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靜脈炎的治療方法

  靜脈炎是由物理因素、化學因素,汙染因素及機體因素等對血管內壁的刺激而導致血管壁的炎症表現,那麼,輸液靜脈炎是怎麼回事呢?不瞭解的話,不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歡迎大家的閱讀!

  輸液靜脈炎的危害

  1、長期輸入高濃度、刺激性較強的藥液或者藥物不相溶而造成沉澱。

  2、導管留置時間過長,固定方法不當引起區域性靜脈血管壁發生化學炎性反應。

  3、操作人員的技術不佳、無菌操作不嚴格、不適當的穿刺部位也會引起靜脈炎。

  4、較長時間在同一部位輸液,微生物由穿刺點進入或短時間內反覆多次在同一根血管周圍穿刺。

  5、輸液速度:如果短時間內大量溶液進入血管內,超出了緩衝和應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損處堆積,均可使血管內膜受刺激而發生靜脈炎。

  6、藥物溫度過低會引起血管收縮、痙攣,靜脈血流緩慢,引起靜脈炎。

  7、患者自身血管條件差。

  

  1、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避免操作中區域性消毒不嚴格或針頭被汙染,加強穿刺技術訓練,儘量一次成功,成年人使用留置針4天更換穿刺部位,出現區域性靜脈炎表現時應立即更換注射部位並查詢原因避免相關因素的影響,穿刺後針頭要固定牢靠,以防止針頭滑脫或擺動而引起靜脈損傷而誘發靜脈炎,對長期輸液者應有計劃地更換穿刺部位,切忌在同一條血管的相同部位反覆穿刺,注意保護靜脈。

  2、一般情況下,嚴禁在癱瘓的肢體行靜脈穿刺和補液,靜脈輸液最好選用上肢靜脈,因下肢靜脈血流緩慢而易產生血栓和炎症,如特殊情況需要在下肢靜脈穿刺,輸液時可抬高下肢二三十度,加強血液迴流,縮短藥物和液體在下肢靜脈的滯留時間,減輕刺激。

  3、根據溶液過藥物型別、PH、滲透壓、濃度、劑量、給藥途徑選擇適當的輸注途徑,為避免感染,減少對血管壁的刺激為原則,輸入非生理PH藥液或刺激性較強的溶液時,適當加入緩衝劑,使pH值儘量接近7.4為宜,輸入氨基酸類或其他高滲溶液時,應與其他液體混合輸入,且輸入速度宜慢,使其有充分稀釋過程,嚴格控制藥物濃度和輸液速度,濃度適宜,速度均勻緩慢,濃度過高或速度過快都容易刺激血管引起靜脈炎。

  4、天氣寒冷,液體溫度過低,輸入肢體感覺不適時,患者可自備熱水袋置於肢體區域性,切忌熱水袋溫度過高,發生燙傷。

  一旦發生靜脈炎,停止在患肢靜脈輸液並將患肢抬高制動,對穿刺部位進行消毒,使用95%乙醇溶液或50%的硫酸鎂溼熱敷,每日兩次,每次30分鐘;還可根據情況區域性使用水膠體敷料,進行熱敷或溼熱敷等處理;超短波理療,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鐘;中藥如意金黃散加醋調成糊狀,區域性外敷,每日兩次,達到鎮靜、收斂、消炎及止痛的作用;初期還可使用喜遼妥軟膏塗抹於區域性,可達到清熱除溼、疏通氣血、止痛消腫的效果。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土豆也有妙用,土豆切片敷於腫脹處,土豆中的生物鹼成分茄鹼能夠降低組織的滲透性,抑制透明質酸酶活性,從而達到清熱解毒、消炎消腫的作用如有膿性分泌物,取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如合併感染,就應該根據醫囑予以抗生素治療。

  輸液靜脈炎的護理方法

  ①應立即停止在此靜脈的輸液,拔除輸液針,患肢抬高制動;

  ②區域性熱敷,用50%硫酸鎂溶液溼熱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鐘。

  ③其他外敷方法,據報道可使用如意金黃散、溼潤燒傷膏,紅花冰片,土豆片,雲南白藥加乙醇等溼敷或貼敷,起到清熱、疏通氣血、止痛、消腫、消炎的作用。

  ④如有發熱等全身感染症狀,遵醫囑給予抗生素治療。

  如果需要長期輸液,一定及早有計劃的保護好靜脈。注射部位也最好每日更換,一旦出現靜脈炎或者有栓塞症狀,應立即停止該條靜脈給藥,並及時進行區域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