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氣為什麼要吃糯米飯

  大寒節氣到,對於廣東人而言就要吃糯米飯了,那麼大寒為什麼要吃糯米飯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大寒節氣吃糯米飯的由來,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寒節氣吃糯米飯的由來

  大寒吃糯米飯是一種習俗。大寒是二十四氣節最後一個氣節,也是整個冬天感覺最冷的一天,故名曰“大寒”。在這一天,廣東人不僅穿得最多,而且也會吃一些暖胃的東西以禦寒,比如糯米飯。糯米暖胃養胃,補氣血,最適合寒冷的冬天吃,吃完全身上下都感到暖呼呼。

  舊時窮苦人家屋漏牆透,被席單薄,防寒條件太過簡陋,每到這一天都要面對苦寒的煎熬。而中醫認為,糯米其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於是老百姓們一試,果然覺得胃裡暖烘烘的,就像揣了個小暖爐,不再怕寒氣入侵了,於是大寒日吃糯米飯這種風俗開始流傳起來。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中醫理論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廣東人俗語有:“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一般家家戶戶都有吃糯米飯的習慣。

  糯米是一種溫和的滋補品,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食慾減少、洩瀉和氣虛引起的汗虛、氣短無力、妊娠腹墜脹等症。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及澱粉等,為溫補強壯品。

  糯米飯並不只是把糯米煮成飯那麼簡單,它裡面會配上炒香了的“臘味”***廣東人統稱臘腸和臘肉為“臘味”***、芫茜蔥花等材料,吃起來特別香。

  臘味是煮糯米飯必備的,一方面是脂肪含量高,抵寒;另一方面糯米本身粘性大,飯氣味重,需要一些油脂類摻和吃起來才香。以前窮苦人家煮的糯米飯,配料不大講究,一般就只放自家醃製的臘腸和臘肉,外加點大頭菜,奢侈一點的就放幾顆油爆花生。

  大寒節氣吃什麼蔬菜

  1、胡蘿蔔

  冬季寒冷而乾燥,是胃病極易復發的季節,多吃些胡蘿蔔有助於養胃。胡蘿蔔的養胃祕訣就在於富含大量的胡蘿蔔素,能夠明目養神、滋潤腸胃。也就是中國醫學所認為:下氣補中,利脾膈,潤腸胃,安五臟。

  2、南瓜

  南瓜含有豐富的粗纖維、維生素A和視黃醇,對於經常加班、熬夜的電腦一族有很好的養肝護目、潤腸減脂的作用,另外南瓜裡面含鉀尤多,且鉀鈉比例、鈣鎂比例非常合理,可以平衡體液鹽濃度,排水消除水腫。

  3、紅椒

  辣椒中的辣椒素可促進新陳代謝,幫助人體抗寒抗潮,同時還有助於降低心臟病及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吃辣也能讓人迅速獲得滿足感,從而吃得更少。需要提醒的是,吃辣也應該有度,否則會適得其反。

  4、菠菜

  菠菜是很好的養生食物。它味甘、辛、性涼,入腸、胃經,具有滋陰平肝、潤腸止渴、補血止血、通血脈、助消化、利五臟的功效,既可以補肝養血,又具有改善人體新陳代謝、增強人體抵抗力的作用。

  5、蓮藕

  蓮藕通常都是在冬天的時候成熟,因此冬天是吃蓮藕的最好時節。冬天的蓮藕與其他季節相比,是更加的鮮嫩可口,而且營養價值也更高。中醫認為,蓮藕味甘性涼,能清熱生津,涼血止血,補益十二經脈血氣,平體內陽熱過盛、火旺,熟食蓮藕能補益脾胃、止瀉、益血、生肌。

  6、山藥

  山藥是藥食同源的滋補佳品,特別適合冬季養生食用。其性平、味甘,具有健脾補肺、益腎固精等多種功效。山藥黏液質含有膽鹼,可防止體內脂肪沉積在血管壁,保持血管彈性,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還可強化肝臟和腎臟的結締組織,保持消化道、呼吸道及關節腔的潤滑。

  7、姜

  生薑含多種活性成分,按中醫理論,生薑具有解毒、利膽、消炎、祛寒去溼活血、暖胃、止嘔、消水腫、消除體內垃圾等作用。生薑含揮發油,可加速血液迴圈;生薑含有薑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道、促使消化的功能;生薑還含有姜酚,可減少膽結石的發生。

  8、香菜

  中醫認為,香菜性味辛、溫,入肺、脾經,有發汗透疹,消食下氣之功,適用於感冒、小兒麻疹或風疹透發不暢、飲食積滯、消化不良等。香菜含揮發油、維生素C、蘋果酸鉀等。香菜的香氣是由醇類和烯類組成的揮發油及蘋果酸鉀引起的,入食後可增加胃液分泌,增進食慾,調節胃腸蠕動,提高消化力。

  9、白菜

  大白菜中的維生素C含量高達30mg-40mg/100g,在同類蔬菜中屬於高含量。維生素C有美容護膚的功效,再加上大白菜水分含量很高,所以大白菜是冬季必備蔬菜。提醒大家,在烹飪白菜的時候,儘量選擇醋溜,因為維生素C在酸性環境中會得到更好的保留哦。

  10、白蘿蔔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冬季正是食用蘿蔔的好時節。冬天人的活動量減少,容易產生積食,蘿蔔既能清熱,又有助於消食化滯,不但不會上火,更起到很好的營養滋補作用,無疑是很好的選擇。

  大寒節氣吃什麼食物

  1、八寶飯

  民間有大寒節氣吃糯米的說法,因為糯米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養胃、滋補的作用。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寶飯。糯米蒸熟,拌以糖、豬油、桂花,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肉等果料的器具內,蒸熟後再澆上糖滷汁即成。味道甜美,是節日和待客佳品。

  關於八寶飯的由來各有說法,一說是周王伐紂後的慶功美食,所謂“八寶”指的是輔佐周王的八位賢士。不過更加靠譜的解釋是八寶飯源自於江浙一帶,經由江南師傅進京做御廚才傳到北方。如今寧波、嵊州、嘉興也都保留著過年吃八寶飯的習俗。

  2、年糕

  吃“消寒糕”的習俗在北京由來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種,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選擇在“大寒”這天吃年糕,還有“年高”之意,帶著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昇的好彩頭。

  所以老北京的習俗中大寒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帶著吉祥味,也能驅散身上寒意,所以稱為“消寒糕”。

  3、雞湯

  到了寒冬季節,南京人的日常飲食多了燉湯和羹。大寒已是農曆四九前後,傳統的一九一隻雞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選擇的多為老母雞,或單燉、或新增參須、枸杞、黑木耳等合燉,寒冬裡喝雞湯真是一種享受。

  燉湯不宜使用高壓鍋,因為營養物質在小火慢燉的過程中才能慢慢釋放出來。使用高壓鍋儘管可以縮短煮熟肉的時間,卻達不到煲湯的效果。因此,熬製雞湯時應該選用砂鍋,先開大火燒煮10分鐘,後調小火慢燉。此外,在熬湯時,儘量不要揭鍋蓋,不然容易“跑氣”影響雞湯的滋味。

  4、糯米飯

  古語有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飯驅寒是傳統習俗。民間認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利於驅寒。中醫理論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加之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暖笠笠”,更是有吉祥之意。

  糯米味甘,性溫,具有禦寒滋補的功效,人們可以蒸煮糯米飯,也可以用糯米、大米、赤小豆、薏米、蓮子、枸杞子、桂圓肉、大棗等一起用旺火蒸熟,然後加點白糖,可健脾益氣、養血安神,適用於身體虛弱、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