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孩子方法總結

  對於孩子的教育,不同的家長有著不同的方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一***

  要教孩子懂得感恩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該讓孩子懂得這個道理。人們都說,父母是最無私的,不要求孩子回報。我覺得,這不是美徳,對於今天的獨生子女,父母應該要求回報,其目的是教會孩子怎樣去回報自己的家人,怎樣去回報社會。不向孩子討要贍養費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讓孩子知道感恩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今天有許多在家人溺愛中長大的獨生子女,從沒有過回報的意識。他們認為別人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不需要謝謝,更不需要回報。他是核心,一家人圍著孩子轉就好比地球圍著太陽轉一樣,是自然規律,天經地義。一旦做的不好,家長就罪責難逃。媽媽做好了飯菜,孩子不問這飯菜是怎麼來的,不問媽媽為這頓飯菜付出了多少辛苦,也不管長輩們是否吃過,上桌就吃,吃得不順口,還要大喊大叫鬧絕食。媽媽給的零用錢,孩子理所當然地收下,還不時說著''怎麼才這麼少,摳門兒!花起錢來,孩子大手大腳,一次可以買十幾串羊肉,幾十瓶飲料請客。孩子從末想過,爸爸媽媽掙錢有多麼不容易。孩子為什麼不珍惜父母的勞動,為什麼不珍惜錢和物,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一切是怎麼來的,以為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切都來得容易,他享用理所當然。甚至還有孩子要狀告父母動了他壓稅錢的怪現象,更有媒體說,用壓稅錢交學費,家長違反了教育法,我不知道這會不會讓孩子混淆了是非的概念。 孩子通常認為自己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家庭環境不夠優越,或者是老師教的不好。自己找不到工作,是因為家長沒有門路。他們甚至連男歡女愛的激情也是為了他人,家長不準備好一切,他們願意一輩子獨身。即使傳宗接代,也是為父母盡孝的所為。在他們心裡絲毫沒有責任和感恩。

  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是該他自己做的是很有必要的,讓孩子接觸一生活的艱辛,體驗一下掙錢的不易,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報恩感。能磨練孩子的學習毅力,任何事情都是功在其外,成功之道都是反道。千萬不要剝奪孩子實踐報恩的機會。你可以為孩子做些事情,但一定要讓孩子知道這是他自己應該做的,我們不能養成不讓孩子做家務的習慣。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孝敬自己,但是在小的時候,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刻,卻不讓他鍛鍊。習慣是人的第二天性,一旦養成,要想改變必然要經歷痛苦。好習慣要從小培養,那種希望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了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教育的本質是養成和培養,是一點一滴的積累,把愛藏在心裡,教會孩子回報才是一種大愛。 愛的種子需要培育過去常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這說明了孩子在報恩這方面有多欠缺。要讓孩子知道他是怎麼來的,都有那些人曾經幫助過他,要讓孩子在心裡記著時刻尋找機會去回報曾經幫助過他的人,他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我的學校曾有二個表子妹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且在一班裡。男的出生時家裡歡天喜地。幾個月後,當他的表妹降生時卻沒有他那麼幸運,孩子從小就認為自己是個多餘的人,因為她是個女孩,才讓媽媽受了這麼多的苦。她從小就學會了替父母分擔痛苦,儘管她特別懂事,也無法換來家人的憐憫,因為她剝奪了家庭傳承姓氏的希望。她從小是在自生自滅的環境下長大的,沒有關心和溺愛,即使吃一口哥哥留下的剩飯,她也心存感激,洗碗,掃地是她表達感恩的通常做法。她發誓要用萬分的努力來為自己贖罪,她的筆記本里記下的都是老師和同學們給她的幫助。她喜歡學習,因為只有在學習中她才能和其他小朋友平起平坐。她感激她身邊的每一個人,她的學習成績大家可想而知。至於他的哥哥,從小到大都被家裡視為精神支柱,稍不如意就讓家裡斷子絕孫用來吆脅,在這場搏奕中,獲勝的總是哥哥。妹妹照顧哥哥更是天經地義,哥哥吃的丶穿的丶用的都是最好的。爺爺奶奶更是視為心中的太陽,不允許受到丁點的委屈。直到有一天家長才明白即使傾其所有也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他們才不得不承認自己在教育中的失敗。

  儘管這樣,這孩子從小並沒有歡樂,到處都受欺負,他膽小,不敢出門,沒有朋友,滿腦子都是防範他人的戒備心裡,由於不愛表達,不會生存,不會交融,絕望鬱悶常壓抑心頭。人在輕鬆愉快時學習的潛力才能啟用。雖然他也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他刻苦學習,不是為了獲取智慧,而是逞強鬥狠,出人頭地,想用學習成績壓倒他人,發洩心中的怨氣。他經常熬夜到很晚,面對眾多的家教,他常感力不從心,他沒有時間去玩,去笑,身體狀況也弱不經風,時常感冒。儘管他全身心的應付學習,可是學習成績依然不盡人意。對他來說走出困境的最好辦法,就是學會奉獻,學會感恩,從極端自私的陰影中解脫出來。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不易,懂得孝敬,感恩,責任和奉獻,要讓他從小知道父母為他付出的心血,周圍人給予的關愛。一個孩子如果把回報父母,回報家族,回報團隊,回報社會,放在心上,什麼樣的困難對他來說都不在話下。一棵小樹的成長,離不開陽光和雨露,離不開土壤和養料。當它長成大樹,變成木材,建成高樓大廈,是它應盡的責任,這就是人們種樹的理由,如果不能成才,小樹應該感到愧疚。同樣,一個孩子的成長,也離不開親人們的關懷和愛護,離不開老師丶同學和許多人的教育和幫助。孩子應該把這些愛牢牢記在心中,好好學習,勤奮工作,用自身存在的價值去回報人們給他的愛,成才是他的本份。讓他知道他得到多少愛,這樣的人才會去愛別人,千萬不要剝奪他實踐奉獻愛的機會,要從一言一行教他學會感恩,要教會他想到,說到和做到,要讓他們明白,對父母的孝敬僅說不做或者者是僅做不說都是不夠的。孩子的正確價值觀是靠灌輸和培養的,孩子不知感恩,無情無義,極端自私其實並不是孩子的過錯,這都是我們溺愛的結果。 孩子只要瞭解了父母的艱辛,才會熱愛父母,承擔責任,他的學習才有持續的動力,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你可以為孩子做些本該他自己做的事情,但事先一定要讓孩子知道這件事情本該他自己做。如果你讓孩子養成了享受的習慣,那些看似簡單的道理他也不明白。 追求享受是人的天性,人只有在受到磨難時理性思維才會被啟用,這就是困而知之的道理。讓孩子學感恩其實也是製造困境的一種途徑,千萬不要小它的作用。感恩不同於酬謝,感恩是從內心自發的感激之情,不能用價值來????量,反之酬謝則容易䧟入等價交換的功利思想。一個人如果腦子裡只有利益交換不慬得感恩是走不遠的。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情感是一種自然的發自內心的親情。父母並不希冀什麼回報,而每個孝敬父母的孩子都應該知道回報,也應該黙黙地丶自覺地回報。正是這種親情維繫著每一個家庭,成為家庭幸福的凝聚力。

  所以,一個家庭是不是幸福,並不在於錢的多少,而在於家庭成員之間親情的深淺,家庭凝聚力的大小。父母不要企盼孩子多麼有才,才不是盼來的,而是培養出來的,只要你用人格的力量把孩子培養成人,一定會有一個幸福的家,他一定就會成才的。孝順的人住往也是有愛的人,一個不犯上的人, 要教孩子懂得感恩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該讓孩子懂得這個道理。人們都說,父母是最無私的,不要求孩子回報。我覺得,這不是美徳,對於今天的獨生子女,父母應該要求回報,其目的是教會孩子怎樣去回報自己的家人,怎樣去回報社會。不向孩子討要贍養費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讓孩子知道感恩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今天有許多在家人溺愛中長大的獨生子女,從沒有過回報的意識。他們認為別人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不需要謝謝,更不需要回報。他是核心,一家人圍著孩子轉就好比地球圍著太陽轉一樣,是自然規律,天經地義。一旦做的不好,家長就罪責難逃。媽媽做好了飯菜,孩子不問這飯菜是怎麼來的,不問媽媽為這頓飯菜付出了多少辛苦,也不管長輩們是否吃過,上桌就吃,吃得不順口,還要大喊大叫鬧絕食。媽媽給的零用錢,孩子理所當然地收下,還不時說著''怎麼才這麼少,摳門兒!花起錢來,孩子大手大腳,一次可以買十幾串羊肉,幾十瓶飲料請客。孩子從末想過,爸爸媽媽掙錢有多麼不容易。孩子為什麼不珍惜父母的勞動,為什麼不珍惜錢和物,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一切是怎麼來的,以為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切都來得容易,他享用理所當然。甚至還有孩子要狀告父母動了他壓稅錢的怪現象,更有媒體說,用壓稅錢交學費,家長違反了教育法,我不知道這會不會讓孩子混淆了是非的概念。 孩子通常認為自己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家庭環境不夠優越,或者是老師教的不好。自己找不到工作,是因為家長沒有門路。他們甚至連男歡女愛的激情也是為了他人,家長不準備好一切,他們願意一輩子獨身。即使傳宗接代,也是為父母盡孝的所為。在他們心裡絲毫沒有責任和感恩。

  所以,一個家庭是不是幸福,並不在於錢的多少,而在於家庭成員之間親情的深淺,家庭凝聚力的大小。父母不要企盼孩子多麼有才,才不是盼來的,而是培養出來的,只要你用人格的力量把孩子培養成人,一定會有一個幸福的家,他一定就會成才的。孝順的人住往也是有愛的人,一個不犯上的人,一個寬容的人,一個有責任的人,一個肯奉獻的人,這樣的人無論到哪裡,都能成才。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孩子有所作為,從小就要教會孩子感恩,當他把這種親情擴充套件到社會,能讓他身邊的人感到幸福,再加上他本人的能力和知識,他一定能幸福,他也就成了有用之才。所以,教育孩子就先從感恩做起吧。人,一個寬容的人,一個有責任的人,一個肯奉獻的人,這樣的人無論到哪裡,都能成才。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孩子有所作為,從小就要教會孩子感恩,當他把這種親情擴充套件到社會,能讓他身邊的人感到幸福,再加上他本人的能力和知識,他一定能幸福,他也就成了有用之才。所以,教育孩子就先從感恩做起吧。

  ***二***

  真快,一轉眼已是要過“五一”勞動節了。前幾天,還在算計差多少天兒子會校模擬考,區一模、化學實驗考試、計算機考試,一轉眼一一走過,眼瞅著體育考試,市一模、中考就要來臨。現在的我,只是看著孩子每天忙忙碌碌,看著他為實現自己的目標努力。有時候,你會覺得,做父母很無奈,為不能給孩子提更好的建設性意見,為不能幫孩子長得壯一些,為很多幫不上的忙。

  最近發生的很多事讓我想了很多。到底要怎樣做才是真的為孩子好。

  1、越是心疼孩子,就要早動手,下狠心。

  因為孩子比同年級的孩子年齡小,當然身體發育就要差許多,特別在體育上,為能達到標準,每天練得精疲力盡,連他的小夥伴都看不下去,讓家長告訴我少練一點吧。心疼地和孩子交談,孩子自己覺得沒問題,可是我真的很揪心。自責,為什麼不早一點下手練?總覺得,別讓孩子太辛苦,一直想等到時候再說吧,心疼孩子會受不了,覺得分數丟就丟吧。可是孩子不甘心,特別是和達標相差很接近的時候。一邊身體是超負荷,一邊要學習。好在孩子的學習及早動手,聽別人的建議,什麼都趕在老師的複習的前頭。老師讓完成的一定會認真做,作業上從不會糊弄,不然身體腦子都超負荷,那還受得了嗎?

  2、時間觀念一定要及早訓練。

  每一天在學校吃早飯的時候,就看著初中的孩子開始早晨鍛鍊了,說實話,這一早晨就大運動量,如果趕上孩子剛吃完早飯,或是沒吃飯,我想這之後的一上午課,孩子會有精神頭嗎?會應付吧?等熬到中午,恐怕就沒胃口了。我有嚴重的胃病,就是小時候中午總吃不上熱飯鬧的。孩子只有學會早睡早起,早飯吃好,才會有好體力。現在的上學,就是拼體力呀。從兒子身上,我比較欣慰,做事麻利,不拖沓,儘管書寫上有些差強人意,但是為他贏得許多休息時間,玩的時間,現在看學習沒讓他點燈敖油的辛苦。所以,每天,針對這些小傢伙,我也是總不斷灌輸做事要有時間觀念,有事就快做好,贏時間。希望孩子們能養成好習慣,讓自己受益。不過真有慢性子的,也許是符合養生學,但是絕對不符合現在的學校的生活需要。

  3、嚴格的自律性。

  不放縱自己,該自己做的,一定要自覺地完成。也許這能培養出一個標準的“員工”。我自己就是這樣的性格,不能說收穫成功,但是自己覺得每一天雖累著,但充實。兒子也是這樣的性格,所以,最起碼學習這一塊,他沒覺得痛苦。我不知道這樣做是不是就是最佳選擇。班級裡個別孩子總是會有一等二靠的想法,作業總得老師要才交,任務總得老師看著才會完成。前幾天,看到一早晨初中的走廊裡,一個孩子因為總不完成作業,家長被叫到學校。等他那麼大了,完成作業還成為負擔,又怎麼會主動多練呢,成績一定不好。

  相比之下,我們的孩子就要好許多,每天檢查孩子們的記事本,發現很多家長提到,孩子一回家就主動完成作業,時間抓得緊,還會自己主動練習。前幾天做擴詞,珈瑩完成的特別好,問她是怎樣做到的,她就介紹,老師給的詞,自己會經常翻著看看讀讀,所以全都會。“學習一點都不累。”說這話時,特別自信,小朋友們都很羨慕她。檢查背誦積累,好幾天前的內容,大家都記得很熟,特別是薪源尤為突出,你說這樣做的孩子會覺得學習是件枯燥的事嗎?她們把學習當成是順便看看,每天做好。我想,時間久了孩子們的差距自然就會出現。

  4、健康的心態

  別說孩子,我自己都有時候會急躁。但是我知道,開朗的性格會帶給孩子一生的快樂和幸福。有的孩子,動不動就要出手打人。印象中,小朋友打仗,誰要是把小夥伴打哭了,都會特害怕,即使最皮的孩子。可是近來,把小夥伴臉打得通紅、沒有還手的餘地還不罷手;兩個人因為一個位置,上演拳腳大戰,勁爆感十足;因為一句話不高興,把同伴的書本摔得一地;手裡拿著一把沙子,靜靜的走到小夥伴身邊,一個天女撒花,看著夥伴狼狽的樣子,捧腹大笑;因為一句玩笑話惹急了,把別人的飯勺子扔到地上用腳踹。。。怎麼看都像電影中的動作大片。物質生活富足的孩子們,你們心裡同樣快樂嗎?

  ***三***

  一、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

  我們夫妻二人都是老師,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學生的許多缺點是能夠在父母身上找得到的。所以,我們要教育子女還要先約束好自己,規範好自己的行為,這樣子女有一個好的榜樣,不必我們家長有多少說教,子女也會跟著去做。所以我們應該用良好的環境和榜樣去影響、薰陶孩子。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時常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模仿身邊的人或事物, 因此,家庭的生活環境、家長的榜樣作用便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我和我愛人從不打牌或打麻將,休息的時間看看書和電視,或者上網查查需要用的資料,還買了許多古今中外歷史經典書,如《四大名著》、《百科全書》、《成語故事》、《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話選》及一些適合兒童閱讀的英雄人物傳記、科學家傳記等等,愛人還喜歡國學方面的書,女兒有時也跟著學一些,我們有意培養女兒“與書為友”的習慣,這些好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對她人生的發展是有益無害的。

  二、積極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

  小孩在讀書期間,老師的作用是相當大的。非常幸運,我女兒的老師是非常負責的好老師,教學經驗豐富,很受學生歡迎。作為家長要多與老師聯絡,關心孩子在校表現,和老師探討孩子的不良習慣,有錯誤能夠及時的糾正。這樣老師也能夠更全面地瞭解你的孩子,更有利於老師從孩子的個性出發,尋找一種更適合這個孩子的教育方法。正因為這樣,我們要經常教導孩子尊敬老師,認真聽從老師的教導,“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正是老師的偉大之處。

  三、培養孩子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被培養成了“小皇帝”“小公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更別說知道感恩了。在家裡,我們有意識的讓女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七歲時讓她單獨睡一個房間;八歲自己會洗頭洗澡;晚上單獨在家,寫完作業後再看一會電視,到了時間會自己先睡;會主動幫忙洗碗……除了正常的零花錢之外,我們很少給她錢,因為從小她就沒有亂吃零食的習慣,她要買什麼都會事先徵得我們的同意。有時我們會有意無意地在孩子面前說大人在外面工作有多麼辛苦,賺錢是多麼不容易,這樣孩子自然而然知道珍惜,懂得感恩了。此外,在打掃衛生時,可以叫她負責收拾自己的房間,大人則負責其他地方。一方面讓她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另一方面也培養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就可以贏得孩子的敬重,從而更加珍惜為她所做的一切。

  四、學會換位思考,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女兒讀一年級時,年齡比一般人要小一些,剛開始什麼都不懂,還不知道讀書是怎麼一回事。語文成績總要比別人差一點,數學還曾經考過不及格。作為家長,當時我們很著急,但卻沒有責備她,也沒有額外佈置課外題來強迫她學習,更沒有規定她考試非得考多高的分。而是從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入手,提醒她上課要認真聽,不能受同學的干擾而影響聽課,放學後首先要把作業獨立完成,有問題先查字典,不要依賴父母的輔導,就這樣一步一步,潛移默化,成績逐漸在提高,從三年級到現在每年都是三好學生,數學還經常考滿分。經常聽人說小孩在週末要上輔導課,還要學習樂器或舞蹈,學了之後每天還要練習,這樣孩子幾乎就沒有休息和放鬆的時間。在我看來,除非小孩自己非常樂意去學,如果強迫的話,那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潛力。孩子比較小,天性好玩,要保證孩子有充裕的時間去玩和放鬆,去做自己歡的事。我們曾經帶過女兒去學二胡,後來發現她對此不感興趣而是歡繪畫,於是就放棄了二胡,她堅持學習繪畫直到現在,並且樂此不彼。

  五、與孩子進行溝通,注意恰當的獎懲

  注重與孩子日常交流,幫助孩子克服缺點。從細微處發現孩子的優點和缺點,幫助孩子發揮優勢、彌補不足,並及時發現孩子的變化,表揚和鼓勵進步,批評和糾正錯誤,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保證孩子健康成長。我們非常注重與孩子的交流,每天都與孩子聊一聊學校發生的事,從她的講述中就能夠發覺她的進步或問題,有進步及時表揚,有錯誤要嚴肅批評,但表揚與批評的尺度應該把握好,最好不要用物質和金錢,而以精神獎勵為主。不光如此,更要全面瞭解與小孩經常在一起玩的夥伴,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發現交往密切的同學之中有行為習慣不好的,要教導她不能受別人壞習慣的影響,並且要注意與這種人保持距離。

  以上是我們對子女教育的一些教育孩子的心得和子女教育的一些做法,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點,相信每個家庭也都有教育子女的成功經驗和方法,所以我們還要繼續學習和借鑑其他家庭如何教育孩子的經驗與方法,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能夠使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

  ***四***

  一、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源泉

  家是孩子們主要的活動場所,家庭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絕不能經常在孩子面前拌舌頭吵嘴,那樣會使孩子產生恐懼、自卑甚至厭惡的心理。不僅會疏遠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在同伴之間還可能會出現偏激行為現象。給孩子一個安全、舒適、溫暖的家,是教子的第一步,家人之間要相親相愛,和睦相處。在這方面,我們是以實際行動讓女兒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

  二、逐步培養孩子的優良品德很重要

  女兒從3週歲起上幼兒園,步入正規的教育系統,我們要為她的人生的第一步打好基礎,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她一些優良品德,藉此也可改掉“以自我為中心”的當代獨生子女的通病。比如:給她講講“孔融讓梨”的故事,並付諸於實際行動,讓她知道尊敬長輩的道理;告訴她幫助別人是件很開心的事,讓她知道應該助人為樂;在和小夥伴之間嬉戲時要相互謙讓等等。閒暇時,常和女兒做連句的遊戲,我說上句:“妹妹摔倒了。”女兒連下句:“我馬上把她扶起來。”……樂此不疲。

  三、讓孩子“自己來”,培養孩子的動手和自理能力

  成人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是否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人重視與否,教育方法正確與否,首先是觀念問題。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學習上不斷加大壓力,生活上關懷備至,卻將良好行為習慣置之腦後,聽之任之。我認為孩子愛勞動良好習慣尤為重要。讓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和勤勞的品德,而且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責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質和各種能力。因此,在我女兒很小時,我就開始讓她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收拾玩具、穿衣、洗手絹、洗襪子、整理床鋪等,當然,孩子幹活常常不一定能夠幹不好,就此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評價他們。只要孩子作出了努力,家長就要充分肯定。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挑戰,需要孩子付出很大努力。

  四、讓孩子少一點壓力,多一份輕鬆。在學習之餘要注意讓孩子適當放鬆,每晚抽出半小時進行散步、慢跑,並利用這一時間,瞭解孩子的精神需要,並經常和孩子談心,隨時觀察其身心的變化,善於利用生活小事,敞開心扉,學會用欣賞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善於捕捉她身上的閃光點,不要將子女與別人的孩子相比,將子女的現在和過去進行比較,縱向看進步,及時發現和肯定自己孩子所獲得的任何一點成績,使孩子感受到我們的讚美和鼓勵,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的心田是敏感的,撒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開出什麼樣的花果,就會有什麼樣的收穫,因此,我真誠地希望家長們撒下的是美麗、善良、友愛的種子。讓美麗、善良、友愛的花開滿孩子的心田。不要讓“望子成龍”的心理變成孩子的壓力,順其自然,因材施教,讓孩子輕輕鬆鬆學習,要相信: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

的人