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重陽節大家都喜歡登高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重陽節喜歡登高的原因,一起來看一看吧。

  重陽節喜歡登高的原因

  重陽節為什麼還是一個登高的日子呢?重陽時節,秋收已經完畢,農事相對比較空閒。這時山野裡的野果、藥材之類又正是成熟的季節,農民紛紛上山採集野果、藥材和供副業用的植物原料,農民們把這種採集活動叫做“小秋收”。重陽節期間天氣晴朗,氣溫涼爽,適宜於登高望遠。登高的風俗最初可能就是從此演變而來的。重陽在民眾生活中還成為秋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度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春節,那麼重陽是在秋寒新至、人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的說法。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還包含有祈福的含義。

  古人登高所到之處,沒有統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明清時,北京地區登高頗盛,《燕京歲時記》雲:“京師每屆九月九日則都人提壺攜楹,出都登高。南則天寧寺、陶然亭、龍爪槐等處,北則薊門煙樹、清淨化域等處,遠則西山八處。賦詩飲酒,烤肉分糕,詢一時之快樂也。”不論文人百姓,都喜歡登高後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貴戚富家則帶上幕帳、烤具、車馬、樂器,登高臺、土坡,架起幕帳、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並唱戲奏樂,聽歌看舞。在玉淵潭釣魚臺等處,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故宮御花園裡也有登高之山。

  人到老年,閱盡滄桑,如長江入海,恬淡浩瀚,境界闊大,這不也是中青年在登高遠眺時所能感悟和禮讚的境界嗎?所以,重陽節敬老與登高兩個主題又是和諧統一的一個大境界。

  重陽節日習俗

  ***1***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2***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3***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4***飲菊花酒

  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5***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節的其他禁忌

  忌行房事

  男女交合必以時,才能達到陰陽調和。否則,陰陽不調,不利於後代的繁衍,還會生出許多禍患。“重九"是陽數之巔峰,過後則轉為陰數,所以禁忌一切冒失的行為,小心慎行,房事也在禁忌之列。

  忌煮飯

  過去傳說”重陽不蒸粑,老虎要咬媽“。重陽節是老人節,過節這天要讓老母休息,不能因做飯而勞累。當時沒能把這個道理講清楚,就拿這個俗語來嚇唬人。

  忌送菊花

  因為菊花是祭花,送菊花不合適。

  忌說節日快樂

  重陽節是全家出去登高辟邪的日子,因此重陽節裡的祝福是“身體健康”或“全家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