽身體疼痛,腹部疼痛等眾多的疾病。

  不適合大補。人和動物的生育有著眾多相似的地方,產婦在妊娠時期已經為後來的生產做出了充足的準備。倘若大量食用過於滋補的食物,不僅會使產婦患上肥胖症,而且可能會引起多種的疾病。如果產婦有肥胖症的話會致使乳汁中含有的脂肪量大大增多,甚至會導致新生兒的肥胖病或者腹瀉等。

  多食蔬菜類,水果類。蔬菜和水果中會含有人體所需的大量維生素。傳統觀念認為,蔬菜和水果“水氣大”,如果吃得過多會傷害了身體,但是食用新鮮乾淨的水果和蔬菜,不但能及時補充蛋類,肉類所不具備的纖維素和維生素C,而且還能夠激起食慾,增強產婦的消化功能以及排便,以防產婦便祕的威脅。

  產後坐月子誤區

  忌不刷牙

  做月子要正確刷牙

  很多老一輩的總是叮囑產婦坐月子一個月不要刷牙,否則“生一個娃,掉一顆牙”。這實質上是反映出孕產婦不注意口腔牙齒衛生的危害。有人錯誤地理解為產婦不能刷牙,這也是造成孕產婦牙齒脫落的原因。傳統習俗認為,產婦刷牙會引起牙痛病,這恰恰與醫學科學的道理相反,其實不刷牙,汙垢得不到及時清除,會增加齲齒、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發生而引起牙痛病。

  婦女在懷孕後,由於內分泌的變化,或維生素C的攝入不足,可以有牙齦充血、水腫,容易出血,特別是刷牙時出血。另外,懷孕後牙齒的礦物質往往補充不足,牙齒的堅固性差。這些情況已對牙齒不利,再不注意口腔衛生,使口腔內的細菌增多,在大量細菌作用下,食物殘渣中的糖類得以發酵、產酸,導致牙齒脫鈣,形成齲齒,不會碰到冷水而留下月子病。

  產後宜多喝湯

  產後應多補充水分。不過,新媽媽大多乳腺管還未完全通暢,不要太急著喝催奶的湯,不然在產後前兩三天的漲奶期可能會痛得你直想哭的。你可以喝一點蛋湯、魚湯***鯽魚湯除外,鯽魚湯催奶***等較為清淡的湯***母乳餵養的嬰兒會因母親食用了較鹹的湯而出現嘴脣起泡等現象***,但夏季因出汗較多,可在湯中加少許的鹽。

  產後不能喝水

  一些來自臺灣的坐月子公司宣傳說產後不能喝水,喝了水會引起內臟下垂等後果,但中西醫理論方面都沒有任何依據。其實只是產後前2周喝水不宜過多,飲水過多會引起水腫,影響產後恢復。

  忌生冷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產婦由於分娩消耗大量體力,分娩後體內激素水平大大下降,新生兒和胎盤的娩出,都使得產婦代謝降低,體質大多從內熱到虛寒。因此,中醫主張產後宜溫,過於生冷的食物不宜多吃。如冷飲、冷菜、涼拌菜等,從冰箱裡拿出的來水果和菜最好溫熱過再吃。

  愛心提醒:一些涼拌的菜未經高溫消毒,新媽媽產後體質較弱,抵抗力差,容易引起胃腸炎等消化道疾病。一些寒性的水果,如西瓜、梨等不宜多食,對於某些脾胃虛弱者,可能引起拉肚子。當然,在夏季可以少量食用,注意量不宜多。

  其實產後也可以吃蔬菜,而且要多吃。蔬菜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產後早吃多吃有利於保持腸道通暢,促進產後早日排便,這對產後恢復至關重要,還能避免產後痔瘡加重。

  忌辛辣溫燥食物

  因為辛辣溫燥食物可助內熱,而使產婦虛火上升,有可能會出現口舌生瘡,大便祕結或痔瘡等症狀,也可能通過乳汁使嬰兒內熱加重,因此飲食宜清淡,尤其在產後5~7天之內,應以軟飯、蛋湯等為主,不要吃過於油膩和麻辣的食物,例如特大蒜、辣椒、胡椒、茴香、酒、韭菜等辛辣溫燥食物和調味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