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在什麼時候發射

  2017年嫦娥五號什麼時候發射?嫦娥五號發射的主要任務是什麼?嫦娥五號是我國重點航天計劃之一,軟著陸和取樣返回的意義不在於帶回多少月岩月塵,而是掌握和應用太空技術,簡單來說是在準備載人登月並返回所需要的技術積累,而不是專門去採集月岩月塵之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嫦娥5號發射時間地點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嫦娥五號什麼時候發射_嫦娥五號幾月幾號發射日期_嫦娥5號發射時間地點

>

  嫦娥5號發射時間地點

  嫦娥五號是我國重點航天計劃之一,軟著陸和取樣返回的意義不在於帶回多少月岩月塵,而是掌握和應用太空技術,簡單來說是在準備載人登月並返回所需要的技術積累,而不是專門去採集月岩月塵之類。我國計劃,將於2017年11月底發射8.2噸重的嫦娥五號,發射地點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8.2噸重的嫦娥五號將於2017年11月底,由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發射。

  此次任務有望實現我國開展航天活動以來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取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里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目前,研製者們正在開展嫦娥五號總裝測試階段各項相關工作,嫦娥五號技術狀態和質量受控,計劃進展順利。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曾表示,我國將在今年12月前後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月球軟著陸以及取樣返回。這意味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即將完成。

  嫦娥五號技術難點

  第一關是“分離面多”。相較於神舟飛船和“嫦娥三號”均只有兩個部分需要分離,即兩個分離面,“嫦娥五號”有5個分離面,分別是軌道器和著陸器組合體、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軌道器和支撐艙及軌道器與對接支架。這些分離面都必須“一次性成功”。

  第二關是“模式複雜”。彭濤說,探測器需要經歷多個飛行階段,還需要完成月面取樣、月面起飛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地球大氣高速再入返回著陸等關鍵環節,並且設計約束多。

  其中,上升器與軌道器需要在距離地球38萬千米的月球軌道上完成對接,在這裡無法藉助衛星導航的幫助,需要依靠探測器自身實現交會對接。

  第三關是“細節嚴酷”。為獲取月壤樣品,“嫦娥五號”無人取樣器將通過取樣鑽頭深入月球內部和取樣機械臂月球表面取樣兩種方法,再把樣品轉移到上升器,由上升器與軌道器對接,最終把樣品轉移到返回器,整個環節必須分毫不差。

  第四關是“溫度控制”。月球表面白天溫度約零上180攝氏度,夜間零下150攝氏度,晝夜溫差約330攝氏度。另外上升器發動機點火瞬間達到上千攝氏度,如何避免燒燬上升器和著陸器,對研製團隊提出挑戰。

  第五關是“瘦身壓力”。彭濤說,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對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重量有嚴格的約束,一方面要儘可能對分系統進行“瘦身”,另一方面,因為備份產品較少,必須確保質量可靠。

  嫦娥五號探測器主要任務

  嫦娥五號主要任務是月球取樣返回,

  它要面對取樣、上升、對接和高速再入等四個主要技術難題。根據日前的設計方案,嫦娥五號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等多個部分組成,其中著陸器將進行月面軟著陸,並自動進行月面取樣、樣品封裝等操作,將樣品由著陸器的上升段攜帶升空進入月球軌道,與環月軌道上的軌道器對接,將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內部,最後軌道器攜帶返回器點火機動,從環月軌道直接返回地球,返回器將在再入大氣層前分離,最後降落在我國北方的內蒙古草原上。

  從這個軌道器、著陸器以及環月軌道對接的複雜設計方案看,嫦娥五號完全就是無人版的阿波羅登月,當前同樣計劃使用類似設計的深空探測器方案,是美國尚未立項的火星取樣返回探測器***MSR***,不過MSR最早也要2024以後發射,

  而我國的嫦娥五號預計2018年左右就要使用長征五號火箭發射,嫦娥五號取樣返回的複雜性和先進性在已有和正在研製中的深空探測器裡是空前的。當前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的變推力發動機、交會對接微波雷達和鐳射雷達的研製都在緊密鑼鼓的進行中,著陸器上升段和軌道器所使用的3000牛發動機首次整機試車圓滿成功,已經轉入初樣研製階段。嫦娥五號可以攜帶約2千克樣本返回地球,這是使用複雜的月球軌道對接設計的結果,之前的蘇聯Luna 16探測器整體落月,最終取回樣品僅有100克。

  按照我國航天的慣例,

  嫦娥五號肯定還有一個備份星,如果嫦娥五號任務順利的話,它很可能賦予嫦娥六號的編號,增減部分裝置提高技術水平,根據探月一期和二期的月球探測成果,選取探測價值更大區域如月球極區或是在月球背面取樣返回。不過嫦娥六號還太過遙遠,很難對此做出有效的預測。

  嫦娥五號返回艙已經在研製之中,從奔月軌道上返回的航天器有著很大的速度,如果無法減速,那麼就會“彈”出地球大氣層,再入之後的返回艙速度將達到每小時4萬公里左右,相當於32馬赫左右,迄今為止中國設計的飛船沒有達到如此高的再入速度,因此如何安全控制返回艙重返大氣層是嫦娥5號能否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