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為什麼是黑白的原因介紹

  圈胖嘟嘟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大家都知道熊貓是黑白的,但是卻沒想過為什麼熊貓是黑白的。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熊貓是黑白的原因,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熊貓是黑白的原因

  自然選擇與遺傳變異

  大熊貓為什麼是黑白的?對這一問題有幾種可能的解釋。

  首先是自然選擇說。研究發現,自然界中的黑白色可以和很多環境色調相協調。熊貓出現在第四紀冰期,在那個白雪皚皚的寒冷世界,熊貓的黑白色可以在雪地裡隱蔽自己,從而躲避天敵。很多時候,具有黑白色斑的動物可以打破輪廓線,讓捕獵者不容易判斷對方的具體位置和距離,例如斑馬的斑紋很顯眼,但是一群斑馬在一起的時候,身上的線條彼此混雜,捕獵者很難判斷某隻具體的斑馬位置而發起有效攻擊,這是動物與生俱來的一種“障眼法”。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了,既然是自然選擇為什麼在數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大熊貓的生存環境早已發生了改變,卻還是黑白相間的被毛呢?像北極熊、棕熊毛色的環境適應性豈不是更強?其實,即使在今天,大熊貓依然喜歡寒冷的高山,一年中有幾乎半年生活在白雪皚皚的冰雪世界,大熊貓呆在雪地裡很難分清是石塊還是熊貓。

  我們說一下大熊貓的分類地位。目前,科學界對大熊貓的分類地位有三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大熊貓應屬於單獨的熊貓科,一種認為它和小熊貓同屬於浣熊科,還有一種認為大熊貓是熊科的八種之一。通過分子生物學對其DNA研究,可以得知大熊貓與熊科動物們是近親。不過,從熊科的分化來看,大熊貓算是個異類。2010年大熊貓的基因組草圖完成後,科學家對大熊貓的起源和進化研究也有了新的進展。大熊貓曾經生活在中國西南部以及周邊的國家,在60-70萬年前和4萬年前有過兩次種群的高峰;在20萬年前和1.2萬年前則出現兩次種群瓶頸,隨後種群不斷在減小,棲息地也出現分化,一直持續到現在,最終形成了現今的六個大熊貓種群。

  大熊貓的六個種群都有同樣的被毛形態,也就是黑白相間的大熊貓可能60萬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但是,這個變異是如何從眾多其他被毛形態中脫穎而出的,目前的科學研究還很難解釋。

  大熊貓的棲息環境

  大熊貓棲於中國長江上游的高山深谷,為東南季風的迎風面,氣候溫涼潮溼,其溼度常在80%以上,它們是一種喜溼性動物。大熊貓生活的6塊狹長地帶,包括岷山、邛崍山、涼山、大相嶺、小相嶺及秦嶺等幾大山系,橫跨川、陝、甘3省的45個縣***市***,棲息地面積達20000平方公里以上,種群數量約1600只,其中80%以上分佈於四川境內。它們活動的區域多在坳溝、山腹窪地、河谷階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緩坡地形。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類生長良好,氣溫相對較為穩定,隱蔽條件良好,食物資源和水源都很豐富。

  大熊貓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裡,那裡常年空氣稀薄,雲霧繚繞,氣溫低於20℃。一些其他的因素也會影響野外大熊貓的分佈和密度:竹子、地形、水源的分佈,是否有藏身處和哺育幼仔的巢穴以及山勢等。人為的干擾是現今影響大熊貓分佈的主要因素。

  大熊貓具有不懼寒溼,從不冬眠的性格。哪怕氣溫在-4~14℃它們仍然穿行於被白雪壓得很厚的竹叢中。它們也不怕潮溼,總愛在溼度80%以上的陰溼天地裡生活。

  大熊貓的種群現狀

  大熊貓的分佈區已經相當狹小,實際上它的分佈地點僅限於中國陝西秦嶺南坡,甘肅、四川交界的岷山,四川的邛崍山、大相嶺、小相嶺和大小涼山等彼此分割的6個分佈區域,棲息於海拔為1400米~3600米之間的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亞高山針葉林帶的山地竹林中,總面積為29500平方公里。每個區域又由於高山、河流或公路、耕地等人為因素的影響,再被分離成更小的單位,所以棲息地實際面積不足總面積的20%,僅有約5900平方公里。總計全中國有30個小的種群,總數為1000只左右。其中除四川臥龍外,每個種群不足50只,有的僅有10餘隻。支離破碎的棲息地和孤立分佈的生存狀態對於大熊貓的繁殖和抵抗自然災害都是十分不利的。

  由於近親繁殖不可避免,使得大熊貓致隱性基因的純合,後代生命力降低,甚至畸型或致死。這種現象在動物園內人工飼養的大熊貓中也是一個嚴峻的問題,絕大多數個體是來自於同一野生地區,使很多在動物園中繁殖的幼仔在出生後出現畸型或者發育不良,大部分早期夭亡,種群難以得到維持和發展。

  因為大熊貓是世界上極其寶貴的自然歷史遺產,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其生存和保護現狀,為世人所關注。保護大熊貓的根本措施是保護大熊貓的棲息地,促進野外和飼養大熊貓的繁殖,完善和強化管理手段,採取科學的方法,為大熊貓的生存創造必需的條件,穩定進而發展大熊貓種群數量,發展和恢復大熊貓的潛在棲息。

  截止2011年底,全世界圈養單位共圈養熊貓333只。能夠經常維持10只以上飼養種群的單位僅有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陝西省珍惜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和北京動物園4家。大熊貓屬於高度瀕危的物種。

  2015年2月,中國國家林業局釋出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中國大熊貓保護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13年底,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1864只,較第三次調查增長16.8%;棲息地面積達258萬公頃,增長11.8%;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375只。

  2016年5月5日13時30分,四川省雅安寶興縣村民在採野菜過程中發現一隻受傷野生大熊貓。受傷大熊貓為雄性,年齡為4歲左右,體重44公斤,耳朵、背部、右後腿、尾部都有明顯傷情。在經過雅安市人民醫院外科專家會診並施行清創、安插呼吸機等一切可能的救助方式之後,大熊貓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於6日14時50分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