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女生愛看韓劇

  韓國電視劇進入中國始於1993年,即中韓建交的第二年,但未引起巨大反響。直至1997年的韓國電視劇《愛情是什麼》在中央電視臺播出並引發收視熱潮,韓劇開始逐漸在中國走紅。為什麼女生愛看韓劇,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女生愛看韓劇的原因

  首先,我們要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說起,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在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是需要得到滿足之後,人就會出現歸屬和愛的需要,如渴望父母、朋友、同事、上級等對其所表現的愛護與關懷、溫暖、信任、友誼,以及愛情等。

  現代都市生活,職場上爾虞我詐,人際關係淡漠,現實生活中愛的缺失。再者,快節奏的生活,急功近利的心理。使現代人普遍處於社會和生活重壓之下,人們急需一種釋放壓力的渠道。

  而韓劇唯美的畫面,舒緩的節奏,細膩的處理,豐富的情感為觀眾建構了一個日常生活的“烏托邦”,令困頓於快節奏、高競爭生活中而身心疲憊的人們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美妙的夢想之旅。我們可以在韓劇劇中呈現的藝術世界裡尋找到補償,實現自己對生活的嚮往和期待,滿足我們歸屬於愛的需要。韓國的編劇們對女性的心理需要琢磨得很細,他們知道女性需要的需要是什麼。愛,善良,堅強,這是韓劇的元素。恰恰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完全的滿足,可是在韓劇中,我們卻能完完全全的滿足這種心理上的需要。所以他們將韓劇做成一種對於在不平等的現實競爭中更容易落敗的女性,在漫長人生中更依賴情感的女性,在青春逝去後對年齡變化更為敏感的女性,瑣碎而溫暖、充滿女性理想主義的心靈盛宴,讓我們無法自撥。這一種現象,從心理學機制上講,叫做“移情”。移情是精神分析的一個用語。是指來訪者將自己過去對生活中某些重韓劇的我們,就是一位心靈受到過傷害的來訪者。

  到了這裡,我們就已經能夠了解到,為什麼女性愛看韓劇了。這是因為韓劇能夠讓女性有一種替代性的滿足,可以讓很多女性在現實生活中所受到的挫折,通過韓劇來進行心理釋放。將女性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得到的情感滿足,通過投射到韓劇中的主角上來進得到滿足尋求自我、理解自我,情感自我的需要。

  韓劇的發展

  獨自發展

  韓國電視劇***簡稱“韓劇”***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1945年,韓國從日本殖民統治之下獨立,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韓國進入了相對穩定的發展期。在此環境下韓國於60年代相繼成立了幾家廣播電視臺,開始製作播出電視劇。1962年1月19日,韓國第一部電視劇,KBS電視臺製作的《我也要做人》播出,隨後第一部日日劇《下著雪》,第一部歷史劇《童養媳》以及第一部家庭劇《繼母》也相繼播出。1987年MBC電視臺製作播出電視劇《火鳥》,標誌著迷你劇型別的誕生。[2]

  進入90年代,韓國政治民主化的發展對韓國電視機構與電視劇的製作環境起到了很大的影響,電視劇的製作方式更加依賴市場,電視劇的內容和題材也有了突破性發展。1990年韓國政府修改了電視法,縮小了KBS的規模,對民營電視臺及有線電視臺採取了鼓勵的政策。同年年底,民營的SBS電視臺成立,電視劇的製作更加社會化也更具競爭性。1992年MBC播出的《嫉妒》揭開了韓劇新型別——青春偶像劇的帷幕,隨後的電視劇《愛的火花》、《醫家兄弟》、《星夢奇緣》等延續了這一風格,並獲得了眾多年輕觀眾的青睞。同一時期,情景喜劇也逐漸成為觀眾最喜聞樂見的電視劇型別之一,與此同時,家庭劇依然受到歡迎,《愛情是什麼》、《又看》等劇均創下了非常高的收視成績。偶像劇及家庭劇的繁榮也為90年代末期逐漸形成的“韓流”態勢做出了貢獻。

  韓流熱潮

  韓國電視劇進入中國始於1993年,即中韓建交的第二年,但當時並未引起很大反響。直至1997年中央電視臺重播韓國家庭劇《愛情是什麼》並引起轟動性效應,帶動了韓國娛樂文化湧入中國並以此為契機逐漸形成韓流。[3]同一時期,韓國電視劇成批量的被周邊國家引進播出,並在許多地區引發收視熱潮,1999年,北京記者用“韓流”一詞形容這一現象,之後該詞被媒體廣泛使用,韓國媒體及學界也相繼借用韓流一詞相容本國文化輸出的盛況,後來該詞又延伸至西方,使得英語中增加了新詞彙“Hallyu”。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藍色生死戀》、《冬日戀歌》、《天國的階梯》、《大長今》等劇在各地熱播,韓國電視劇已經不僅僅侷限於本土,儼然成為流行於亞洲各國的文化勢力。僅2002年中國大陸引進播放的韓劇就有67部之多。伴隨著這股浪潮,以韓國電視劇為代表的韓國娛樂文化產業在政府的積極扶持下迅速發展,產業鏈條日趨豐富,逐漸成為支撐韓國經濟的重要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