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吃年夜飯

  年夜飯的由來除夕晚上的家宴俗稱年夜飯,也叫團圓飯.這時家庭成員要儘可能地齊全,許多遠在外地的家庭成員也總要在年夜飯之前趕回家中,為什麼除夕要吃年夜飯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吃年夜飯的原因

  除夕晚上的家宴俗稱年夜飯,也叫團圓飯。這時家庭成員要儘可能地齊全,許多遠在外地的家庭成員也總要在年夜飯之前趕回家中,因此這頓年夜飯又稱“團年”。

  我國早在漢代就有除夕吃團圓飯的習俗。舊時,由於生活水平較低,平時做不到飲食豐厚,只有到了過年時才能改善一下,因此對年夜飯的質量和內容要求較高,飯菜要儘可能豐富,一是為了解饞,二是這種充實感預示著來年的豐衣足食。

  相傳古時候,有一種頭如獅子身如壯牛的凶惡怪獸,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要跑出山來闖進村子,見人傷人,見畜傷畜。因此一到冬天,人人驚恐,村村不安。大夥兒只得搬到遠遠的地方去逃避“年”的傷害。時間長了,人們發現“年”雖凶猛,卻也害怕三樣東西:一是鮮紅的顏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聲響。於是大家商量,只要家家都具備這三樣東西,“年”就一定不敢進村了。

  到了冬天,凶惡的“年”快要出山進村侵擾了,村裡的人相互約定,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掛上用紅色塗抹的大木板,門口燒著旺旺的火堆,夜裡大家都不睡覺,在家裡敲敲打打,到處發出巨大的聲響。夜深了,“年”竄到村口,只見處處紅色,處處光亮,兼之巨響遍傳,十分害怕,趕快掉頭躲進山裡,從此不再出來危害村民和牲口了。第二天清早,全村的人聚在一起,為驅逐凶獸獲得的勝利互相祝賀道喜。這是一個多麼不易得來的日子!

  每到冬天,人們總是忘不了往年防禦“年”進村侵襲的日子,家家戶戶照樣掛上紅色木板,點著火堆,通宵敲敲打打,第二天便也相互道喜,歡慶平安。這樣代代相傳,“過年”的習俗就形成了,為了慶祝過年,過年吃年夜飯的習俗也就流傳下來了。

  飯店如何吃年夜飯?

  1. 提醒服務人員慢點上餐

  酒店裡預訂年夜飯往往爆棚,不少酒店為了減少顧客就餐時間,最大量增加顧客,會要求服務人員把消費者訂的飯菜同時端上來。但由於天涼,飯菜易冷,就餐質量難免受到影響。因此,當你就餐時,應當提醒服務人員,要求慢點上餐。

  2. 餐前不喝碳酸飲料

  不知從何時開始,各種碳酸飲料成了客人落座之後必不可少的選擇。然而,碳酸飲料不僅營養價值極低,它的碳酸氫鈉成分還會稀釋胃酸,妨礙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像兒童,不能飲酒的話,純果汁、菜汁和鮮豆漿是不錯的選擇,純酸奶對飲酒者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另外也能喝大麥茶或綠茶,可以促進腸蠕動,減少油膩食物在胃中的停留時間,且最好是喝溫熱的,比冷的更能解膩,又能保護腸胃。

  3. 海鮮的數量要控制

  “年年有魚”是很多家庭吃年夜飯必備的一道菜,除此之外不少人還喜歡點鮑魚、蠔豉、帶魚、貝類等海鮮類產品,總覺得只有吃這些才顯得宴席足夠高檔。其實,水產品儘管營養豐富,口味鮮美,卻也極易受海洋汙染。像貝類海鮮們,它們呼吸的時候會濾出海水留下海水中的重金屬雜質。魚類能夠吸收並累積比附近海水濃度高出2000倍的汙染物質,這些化學毒物長期彙集在魚鰓、肌肉和脂肪裡,致使魚體中毒。建議每餐的水產品控制在1~3個菜,食用量也要適當控制,每餐不超過200克為好。

  4. 主食不能忘記

  不少人在年夜飯餐桌上不吃主食只管吃菜,這是絕對錯誤的。空腹食用大量富含蛋白質而缺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不僅對消化無益,其中的蛋白質還會被浪費,併產生廢物。從營養和健康角度來說,如果不喝酒,餐前不妨上一小碗米飯,或者一小碗粥。最好的主食應以粗糧為主,包括全麥、玉米、燕麥、紅薯等。它們具有良好的清火解膩的作用,這樣既能減少蛋白質的浪費,還能減輕油膩食物傷胃的問題。

  5. 學會葷素搭配

  眾所周知,蔬菜中的膳食纖維有促進胃腸蠕動、解除油膩的作用,特別是蘿蔔、洋蔥。吃生蘿蔔,對胃部脹滿有緩解作用。洋蔥幾乎不含脂肪,有平肝、潤腸的功能,能減少油膩感和抑制高脂肪飲食引起的膽固醇升高。

  不少水果有解油膩作用。例如木瓜富含17種以上的氨基酸及豐富的維生素C及鈣、鐵等,特別是含有獨特的蛋白酶。山楂有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血膽固醇,促進脂肪代謝的作用。蘋果含豐富的鉀,富含的果膠具有降低血中膽固醇作用,對解油膩有好處。

  在年夜飯容易大魚大肉的餐桌上,搭配多種蔬菜和水果,有助於清油清脂。

  年夜飯的習俗

  辭年,就是在除夕吃豐盛的晚餐,俗話叫做“年夜飯”,也有的地方叫做“團年飯”、“閤家歡”、“分歲酒”、“守歲酒”、“辭歲酒”。辭歲之風自晉朝以來就很盛行,當夜骨肉團聚,兒孫繞膝,燈紅酒綠,共話團圓。接著就是守歲。

  江南每年吃年夜飯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把大門關起來,不能大聲說話,不能敲擊碗筷。吃完年飯後,就要將桌子的碗筷收拾乾淨,再開啟大門,這叫做閉門生財,開門大吉。

  這規矩習俗據說是為了哄騙鐵柺李而傳下來的。

  原來吃年飯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是開著大門的。玉皇大帝想了解民間疾苦,於是派鐵柺李在此時下凡檢視。鐵柺李是個跛腳叫花仙。因此便在人間吃年飯的時候,提著籃子跛著腳沿街到各家乞討。討完飯,他把討來的東西提給玉皇大帝看,誰家窮,誰家富,一看就知道了。據此,富的,玉皇大帝便命令有關神仙讓他一年遭幾次災,不要太富;窮的,則讓他發幾次財,不要太窮了。

  這事兒慢慢傳到了人間,有一戶人家,比別人都奸,很快想到了應對之策。吃年飯時,把大門關得緊緊的,家人誰也不準大聲說話,等鐵柺李來討飯時,他家年飯已經吃過,開啟大門時,桌上空空蕩蕩的,無以施捨給鐵柺李,鐵柺李一看,這家夠窮了,連年飯都吃不起,於是在他家門口放上幾個元寶就走了。這下,這戶人家便發了,但沒有不透風的牆,別家也看出了他家發財的原因,便都跟著學起來。誰知道鐵柺李見家家都關著門吃年飯,便知人們已經知道了他的任務,就不再到人間來討飯察貧富了。可是關著大門吃年飯的習慣,卻從此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